江南水乡的生活,五千年前就有了
创始人
2025-07-30 09:34:10
0

本报记者 姜赟 文/摄

通讯员 白聿辰 汤梦夏

5000多年前,在长江中下游古称“震泽”的太湖,孕育出了智慧的良渚人民。

8年前,全国考古专家和水利专家在杭州进行了一场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专家论证会,得出结论: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设计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再次证实了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结构,由内而外依次为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

专家说:“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利工程,在世界范围看,也不多见。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不光具有历史意义,也是世界重大的科技发现。”

而在此之前,我们对中国水利史的认识,还是距今4000年左右的大禹治水,不过那只是个传说,而良渚水利系统是“证据确凿”。

11条高低堤坝 可抵挡百年一遇的洪水

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了解良渚古城遗址的水利系统,有两个地方必须要去看看——良渚博物院和老虎岭遗址公园。

虽然是工作日的早上,但良渚博物院依然观者众多。走入文明圣地的展厅入口,映入眼帘的就是良渚古城的复刻沙盘,古城的中心是高高凸起的莫角山宫殿区,东部则是世代良渚人民生活耕种的地方,城内水系呈“工”字形,城外则遍布交织的河流,内外水系相互连通。良渚博物院讲解员马老师说:“古城的选址很有讲究,这里是山区跟平原的交界之处,背靠资源丰富的天目山丘陵,发达的水系又连通着太湖广袤的河网,因此形成了一个交通便利且资源丰富的古城。”

但因为良渚人住的太湖平原海拔只有2米多,天目山又是浙江省的暴雨中心,每年季风季节很容易形成山洪,所以良渚人为了保护自己,必须建水坝,堵住洪水。

为了抵御洪水的侵袭,聪明的良渚人规划出了庞杂的水利系统。良渚城外目前被发现的水系上有11条堤坝,根据这些堤坝所处的不同位置和形态,可以将其分为谷口高坝、连接小山的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三种类型。

老虎岭、周家畔、秋坞等6条高坝主要建在东西部的山谷之间,封堵山谷中的水;梧桐弄、官山、鲤鱼山、狮子山4条低坝则连接起了平原上的小山丘,这一片区域刚好形成了面积可达9平方公里的二级水库。经过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专家的分析,这些坝体可以阻挡短期内960毫米的连续降水,换算过来,相当于可以抵御本地区百年一遇的洪水。而在河水平静期,围堵在堤坝中的水可以用来灌溉农田,堤坝所相连的河道则可以用来运输货物,满足良渚人的日常出行。有专家测算过,满水时,可以沿着山谷航行上溯1500米左右。

距今5000年的良渚人,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所设计建造的水利系统,其规划视野之阔、技术水平之高、组织能力之强令人刮目相看。

良渚人治水经验 奠定江南水乡生活模式

走出良渚博物院,记者前往15公里开外的老虎岭遗址公园。沿着蜿蜒的小路行走,穿过一片稻田,爬上阶梯,一个巨大的白色水滴状的建筑映入眼前,这里就是老虎岭水坝的原址。进入展厅,伫立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座高约15米的黄土坝体。

根据水坝剖面显示,堤坝主要用交错堆叠的块状物制成,这就是良渚人独创的“草裹泥”。

良渚人的家,就在沼泽地边,沼泽下面是淤泥,上面长草,有芦、荻、茅草等。良渚人先把地面的草割倒,用铲把草下面的淤泥切割,放于草上一滚,裹上淤泥,再用芦苇绑扎,堆砌堤坝的原材料就形成了。就这样一路铲淤泥、一路割草,所经过之地慢慢变成了河道,他们再把自己家的小竹筏开过来,将这些原料放入,然后依靠人海战术,以站队传递的方式垒建水坝。

这些仅用草和泥土制成的堤坝能抵御洪水的强烈冲刷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项目考古领队王宁远说:“草裹泥本身体量小,又软,可塑性好,与外面草茎贴合紧密,所以堆垒后,贴合紧密,完全不会漏水。”

良渚人造水坝,不仅仅是抗洪,也是为了方便日常出行。除了独木舟,他们还有大型的竹筏,大约由20根竹子编扎拼在一起,一筏可以坐10个人左右,很适合一大家子或者几户人家一起出游。

“良渚人的治水经验,应该在治水传说系统中留有痕迹。”王宁远说,“从良渚古城的水坝系统看,山谷间的多条高坝,为单纯的截水坝;南部的低坝也以把西北山地的来水留在洼地内为设计目标;而良渚人的房子,基本上都建在沼泽之内。良渚聚落特征和现在的江南很像,所以,江南水乡人居生活模式是良渚人奠定的,5000年来没有变过。”

良渚古城遗址发现者刘斌:

良渚当时已进入国家和文明阶段

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入选理由中有一条是,良渚已具有“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凸显了良渚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杰出贡献。

良渚遗址是如何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先民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古城遗址发现者刘斌做客本期“浙江文化里的科学”。

问:良渚文化的发现有什么科学意义?

答: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4300年,可以说是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具说服力的五千年文明史证据之一。特别是2007年以来发现的良渚古城,2015年确认的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从城市规划、城市规模、社会等级、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都表明当时已进入国家和文明阶段。

问:良渚先民的水利成果体现了哪些科学考量?

答:因为整个城是修建在沼泽地上,为了阻断水的渗透,防止地基松软,因此底部先普遍用远处山上开采的石头铺垫,上部再堆筑黄色黏土。此外,城内城外,还设计了一个陆地城门、八个水城门与城河相连。良渚人建造了东西六百多米、南北四百多米、高十多米的莫角山高台,为了达到一定高度,良渚先民巧妙利用了西部自然山体。在此基础上,他们用清灰淤泥和草裹泥堆叠东部低洼地带,然后再用黄土堆筑,边缘再加固。在大坝建造上,他们会先顺着水坝方向挖沟槽,再向内填土,采用这样的技术可以防止渗漏,让水坝更稳固。

问:水坝建造中,用到了哪些特殊建筑材料?

答:一个是黄色黏土,包括城墙和宫殿上层也都使用了这种材料,直到现在,当地还会用这种黏土来修河堤水坝,这种土黏性强,但在干了之后又很硬,是比较理想的材料;一个是草裹泥,这也是良渚在建造水坝、大型土台上比较巧妙的方式,他们把草裹泥横竖交错地堆砌来增加强度,因为草裹泥可以预制,良渚人不仅能当地取材,还可以从上海、苏州等地做好运过来。

水坝的建造,对于良渚古城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起到雨季防洪的作用,让处于平原的良渚古城能避开山洪的破坏性影响,同时也具有蓄水灌溉的效果。还有就是运输功能,筑坝后能够连接多个山谷,形成水上交通网络,方便运输。

问:良渚时期还有什么令人惊叹的科技成果?

答:良渚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值得称赞。首先,良渚的城市规划布局这一总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比如城市选址,宫殿区、内城、外城的三重格局,城市与水利的关系等,这种城市规划意识是相当有前瞻性的;其次,良渚的稻作农业非常发达,当时的石镰刀已经跟今天没什么两样,而且推断采用了犁耕农业,这标志着农业上的很大进步,良渚稻田面积之大、炭化稻谷数量之多,也是印证了当时农业生产水平之高;良渚也在天文观象、玉器制作、原始文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这些都表明了良渚时期已经处于文明阶段。

相关内容

新疆玩8天行程推荐,乌鲁木...
新疆的美,是教科书级别的“地理大满贯”。这里藏着中国最极致的风光组...
2025-07-30 08:42:03
安徽六日游必玩景点及行程分...
暑假一到,那颗渴望出游的心就按捺不住了。身边的朋友们都在讨论着暑假...
2025-07-30 08:41:59
原创 ...
章子怡最近在埃及的旅行可谓是充满了欢乐,尽管已经46岁,她依然频频...
2025-07-30 08:41:51
和家人新疆7天6晚景点推荐...
新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
2025-07-30 08:41:27
清凉气候+非遗魅力!贵州丹...
盛夏时节,当全国多数地方被高温笼罩时,21℃至25℃的夏季均温让贵...
2025-07-30 08:41:01
北京旅游口碑好的旅行社,家...
暑假,那是一段充满活力与期待的时光,对于热爱旅行的人来说,更是出游...
2025-07-30 08:40:57
北京旅游金牌导游联系方式,...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家庭出游成了增进亲情、放松身心的绝佳方式。北...
2025-07-30 08:40:47
暑假到重庆4天3晚跟团游攻...
重庆,这座被誉为“山城”、“雾都”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丰富...
2025-07-30 08:40:38
追寻拼搏足迹 砥砺冰雪初心...
在如火如荼的训练备战之际,为激发运动员奋勇拼搏的昂扬斗志,厚植爱国...
2025-07-30 08:40:36

热门资讯

原创 “... 北斗七星对应星宿名 自商周时期,对于天文方面的研究就已经被记载下来。在有关商朝出土的甲骨文上记载的一...
原创 如... 会成功,但前提是他能离开刘邦的势力范围。众所周知,韩信在汉军中的威信不比刘邦差,汉军精锐部队基本上都...
原创 宋... 明代杨慎说:“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而唐代魏征却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今天借此聊聊大...
原创 在... 原来,康熙皇帝之所以能长寿,就是因为这三个好习惯。看来养成好习惯很重要。 作为皇帝,康熙的寿命可以说...
原创 赵... 刘秀、司马睿、赵构这三位是历史上中原王朝的中兴之主,分别为汉、晋、宋三大王朝续命。其中的赵构与北宋皇...
原创 柏... 1944年9月,美英盟军通过市场花园行动突袭柏林,从而在1944年年底前结束欧洲战事的企图被纳粹德军...
原创 刘... 认为李严统内外军事就代表诸葛亮没有兵权这不太对。 益州在刘备时期存在三个派系,一个是益州本土的豪强大...
原创 咱... 一码说一码,咱中国人应该向日本大地震伸出援助之手。 关于日本,侵华的那段历史中国人是不会忘记也不应...
原创 左... 左权吃萝卜条 1940年秋天,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来到太行山腹地武安的梁沟村视察。这里山高林密,八路...
原创 唐...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