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称为皋城的安徽六安,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六安的名字,最早来源于汉武帝所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故将此地称为六安。位于大别山的六安,近代以来成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下辖的金寨县,更是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涌现出无数历史名人。
皮定均
1955年,新中国对人民解放军将领开始授衔,可以说,这些缔造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们,个个功勋卓著。然而当毛主席看到皮定均的名字时,亲自批示,“皮有功、少晋中”,原被定于少将军衔的皮定均,被授予中将军衔。
皮定均中将
皮定均之所以在上千名开国将领中,能被毛主席单独批示,凭借的,就是在战争年代所立下的赫赫战功。
皮定均,1914年生于安徽六安金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金寨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根据地,在革命活动如火如荼之际,年仅13岁的皮定均就参加了农民协会,并在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皮定均
1929年,15岁的皮定均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在红四方面军中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长等职,并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特务团团长的皮定均,率部在太行山与日寇作战。
皮定均作战善于动脑,运用游击战战术十分灵活,多次取得对日寇作战的胜利。1944年,皮定均率豫西游击支队渡过黄河,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
皮定均
真正使皮定钧威震全国的,还要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中原突围。解放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调集了30万兵力包围中原解放区。兵力只有6万的中原解放军决心突围。为了摆脱国民党30万大军,皮定均旅成为误导国民党大军的“诱饵”。
皮定均率领7000多人的皮旅,不但在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中,完美的完成了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并在主力成功突围之后,又率领孤军在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住堵截中,灵活机动,辗转24昼夜,历经大小战斗20余次,强行军1500余公里,带领全旅7000官兵,奇迹般的突出重围,胜利到达解放区。
皮定均和战友们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解放军24军军长的皮定均,又率部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皮定均历任福建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6年,皮定均在乘飞机参加演习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年仅62岁。
许继慎
在被称为“天子门生”的黄埔一期中,国共双方都诞生了许多名将,如徐向前、陈赓、胡宗南、杜聿明、陈明仁、宋希濂、郑洞国、桂永清等人,他们都曾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埔军校
但也有许多人牺牲在了战场上,虽然没能如他们活着的同学一样功成名就,但他们对革命的贡献却丝毫不弱。这其中,就包括出身安徽六安的黄埔一期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
许继慎,1901年生于安徽六安,1921年加入共青团,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第一期的学员,也在当年,许继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两次东征的许继慎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北伐战争期间,许继慎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的第二营营长。
许继慎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创立大大小小的革命根据地,许继慎被党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担任鄂豫皖特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等职。而担任第一军副军长的,则是徐向前元帅。
许继慎率领红一军屡战屡胜,红军队伍和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就在根据地发展如火如荼之际,由于国民党特务的阴谋和根据地领导人执行错误政策,许继慎被冤杀在河南光山县白雀园,年仅30岁。
许继慎
按照许继慎的资历、对革命功绩和卓越的军事才华,如果没被冤杀,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至少是大将军衔,即使被授予元帅军衔,也不是没有可能,然而历史终究没有如果。1988年,许继慎被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36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