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中国迎来了历史上少有的混乱时期,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中华大地上军阀割据,又加上外敌入侵,平民百姓们民不聊生。但乱世出英雄,越是动荡的时局,越是能人辈出。在革命历史上,先后冒出许多先烈,在他们的浴血奋战下,中华民族总算是拨开云雾见青天,东方巨龙再次苏醒,遥遥耸立在世界的东方。在革命的道路上,有许多先烈都倒下了,能见证新中国成立的总归是极少数,而在这极少数人中,还有些人一直在背后默默无闻的付出,
程子华
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是兵团级部队的司令,新中国的开国将军。
但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程子华却没有被授予军衔
。为新中国的创立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程子华,为什么在授衔评定的时候却没有获得荣誉呢?
1905年,程子华出生在山西运城,但由于家中并不富裕,养活程子华都是问题,所以父母从小就将他过继给了膝下无子的姨妈,他也由苏姓改为程姓。虽然姨妈家也并不富裕,但是对程子华的教育却非常重视,从小就尽心抚养,长大后更是拿出家中为数不多的积蓄,送程子华进学堂读书。程子华也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在学习非常努力用功的读书,积极地吸取一些有用的知识,也正是在这期间,程子华接触到了新思想,逐渐认识到了国家的危机,心中也萌发了救国救民的想法。在课堂上,老师为了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信念,他让学生各说出一个崇拜的历史人物。学生们各抒己见,有说关羽的,有说秦始皇的,唯独程子华是说戚继光。老师对程子华的回答感到很好奇,于是就问程子华,为什么选择戚继光不选关羽,两人都是武力值的巅峰。程子华的回答却让老师颇为震惊,他说关羽虽然武力值高,但纵观他的一生,都像现在的军阀一样,带领部队同室操戈,打来打去打的都是自己人。而戚继光则不同,他是抗倭英雄,他带领的部队都是对抗外敌的,所以他称得上是民族英雄。一颗爱国的种子,在程子华的心中发芽生长。
在旧社会,读书并就是一件奢侈的事,姨妈的积蓄也很快就将花完,到时程子华也将离开学堂。为了能继续读书,程子华决定报考省立学校,因为这个学校是国民政府建立的,报销所有学杂费,这样他就不用为学费发愁了,而且毕业出来之后,还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经过努力,程子华最终进入了国立师范学校,在学校期间,程子华首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顿时他就明白这是中华民族的正确道路,随即他就在1926年加入了共产党。当时黄埔军校建立得非常成功,为了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在国民党的支持下,各地都冒出了黄埔军校的分校,其中武汉就有一所。程子华也在不久之后,进入了武汉的黄埔分校深造,毕业后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但程子华在看过国民党的腐败后,对蒋介石感到了厌恶,自然也就不想再待在国民革命军里了。于是便参与了广州起义,但由于广州起义的准备并不充分,所以最终以失败告终,起义部队也损失惨重,只保留下了少数的革命者,幸运的是程子华是其中之一。
广州起义失败后,程子华先是被组织委派充当卧底,加入国民党部队从内部瓦解敌人,削弱敌人力量的同时增强我军的力量,此消彼长为我军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后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回到了老家山西任职。不久之后抗日战争爆发,程子华总结了过往的抗战经验,撰写出了一篇详细描写地道战优势的文章,这才使得地道战在全军广泛传播,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意义丝毫不亚于游击战。程子华是个能文能武的将军,他不仅在打仗上有一番手段,就连治理地方发展经济都有所建树,在他的主持下,山西地区的老百姓的生活和抗战物资的储备,都要比其他战区要好。因此聂荣臻曾公开表彰过程子华。
抗日战争结束后,紧跟而来的就是解放战争,在重庆谈判的互相试探过后,党内深知以国民党的野心,未来必然不顾协议悍然发起内战,于是就开始了未雨绸缪的准备,在抗日战争表现出色的程子华,被安排到了东北局任职,后又成了东野兵团的军事主官。在辽沈战役中,打出了一场极为精彩的塔山阻击战。作为辽沈战役的重要战场,塔山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不仅派出了十个以上的师团级部队,更是调遣了不少的空中支援和海上支援,企图从海陆空三个方向,对我军进行打击。塔山是我军必须守住的阵地,因为在塔山的后面就是锦州,现在锦州内的国民党守军,正在被我军压制,要不了多久就将彻底失去抵抗能力,到了那时,国民党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所以这个时候,要阻击一切过去支援的国民军队。程子华作为身经百战的将军,自然也非常清楚塔山对整个解放战争的意义,因此他整日都在细心观察塔山周边的环境,并指导部队做出了正确的防御阵地。在程子华的带领下,第二兵团一直坚守在塔山,没放走任何一个敌人,统统被阻击在了塔山,为后方的锦州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解放军在东北的局势,起到了非常大的正面作用。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圣人,也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程子华在与傅作义作战的时候,因为过于心急,导致部队陷入了敌人的圈套,被敌人牵制住了。从而延误了战机,虽然没有因此事被撤职,但也被军委批评了,也算是给自己的军旅生涯,留下了一个不怎么完美的痕迹吧。解放战争末期,全国基本都已经解放得差不多了,许多参与地方解放的高级军官,最终都留在了地方任职。其中程子华就是在解放湖南后,担任军管会主任,主持恢复解放区战后的生产力恢复和重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对地方任职的军职干部,做了一个合理的分配,程子华也因此回到了家乡任职,那时他正值中年。新中国初建立,一切都还百废待兴,经历了数十年战火摧残的中国,迫切需要休养生息。程子华之前在军队的时候,就曾有过管理地方经济的经验,因此他当上山西省书记后,对山西的经济提振是得心应手,在他的呕心沥血下,山西的经济和生产力很快就得到了恢复。程子华不仅搞经济有一套,他还把自己治理军务的方法,略作调整后搬到地方政府上,使得各个部门团结一心,提高了政府的整体工作能力。
1955年授衔时,邓小平与周恩来等人,以自己在地方上工作多年为由,拒绝了授予军衔。因此中央决定,对所有在地方工作的人员,不再进行授衔,所有程子华哪怕是解放军屈指可数的高级将领,却也依旧没能授衔。文革爆发后,许多曾立下汗马功劳的高级干部,都没能避免被迫害,就连邓小平都被下放到了地方劳动,程子华自然也没能幸免,后被关进了监狱中。虽然遭受了不合理的对待,但程子华并没有自暴自弃,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前行,在狱中程子华的政治素养,得到了质的飞越。在得到平反后,程子华的仕途之路,走得比之前更为平坦。1978年程子华被任命为民政部长,组织筹划了第一届的乡镇选举,为扶贫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三峡大坝这样惠国惠民的大工程,背后就有程子华在推动,后来他更是当选政协副主席,成了副国级官员。晚年退休后,也依旧为国家竭尽全力,为人民鞠躬尽瘁。
纵观程子华的一生,年少求学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后投身革命队伍,他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程子华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虽然因为到地方工作,而错过了授衔的机会,但他却没有丝毫抱怨,始终为国为民。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