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因为他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他的名字与尧舜连在一起,是上古禅让制中的重要人物。同时,大禹将自己的共主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将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那么公天下究竟是怎么变成了家天下?为什么在经过几代的禅让制之后,大家会接受大禹将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影响一件事的因素,随着时光的流逝,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变化最终促成了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结果,大禹正好处于这个转折点。
部落首领早已世袭
所谓的禅让制,指的是天下的共主由大家推举。所谓共主,就是部落联盟的首领。然而在每一个部落内部,其实早已不是推举首领。
黄帝的儿子就可以被封为诸侯,他就是一个小首领。还有尧帝的儿子丹朱,他没有继承尧帝的共主之位,但是也曾被封在黄河边当诸侯。只是他在黄河边大修宫殿,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又被尧帝贬到其他地方。
但是说是贬谪,丹朱还是做诸侯的。舜帝的弟弟象,因为舜的缘故而被封到了一个地方做诸侯。这种靠血缘关系直接成为地方诸侯成为普遍现象。
尧舜禹都是黄帝之后
共主的推举虽然是选贤任能,可实际上尧舜禹往上追溯,都是黄帝之后,终究是在黄帝一家里面选共主。到大禹直接传给自己的儿子时,大家也就觉得自然而然了。
根据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最初部落首领都是如共主一般是推举制度。为什么后来部落首领成了血脉继承制度,甚至连部落之间推举共主都在黄帝一族选,最后直接成了大禹的直系血脉继承天下呢?
血脉继承的原因
这其中演变时间漫长而复杂,可以从仓颉造字的故事和大禹治水的故事来窥探一二。
一、仓颉造字
仓颉奉黄帝之命造字成功后,教人认字就成了重要任务。黄帝随即下令,命各部落的贵族来黄帝的都城学习文字。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部落首领的孩子显然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掌握更多的知识。部落之间有联系,就必须认字。而这一重要任务被贵族垄断,其他人只能干瞪眼。这只是贵族与部落里其他人的区别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部落里的贵族与其他人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区别会越来越大,他们也会将部落首领之位攥得越来越紧。同样的道理,黄帝的后人比其他普通部落首领和贵族掌握的知识更多,就算是推举,也是在黄帝的后人中选。而到了最后,就干脆连共主的位置都不再通过推举来确定了。
二、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的传说也可以看出世袭的来源。大禹治水之前,他的父亲鲧负责治水,却失败了。别人举荐大禹来治水,舜帝立刻就同意了。很多人都会疑惑,他父亲失败了,为何舜帝轻易同意他儿子来治水。因为鲧的氏族世代治水,所以就算要找人治水,还是从这一家的人来选。大禹最终成功治水,不负众望。这是子承父业,也同样是子承父位。不过这位置还只是治水的官员。而后来也是由禹开始,将天下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结语
随着时间的变化,一切事情都在向前发展。历史的必然性让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大禹只不过正好处于转折点。
#头条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