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邢窑白瓷图片真品图片鉴赏
唐代 白釉长颈瓶 西安博物院藏 1964年西安市未央区出土
唐代陶瓷业,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形成“南青、北白、唐三彩”的繁荣局面。
越窑青瓷如冰似玉,邢窑白瓷类银类雪,越窑青瓷中的秘色瓷和邢窑的精细白瓷,更是代表了唐代陶瓷的最高水平,一度成为大唐朝廷的贡瓷。
这一期,我们就来聊聊唐代邢窑白瓷。
唐代邢窑的发展
唐代越窑主要生产青瓷,邢窑主要生产白瓷,“南青北白”是当时形容越窑和邢窑这南北两大窑口盛况的词语,可见当时邢窑的地位。
初唐 7世纪 白瓷高足盘
日本东京博物馆
邢窑是我国古代生产白瓷最早的窑场之一。它始烧于北朝晚期,经过隋朝的飞速发展,到唐朝已达到了鼎盛阶段,成为我国早期白瓷的生产中心。
邢窑白瓷分细白瓷、粗白瓷两种;细白瓷是专供皇室、贵族的上等白瓷,有些底部刻“盈”字款、“翰林”款;粗白瓷则行销市场,无贵贱通用之。
[唐]邢窑“盈”字款白釉带盖执壶及托盘
2002年在西安南郊唐青龙寺遗址出土
西安、洛阳等唐代故都历年来出土了一些精细白瓷,其中不乏贡瓷。
唐代白瓷皮囊壶
1996年河北省故城县出土,现藏于河北省衡水市文物管理处
壶高24厘米,底径10.3厘米,口径2.9厘米,梁高5.7厘米。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微泛青,釉面光润。凤首形盖,凤眼点黑釉,短流,半圆形提梁,鼓腹,饼状实足。腹身整体饰凸起的仿皮囊缝合线,前后腹部饰鞍形图案,左右两侧贴塑有花朵纹。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工艺精湛。
唐末,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仍,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加之细瓷原料枯竭,邢窑白瓷生产开始从兴旺转为衰落。邢窑白瓷器鉴赏交流咨询下图片。
白釉梅瓶/白釉双龙柄盘口瓶
五代时期邢窑的整体发展虽明显不及隋唐时期,但依旧有精品器物出现。
精品器物中有着邢窑白瓷的典型特点,胎体洁白,胎致细腻,釉色莹润,其线条的洗练、形体的雍容、细微之处的精巧亦是同时代的其它窑场所不及的。
五代 邢窑白瓷葵花口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代 邢窑白瓷茶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
金元时期,邢窑白瓷生产一直持续不断,20世纪80~90年代在临城县境内发现了大批金元时期的邢窑址,如:磁窑沟遗址、山下遗址、解村遗址、南程村遗址、射兽遗址。
由此可见,邢窑不但在整个北宋时期持续发展得以恢复,有些产品的质量已接近唐代的技术水平,而且在金元时期还在生产,甚至续烧到明清时期。
北宋时期的定窑白瓷
唐朝白瓷究竟有多白?
唐代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用“类银”、“类雪”来形容邢窑白瓷的釉色,其胎、其釉的白度相当成熟。
[唐]定窑“官”字款白釉五尖瓣盘
1985年西安火烧壁窖藏出土
邢窑白瓷在烧成技术上也比较高超,从现有实物来看,没有变型、歪塌等缺陷,制作工艺精细、造型端正,不失为一代名窑对产品要求之严格。
邢窑白瓷除以色白见长外,它另一个特点是朴素少饰,匠师的艺术表现多施于造型之中,器型简洁、质朴、端庄而大气。它所构成的器皿容量大、重心稳、使用方便。
唐/五代邢窑白瓷拍卖
因为邢窑细白瓷存世量稀少,甚至远低于后来以白瓷名扬天下的定窑,且价格不菲,被无数藏家誉为心中的“白月光”。下面来看看,近年来唐/五代邢窑白瓷的拍卖情况。
隋 邢窑白釉高足杯
84万美元成交
2021纽约苏富比
唐/五代 邢窑白釉鹦鹉杯
成交价:HKD 1,720,000
2014邦瀚斯香港
杯呈塑贴鹦鹉形,其翼伸展成杯,小眼尖嘴,双足藏于器内,外翼略有细节,是具像及实用的结合器,混然天成。通体施白釉,莹洁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