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年,隋文帝杨坚卧病在床,宣华夫人陈氏整夜陪侍左右。天亮后,陈氏打算出去上厕所,正准备宽衣解带,突然被人从身后保住。
陈氏受到严重惊吓,以至于忘记呼喊,只感觉一双手在自己的身体上不断游走。身后则传来粗重的喘息声,对方正在贪婪地吮吸陈氏身上的香气。
过了好几分钟,陈氏才反应过来,她回头一看,此人竟然是晋王杨广。
杨广和陈氏四目相对,不仅没有觉得害臊,反而变本加厉,继续对陈氏动手动脚。陈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挣脱出杨广的魔爪,然后赶紧跑到仁寿宫。
杨坚看到宣华夫人花容失色,就问她怎么回事,陈氏哭着回答:“太子无礼!”
简单的几个字,如同晴天霹雳,杨坚顿时意识到,杨广这个家伙平日里装成一副孝敬父母、清心寡欲的模样,背地里原来是个不顾人伦的畜生。
杨坚还没死,杨广就敢这样做,要是把国家交给他,天知道会变成什么鬼样子。
在盛怒之下,杨坚拍着床板大声吼叫:“杨广这个畜生,独孤误了我!”杨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杨勇还是太子的时候,杨广使出各种手段讨好独孤皇后,在她和杨素的共同帮助下,成功夺取太子之位。
但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显然是错误的。杨坚立即叫来两个亲信柳述和元岩,让他们把杨勇叫来,看样子是要重立太子。
柳述和元岩本就不支持杨广当太子,赶紧起草敕书,消息很快传到杨素耳中。杨素立即找到杨广,两人商量后,决定对杨坚进行严密监视。
于是,杨广派心腹张衡来到杨坚的寝宫,在外面部署重兵,相当于将隋文帝软禁了。与此同时,柳述和元岩也遭到处置,根本没来得及发出敕书。
当天晚些时候,杨坚去世,杨广顺利登基,也就是日后的隋文帝。
至于宣华夫人,她正在心惊胆战的时候,突然接到杨广送来的一个金盒子,里面装着同心结。很显然,杨广是通过这种方式向她求爱,宣华夫人脸一红,宫女们都笑出了声。
不过,宣华夫人还是保持着理智,她毕竟是杨广名义上的继母,两人要是走到一起,岂不是悖逆人伦,传出去恐怕被后世耻笑。宣华夫人无论如何不肯接受,杨广派来的使者和宫女们威逼利诱,才迫使她跪下谢恩。
宣华夫人毕竟是女流之辈,没有能力和杨广抗衡,她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当天晚上,杨广便来到宣华夫人的寝宫,两人共度春宵,至于宣华夫人是心甘情愿还是半推半就,又或者是遭到侮辱,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这是隋文帝去世当天,《资治通鉴》记载的原文故事,整体看起来条理清晰,也很符合大家对杨广的印象。
但这件事最大的疑点,就是杨广试图强暴宣华夫人的细节。要知道,杨广从20岁开始争夺储君之位,为了讨父母欢心,不惜辛苦伪装了10多年,好不容易到了最后关头,他犯得着在杨坚还没有死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调戏宣华夫人吗?
而且,很多史料证明,宣华夫人和杨广是老相识。杨广当初能坐上太子之位,多少得到了一些宣华夫人的帮助,可见两人本就有潜在的合作关系。
就算杨广熬不住了,一定要暴露本性,宣华夫人为了前途着想,也不会跑到杨坚面前告状。
因此,我们从更加合理的角度来看,杨坚去世当天,发生的事情经过应该如下:
杨广看到杨坚病入膏肓,事实上杨坚已经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心理准备,他甚至和所有大臣进行了握手告别仪式。
作为当时的储君,杨广十分激动,但也有些无所适从,毕竟他从没经历过这种事,10多年的等待终于成为现实,他反而有些不知所措。
于是,杨广给杨素写了一封信,询问他皇帝驾崩后,作为太子具体要做些什么事情,确保皇权平稳交接。杨素很快就回了一封信,但不知道为什么,竟然阴差阳错地送到杨坚手里。
平心而论,杨广提前做好准备没有问题,以杨坚的大局观和心胸,倒不至于为这件事生气。但作为老父亲,自己明明都快死了,儿子想的却是如何登基,对他毫不关心,杨坚多少有些寒心。
本就处在重病中的杨坚,情绪有些波动,便开始瞎琢磨。想来想去,杨坚突然意识到,杨广是个城府极深的伪装者,顿时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于是,杨坚产生了更换太子的想法,于是便有了杨广逼宫的故事。至于调戏宣华夫人那一段,多半是唐人为了抹黑隋炀帝,故意编造出来的段子。
不过,杨坚到底是怎么死的,杨广有没有派人对他动手,这点很难搞清楚。只是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杨广没必要痛下杀手,杨坚已经病入膏肓,只需要看好他,不让他和外界接触,等着他去世,一切就会大功告成。
大家不要因为杨广日后过于好大喜功的表现,就觉得他是个粗枝大叶的人。实际上,杨广心机极重,特别是登基之前,他的表现始终小心谨慎,因此不太可能冒险弑父,杨坚大概率是受到一系列刺激后,死亡速度被迫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