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5年,雍正以九十二款大罪给年羹尧定罪,赐其自尽,斩其门客,诛其子。年羹尧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隆、年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清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也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雍正皇帝作为一个有作为的改革家和封建皇帝,身后的风流韵事也有不少。人们仍对那一段历史怀着巨大的好奇心,无数的电视剧应运而生,对皇室的八卦传闻一波接一波。在雍正皇帝死后,选了两个女子为他陪葬,其中一个耐人寻味。
死后妃子和皇帝同葬,对于皇帝来说是一种陪伴与告慰,对于妃子来说同样是一种很大的荣耀。因为并不是随便的一个妃子死后就能和皇帝同葬,这个妃子必须是深受皇帝宠爱的,还要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的。当然了,还必须是在皇帝举行葬礼之前去世的,只有符合这三点的才有资格给皇帝陪葬。
第一位是雍正皇帝的原配妻子,正宫皇后,乌拉那拉氏的孝敬宪皇后,也是康熙皇帝指婚给雍正的。孝敬宪皇后出身高贵,从小就经受过严格的培养,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帮助雍正把后院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为雍正生育了一位嫡长子,雍正成为皇帝之后,她就被册立为皇后,在雍正皇帝的心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孝敬宪皇后死于雍正九年九月,尽管彼时雍正皇帝身体抱恙,但他仍然坚持去畅春园看望孝敬宪皇后。非常不幸的是,没过多久,孝敬宪皇后就死了,但是她死的时候,雍正皇帝却并没有陪着她。 雍正皇帝内心十分悲痛,甚至想要去畅春园亲自主持丧事的办理,但他大病未愈,这个想法在大臣们的极力劝阻下终究是没有实现。在孝敬宪皇后死后,雍正连续很多天没有上朝,终日穿着白色的服饰,并且还下旨让全天下都为之哀悼。
因为在孝敬宪皇后死的时候,雍正并没有在身边陪护着,他担心有人会对此有什么误会,于是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雍正皇帝找来大臣们专门给他们解释,之后还又在十月初四的时候宣告自己对孝敬宪皇后的哀思,表达了自己的深切的悲伤之情。因为孝敬宪皇后死的时候紫禁城还在修缮,所以她的棺椁暂时被存放在了他养病时候的畅春园之中,之后才被乾隆皇帝亲自护送到了易州泰陵。
除了孝敬宪皇后的棺椁之外,敦肃皇贵妃的金棺也是由乾隆皇帝亲自送到泰陵地宫的。敦煌肃皇贵妃本家姓年,是官宦世家,她的哥哥是雍正的头号功臣,从小被教育贤良淑德的她在康熙年间就成为了雍正的侧福晋,和传言的形象相反,出身名门的她性情温良,给雍正生育了总共四个儿女,可是这些子女都没能平安幸福的长大成人。
敦肃皇贵妃极其擅长察言观色,她知道自己的哥哥的丰功伟绩,也知道以他的性格很有可能引起皇帝的不满。所以她行事一直谨小慎微,尽管担心自己的哥哥,但仍然相信自己的兄长不会做出那种逾距的事情,然而在她看到自己的哥哥抢占蒙古贝勒的女儿之后,她的忧虑到达了顶端。
一番权衡,她最终还是决定为了自己家族把这件事告诉雍正皇帝,借此表达了自己和哥哥之间立场的不统一。对此,雍正十分感动,但他仍然没有原谅她哥哥年羹尧的所作所为,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对年羹尧进行打击,听到这个消息的年氏感到十分打击,一时间卧病不起。
雍正帝决定封其为皇贵妃,尽管身份听起来显赫,但是雍正却一次也没有看望过病重的年氏,总是以繁忙的公务为借口。七天之后,倍感煎熬的年氏因病去世,约莫半年之后,他的哥哥年羹尧也被赐死。
作为原配,孝敬宪皇后和皇帝葬在一起无可非议,但为何敦肃皇贵妃也可以得到这份殊荣呢?特别是年氏的哥哥已经可以说是个戴罪之身,为什么敦肃皇贵妃的地位还可以得到提升呢?这些都成为了埋葬在泰陵之下的秘密,原因如何已经很难知晓。年氏的棺椁被放在孝敬宪皇后稍微靠后一点的位置,两人和雍正皇帝一起沉睡在冰冷的地宫之中,尘埃落尽。
参考资料: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