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贺龙和邓小平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一起合作的。
1949年我军进军大西南。1950年2月,西南军区宣布成立,由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从此,他们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挥师大西南,开始了西南大剿匪和解放西藏的征程。
邓小平、贺龙、朱德合影
贺龙邓小平解放西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平解放西藏。
为了打击西藏地方当局中的顽固势力,促使其内部分化,打通和平解放西藏的道路,贺龙、邓小平决定以十八军、云南军区各一部和青海骑兵支队等共约六个团的兵力,发起昌都战役,歼藏军主力于昌都地区。
贺龙和邓小平在《昌都战役基本命令》中规定:
十八军主力应于9月上旬在甘孜、玉隆、邓柯之线集结完毕,9月中旬由该线发起进攻,争取于10月10日前后占领昌都。另以该军五十三师一个团,同时由巴安(即巴塘)出动,歼灭宁静之藏军,尔后向昌都攻击前进,配合五十二师钳击昌都。以十四军一部,同时歼灭盐井和竹瓦根之敌。西北军区之玉树部队归五十二师指挥,加强昌都作战。
贺龙
贺龙分析了藏军善于骑马,行动较快的特点,对十八军军长张国华面授机宜:要从侧翼做深远的迂回。
他说:“抓住敌人就有办法,包围住了就是胜利,而走得快才能抓住敌人。”
邓小平对贺龙提出的这一作战指导方针十分赞赏,对张国华这位老部下说:“贺总所见十分高明,我完全赞成。你们只要坚决地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就能胜利。”
邓小平
于是,解放军各部队遵照贺龙、邓小平的作战命令,根据贺、邓制定的作战原则,于10月6日向昌都地区藏军发起进攻,12日进占芒康,第九代本德格?格桑旺堆率部起义。为表彰九代本的义举,贺龙接见了格桑旺堆等人,代表西南军区向他们赠送了礼品和物资。
解放军迅速逼近昌都,并且截断了藏军的逃路。20日晨,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宣布起义,命令第二、三、四、七等四个代本及总署机关和沙王(总管)卫队等共一千七百余名官兵停止抵抗。
昌都战役结束,正当广大指战员沉浸在胜利后的喜悦之中时,一贯善于从大处着眼和从长远出发的邓小平,又在思谋着下一步的行动:如何很好地利用被俘或投诚的西藏上层人物和官兵,为和平解放西藏服务。
邓小平
当邓小平将自己的这一想法告诉贺龙时,贺龙爽朗地大笑起来: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正想就此问题找政委商量呢,没想到政委捷足先登了。”
于是,二人经过一番周密商议,于21日电示十八军:
第一,加紧进行俘虏或投诚官兵工作,用高度热情和诚恳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严禁侮辱和虐待。
第二,对于嘎伦及代本等高级军官,尤应妥为招待,采用座谈方式予以教育和争取,以便他们回去影响拉萨政府,立即脱离英美影响,速派代表到昌都或北京商谈和平解放西藏问题……
邓小平
昌都战役,歼灭了藏军主力,粉碎了西藏地方当局用武力阻止解放军进藏的企图,使其上层顽固势力发生动摇、爱国进步力量更加坚定,从而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有利条件。
后来的实践也证明,贺龙、邓小平所采取的这一政策,对于其后的西藏和平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谓高瞻远瞩之举。
邓小平、贺龙合影
贺龙任职全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2年8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向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写了《关于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的情况报告》,建议在政务院下设立一个与各部、委平行的全国体育事务委员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最好请贺龙那样的一位将军来担任。
团中央希望贺龙主持国家体委,是因为他们知道,贺龙一贯重视体育事业,在他所领导的地区和部队中大力发展体育运动。
贺龙
全国解放后,贺龙便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专业的男女篮、排球队,并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体育工作干部、教练员和运动员。同时,体育界的人士也都非常仰慕贺龙。也就是说,如果由贺龙主持全国的体育工作,是众望所归。
这时,邓小平已由中共西南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调任政务院常务副总理,他对贺龙当然十分了解,马上给贺龙打电话,告诉他政务院决定组建全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并说:“团中央和全国体育总会建议请你当主任。我和总理商量了,也感到由你来当最合适。”
贺龙
贺龙问道:“毛主席的意见呢?”
“毛主席也赞成。”邓小平答道。
贺龙很痛快地答应了:“好!毛主席叫我干,你和总理叫我干,我就干!”
11月15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讨论关于成立全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的问题。周恩来正式提议由贺龙担任全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蔡廷锴任副主任,会议一致通过。
这时,贺龙还在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但他一接受国家体委主任的任命,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这方面的工作。
贺龙和毛泽东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贺龙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贺龙对自己的这位老战友十分尊重。他下去视察工作,发现问题,常常给邓小平写报告反映情况;给下边讲话说到中央领导人时,也常常把邓小平作为领袖人物对待。表现了对邓小平的尊重和崇敬。
邓小平
贺龙给邓小平写信建设钢管厂
1959年3月25日至4月5日,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七中全会,决定进一步降低钢铁等主要生产指标,缩短经济建设战线,通过了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为了检查这一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后的5月21日,贺龙到四川省进行调查研究。
贺龙在听取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领导人的汇报之后,视察了无缝钢管厂和洗煤炼焦厂。随后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和省委书记阎红彦等陪同于27日到达重庆,听取重庆市委的汇报。第二天到达綦江铁矿,并在那里给周恩来、邓小平和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四川钢铁生产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要让四川省完成年产钢一百零七万吨的指标,必须解决生产技术、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和设备等方面的四个问题。
贺龙夫妻合影
贺龙回到重庆后,31日,接连发了两封电报,其中,一封是给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的。他说:“我在成都看了无缝钢管厂。这个厂生产二百公厘(亦称'毫米')钢管的厂房已基本建成。只差装房架。由于是下马项目,最近停止施工,从国外进口的设备都露天放在那里。国家已经花了绝大部分资金,突然停工,雨季一来,必将造成损失。”
贺龙建议再追加一些投资,至少把钢管厂房建成,暂做设备仓库;如可能,则考虑建成一个车间,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邓小平对贺龙的建议十分重视,经过和中央其他负责同志认真研究,决定在调整投资中,增列建设这个车间的追加投资七百万元,并要求在1960年第二季度建成。
贺龙夫妻合影
贺龙组织登山队胜利登上珠峰
1958年7月下旬,中苏双方就合作攀登珠穆朗玛峰进行磋商,确定了实施计划。贺龙让黄中向周恩来总理、邓小平总书记和陈毅副总理等做了详细汇报,随即成立了登山指挥部,贺龙亲任总指挥,黄中和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第一书记张经武、第二书记谭冠三任副总指挥。
1959年3月,因为西藏本地的一些问题,登山活动无法进行。贺龙指示“继续进行准备,改为明年攀登”。
问题解决后,贺龙指示国家体委及时通知苏方,中苏联合攀登珠峰可于1960年3月进行,邀请苏方代表来华具体协商。但是,苏方一直拖到1959年11月底才派代表来华会谈,而且提出将联合攀登珠峰的时间推迟到1960年以后,但无充分理由。
这一切表明,对方已无意实施原定计划。
贺龙夫妻合影
12月20日,贺龙把黄中、史占春和登山队副队长袁扬找到自己的办公室,问大家:“如果苏联不参加,我们自己攀登,有成功的把握吗?”
“其他方面问题不大。最大的困难,是我们缺少登八千米以上高度的装备。按照原来的协议,这由苏方提供。苏联不参加,我们也就不可能指望他们,可是,目前我国还不能生产。”史占春回答。
贺龙沉吟了一下,说:“我们可以到国外去买!你们搞一个预算。我给中央领导写报告,请求批外汇。”
说罢,贺龙从椅子上站起来一手拿着烟斗,一手卡腰,以战争年代决心打大仗时的口气说:“好,就这样吧。他们不干,我们自己干!任何人也休想卡我们的脖子。中国人民就是要争这口气。你们一定要登上去,为国争光。”
贺龙夫妻合影
贺龙将国家体委关于中国单独攀登珠峰的决定向周恩来作了报告。接着,贺龙又找到邓小平总书记,向他陈述自己的设想:“我们应率先登上珠峰,创造世界奇迹,为中华民族争口气。”
接着,贺龙又同邓小平一起去见周恩来,说明了中国登山队近几年的成绩和攀登珠峰成功的有利条件。
周恩来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待贺龙讲完,将头侧向邓小平问道:“小平同志的意见如何?”
邓小平表示坚决支持贺龙的意见,他说:“我支持贺总的意见。要登珠峰的计划国外已经知道,我们现在要是不登,让外国人登上去,就会失去创造世界纪录的机会。”
周恩来最后拍板,同意了中国队单独登山的计划。
周恩来、贺龙合影
在周恩来、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贺龙组织登山队胜利登上了珠峰,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