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一场极为特别的仪式推动了日本近代以来一项传统政治制度的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当天下午,年已85岁、头发花白的明仁天皇面对镜头,向日本全体国民发表了任期内最后一次公开讲话。期间,他对内阁、国民给予的理解表示特别感谢,即便这距离他首次提出“退位”意愿已过去三年之久。
当时为帮助明仁天皇完成生前退位的“特别意愿”,日本内阁精心通过了一项为其量身定做的法案,这也由此打破了近代以来只有天皇驾崩才能宣布退位的历史传统。
他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对于战后的日本而言具有特殊意义。
其实一直以来,明仁都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存在,作为首位访华,并且多次不顾国内顽固势力反对,勇于承认二战过错的天皇,他的故事,他的性格、品行让不少人颇有些“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
一、与父母聚少离多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信奉神道教的国家,国民被视作传说中“天照大神”的后裔子孙。按照神道教的说法,其以天皇为国家象征,行使着君主的最高权力。
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日本是在公元689年通过《飞鸟净御原令》的颁布来正式确立天皇地位的,但广受外界认可却是在近代时期,比如我国是在清朝同治时期以天皇来指称日本最高领导人。
作为延续时长颇为久远的君主制度,天皇制已成为日本根深蒂固的国家权力结构组成部分。而自从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对于天皇体制则更加重视,还在宪法中融入了“万世一系”的观念。
因此在近代,天皇曾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当然这也给国家造成过巨大危害——比如在昭和天皇主导下,日本彻底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战场的策源地。
日本投降后,天皇并没有得到惩治,君主制度也依旧被保留下来,只是此时的昭和天皇已经没有了实权,而是完全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仍处于昭和天皇时代。
当时昭和天皇与皇后良子连续生下4个女儿,对于皇室内部这种“阴气过重”的现象,街头巷尾流言四起,广大国民对天皇未来继承人充满担忧,并抱怨昭和应该效仿明治,像他一样多纳妾,这样可以开枝散叶。
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皇后良子顶住外界压力,最终于1933年12月23日顺利诞下了一男孩。
而对于继承人的出世,昭和表现得极为兴奋,他通过借鉴《大教宣布之诏》中的“宣明治教,以宣扬惟神之大道也”而为儿子其取名“明仁”。
一直以来,日本皇室便有一个惯例:皇太子出生后,要远离天皇和皇后,送到别处抚养。
但是爱子心切的昭和并不愿儿子在那种环境下成长,同时也考虑到只有一个皇后,不存在宫斗,便将其放在身边亲自抚养。
对于昭和违背祖制的举动,许多人看不下去了,为迫使其改变主意,他们决定“逼宫”。
在争得贞明皇太后与重臣西园寺公望同意后,宫内省代表大臣们向昭和天皇禀告:皇太子到三周岁时,必须离开两位陛下,这是祖宗规定。
因此1937年3月,明仁离开双亲,前往东宫,只能在周末回家一趟。
生长于皇室,明仁从小便无忧无虑,除了学习各种知识外,其他的便是做游戏,听故事,他的童年生活还是相当轻松舒适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期其实正赶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之际,期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攻下上海、南京等多座中心城市,甚至还疯狂叫嚣要“三个月灭亡中国”。
不过对于年幼的明仁来讲,这些事情还都不甚了解。
1944年,日本本土遭到美军轰炸,为躲避战乱,明仁被紧急送往枥木县日光市生活,期间他不得不借助信件才能与父母取得联系。
随着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挥师中国东北后,昭和天皇不得不对外宣布正式投降。在此背景下,明仁得以回到东京御所居住,仍然延续着每周探望一次父母的习惯。
或许正是因为与父亲聚少离多,明仁的性子会与发动全面侵华的父亲有些不同。
二、力排众议与美智子成婚
二战过后,昭和天皇全身心投入到后代教育中。
为创造更好的条件,昭和天皇为明仁特意请来美国学者来担任他的家庭教师,学习英语等科目,以适应西方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明仁前往学习院大学读书,在此期间他培养了一个打网球的爱好,因此他时常会去参加一些大型网球比赛。
——在距离东京不远的轻井泽参加网球比赛的时候,正处于爱情懵懂时期的他,也邂逅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那是1957年8月的一天,明仁遇到一个同样来参加比赛的女孩。
她姿态优雅,且充满热情活力......
明仁简直对她一见倾心,通过打听,发现其是日清制粉集团董事长的女儿,名叫正田美智子。据悉,美智子毕业于圣心女子大学英语专业,学业出众,个人能力强。
如此品学兼优、外貌出众,明仁立即对她展开攻势——比如经常约她出去旅游,又或是特意组织网球比赛来接近她。通过以此,两人很快便熟悉了彼此,之后从相知发展到相恋的地步。
可是就在明仁与美智子的热恋期,阻力却接踵而至,他们的爱情备受考验。
毕竟按照规定,美智子的身份是不能被选为太子妃的,因为太子妃的人选一般都是在皇族与贵族当中产生,而且美智子对于皇宫里面冗杂的礼俗也不是很了解。
面对强压,美智子选择前往欧、美旅行散心,躲避国内的舆论。而为了守护这段爱情,明仁一直在做父母的工作,而且还积极开导、安抚美智子,要她对自己充满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昭和天皇最终答应二人成婚,并于1958年11月27日以皇室特别会议的形式通过了将美智子列为皇太子妃的决定。
其实对于日本皇室接纳平民为妃的决定,日本民众也给予了积极回应,对明仁敢于冲破皇室“万世一系血统”的禁忌表示支持。
当时根据民意调查,日本有百分之八十七的本国民众支持明仁选择平民为妻。
1959年4月,明仁与美智子的婚礼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
当天,两人按照皇室习俗精心打扮,并乘婚车在东京街头经过,迅速引发53万人现场观看,而通过电视直播观看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这场世纪性婚礼让民众对美智子更为痴狂,甚至在民间掀起了一阵“美智子热”。
三、首位访华的天皇
1990年11月12日,明仁正式加冕登基,开启了平成时代。
平成这个年号寓意和平、吉祥,取材自中国《史记》,代表明仁天皇期待“各方平安”的美好愿望。而为庆贺成功登基,当时皇室还举行了“飨宴之仪”,用七场宴会来特别招待到访的三千多名贵宾。
自登基后,明仁便积极对外,展示出日本皇室的良好形象。
在还是太子时,他就已经巡访了欧美14个国家,其中还包括极为厌恶法西斯罪行的英国,他会见了这些国家的首脑,增进了日本与这些国家的感情。
毫无疑问,宅心仁厚的明仁是日本皇室外交的主角,而在登基天皇之位后则更是如此,他将修复与中国的关系看作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
早在1975年访美前夕,他就曾表示如果能缔结友好条约,并有机会访华的话,他将会非常高兴。后来邓小平赴日时,他也对过去那段给中国人民带来苦难的历史道明歉意,并流露出了强烈的访华意愿。
不过都因时机还不成熟,而被搁置。
直到1992年10月23日,明仁天皇夫妇才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次访问不仅对于明仁个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也开启了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新时代。
一方面明仁将此访视作完成父亲遗愿的重要表现方式,另一方面也彻底终结了日本天皇不访华的历史。而为了更好地开展访问工作,明仁还特意找来时任驻日大使杨振亚进行请教,提前做足各项功课。
抵达中国后,明仁天皇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在当天为明仁所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杨尚昆主席甚至还进行了亲自致辞,他不仅回顾了中日历史,还表达了对睦邻友好合作的迫切愿望。
明仁在听到中日两国历史后,也悲痛地表示道:“在两国关系悠久的历史上,曾有一段我国给中国国民带来苦难的不幸时期,我对此深感痛心。战争结束后,我国将会继续进行深刻反省,下定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
在访华期间,明仁天皇夫妇还先后去往北京、西安以及上海等多座中心城市进行访问。当时每到一处,他都均承认自己过错,倡导中日友好的和平观念,有力推动两国交往进一步发展,得到了我国广大民众的谅解。
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明仁天皇访华的意义并没有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要大,但这次访华的象征意义却远比其要深远。
正是由于有明仁这次历史性意义的访问,中日关系才迎来了更加成熟、稳定的“第二时期”。
四、反思历史的态度
中日能够进入新篇章,明仁天皇功不可没。
作为目睹过二战痛难的亲历者,明仁时刻谨记战争的残酷,对日军二战时期的暴行进行深刻反思,他也曾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过自身“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的期许。
在纪念二战结束六十周年的活动上,明仁天皇曾亲率七千民众对遇难者进行隆重集体哀悼,表示出对日本永远不再卷入战争的期望。
过八十岁生日之际,他甚至公开声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其“终生难忘”的经历,对无数为此而失去生命的人深感悲哀。
又比如在2005年访问马里亚纳群岛的美属塞班岛期间,明仁天皇夫妇还临时前往一座朝鲜半岛死难者纪念碑前祭奠,向二战的死难者表示哀悼。要知道此前的访问日程中并未安排此事,这是明仁主动提出的。
以上表现都不难看出明仁在反思历史上到底有多尽心尽力。而为传递和平,明仁即便是在对待靖国神社的态度上也丝毫没有屈服。
众所周知,靖国神社于明治时代而建立,原来叫“东京招魂社”,是用以对戊辰战争中战死者的祭祀场所。
但在二战结束后,靖国神社竟然开始供奉许多实施过侵略战争的甲级战犯。因此,外界普遍将“是否参拜靖国神社”当做日本是不是真正认错、悔罪的重要表现。
而在该问题上,明仁也有清醒的认知。
虽然时常会有国内顽固派推动,但他还是始终未踏入靖国神社大门一步。即便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向明仁强调天皇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国家安宁所必须”,他也丝毫不为所动。
明仁天皇的这种执拗,也让国内的一些顽固派表示不满,甚至有人在暗地里质疑明仁,甚至抱怨说:“天皇积极到海外慰灵,对供奉死难军人的靖国神社却始终保持距离,从来不过来参拜。
但明仁却并不在乎,因为此举不仅是为遵循本心,也是父亲昭和天皇晚年的心愿。
昭和天皇虽然早年时常参拜靖国神社,但自1978年后就从未去过,因为他在晚年也对反动侵华很是后悔,有很深的战争责任。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明仁再次呼吁日本各界反思历史,反思战争,并不断用清晰、直接的语言表达自身对二战的感想。
总之,他几乎在每次公开谈话都在深刻反省、道歉,在对遇难者表示诚挚追悼的同时,还祈求和平,这也与安倍晋三一向贯彻的“不反省,不道歉”基调是完全相反的。
因此,明仁天皇一直对安倍晋三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态度不满。而由于年龄日益偏大,明仁天皇也开始考虑退位的问题。
确实自2015年年底开始,他便有这样的趋向。
当时在当年的12月23日发表生日感言说道:“我对于年龄带来的变化越来越有感触,比如在公务当中出错的次数越来越多,今后需更加谨慎。”
之后在2016年8月8日,他向全体国民发表了上述意愿。针对这一重大事项,日本政府方面显得极为谨慎,认为这与现行宪法和《皇室典范》的相关规定不符。
当然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也在该问题上有私心,变着法进行阻挠。而明仁天皇与安倍之间展开的暗斗,直到2017年才有最终的结果。
当年12月13日,日本政府就明仁生前退位一事达成妥协,决定明仁天皇于2019年4月30日正式举行退位仪式,这才有了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其实一直以来,明仁都被年轻大众视作“和平宪法最后的守护者”,还是民众们最为理想的精神支柱,是普化在世人面前,能满足国民需求的“大众天皇”,政局越是混乱,日本民众对明仁就愈发崇拜。
当然,在老龄化的长寿社会,日本本国民众与明仁属于同龄人的也不在少数,这部分人无论是身体,还是内心都能与明仁产生共鸣,是他最为坚定的簇拥者。
得益于此,明仁最终才能在与安倍政府的博弈中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