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几人回
雍正九年,清朝和准噶尔在博克托岭与和通泊的战斗中,遭遇惨败。近万名清军(包括科尔沁、土默特蒙古等蒙古兵,可以看作是清蒙联军)战损8000余人,主将傅尔丹带领2000残兵勉强退回科布多。定寿、素图、马尔齐、索伦、永国、觉罗海兰、岱豪、查弼纳、巴赛、达福、马尔萨、舒楞额等将领在战场上先后自杀或战死。这一战,成为清军历史上的一大败绩,其惨烈程度,真可谓北京八旗家家戴孝。
谋略的较量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又云“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在这次战斗中,准噶尔计谋部署之完善、战术运用之灵活,生动诠释了《孙子兵法》的思想。
间谍情报战。准噶尔先是派塔苏尔海丹巴为间谍,骗清军说噶尔丹策零派兵3万,进犯清北路军,先头部队已至察汗哈达,且距离主力部队较远。诱使清军做出了各个歼灭的错误决策。清军在迎敌途中,又受到了准噶尔巡逻兵的欺骗,称其先头部队不足千人,引发了清军急功近利且骄傲轻敌的心理。
诱敌深入,合围歼灭。在这一场战斗中,准军在指挥决策和落实部署上也可圈可点,六月十八日,清准军接触,准军被杀400余人。二十日,清军(此时清军主力已经和前锋部队会合)进入博克托岭,遭到2万准军伏击。在兵力和地势上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清军兵分五路向和通泊突围。二十二日,除据山梁东的觉罗海兰率部分军突出重围,东西两路军全军覆没。
战场转换,果断出击。然而,准军并没有给清军任何的喘息机会,脱离包围圈的清军还立足未稳,在和通泊就再次遭到了准军的包围,混战中,清军以为联军中的土默特蒙古兵战败,就像当年苻坚在肥水之战中一样,自乱阵脚,溃不成军。二十四日,清军主将傅尔丹混于普通士卒中才侥幸逃脱,率残兵渡过哈尔噶纳河,退往科布多方向。
修昔底德的诠释
许多人爱以世仇来形容满清和准噶尔之间的关系,诚然,清朝与准噶尔之间的争斗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但是用修昔底德的观点来形容二者更为妥当一些。
早在清朝初入主中原的顺治年间,准噶尔还只是卫拉特蒙古下面的一个部落,1678年,准噶尔部通过武力将卫拉特蒙古由一个松散的联盟变成了汗国,此后,建立准噶尔帝国也被提上了日程。
在准噶尔版图扩张的过程中,准噶尔与清朝终于直接发生摩擦,兵戎相见,谁也不想卧榻之侧有强敌酣睡,从此满清和准噶尔走上了相恨相杀的“百年战争”。这不就是修昔底德陷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