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故宫出现裂缝,却曝光了尘封600年的秘密,朱棣可真是个狠人!
创始人
2025-07-28 22:03:26
0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权的象征。

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耗时14年,

调用民工约30万人,可以说,故宫是明成祖朱棣的得意之作。

故宫的建造过程并不简单,其中蕴含了不少秘密,有一个埋葬在故宫600年的秘密,就因为一块地砖被挖开。

看到这个秘密的专家们不禁感叹:明成祖朱棣可真是个狠人啊!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故宫:注重安全防范的皇家建筑群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故宫宫墙之中建筑宏伟壮丽、排列考究,园林风景秀美、蕴含深意,是以南京故宫为蓝本的集中国古代建筑学智慧于一体的皇家建筑群。

这座皇家城池呈长方形,分为内廷和外朝两部分,其中,它的南北边长961米,东西宽为753米,面积约达72万平方米。

故宫囊括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980座,相传房间共有9999间半,内廷主要作为皇帝和皇后生活起居的住所,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建筑。

外朝的中心为“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明清时期皇帝会见朝臣、举行国家大典的地方。

故宫内部的所有宫廷建筑都由木质结构制成,瓦顶为黄琉璃,底座为青白石,以景山园林作为建筑之间的隔断屏障,设计考究。

故宫的建造十分注重安全性,四面围墙高达10米、长约长3400米,城外护城河宽52米。

然而,

除了高围墙和极宽的护城河以外,故宫还有一个设计也与皇城安全有关。

朱棣:追逐绝对安全的“怕死”君王

一次,专家在给故宫中太和殿做检修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开裂的地砖,

出于对故宫文化历史价值的认可和重视,专家立即通知检修队前来维修。

检修队抵达砖块断裂的地点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在裂开的地砖下面,还有一块地砖。

检修队继续往下探寻,

他们发现在第二层地砖下面还有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地砖。

最后,检修队和专家一起,

共挖出了15层砖块,这15层地砖共分为8个竖排和7个横排,纵横交错地排列在太和殿前的广场上。

虽然,故宫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注重建筑安全可以理解,但是一口气铺设15层地砖未免过于夸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实地考察和历史资料翻阅,专家得出结论:在太和殿铺设15层地砖是为了护卫皇帝(建筑故宫时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的安全。

朱棣为什么如此需要安全感?

这就不得不提到朱棣本人的“发家史”,其实,明成祖朱棣的皇位并不是通过世袭继承得来的。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是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的四叔。

按照朱元璋的原本安排,皇位应该由他的长子太子朱标继承,后来,朱标不幸早逝,则由皇孙朱允炆继承皇位。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从十岁起便被派往外地做了藩王,封建家庭教育讲究“三纲五常”,父亲不给,儿子自然没有动手抢的道理。

但是,朱棣不服朱元璋对于皇位继承权的安排,为了得到皇位,朱棣在建文元年发动了政变,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7月17日,朱棣发动政变成功,登基为帝。

通过发兵造反夺得皇位的朱棣自然害怕其他人如法炮制,发动政变谋害自己,因此,朱棣在建造用于自住的故宫的时候,重点考虑了铸造“铜墙铁壁”确保自己的安全,如此才能住得踏实、睡得安心。

此外,朱棣的童年并非安乐、富贵的,朱棣出生于1360年5月2日,那时是元末战乱时期。

当时,他的父亲朱元璋还不是皇帝,不仅如此,在朱棣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朱元璋刚好收到了陈友谅进攻太平的军情告急书。

为了建功立业,朱元璋来不及

看朱棣一眼就奔赴了战场,直到1367年后,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才想起来给自己的儿子取名,那时候,朱棣已经7岁了。

童年战乱经历及幼年父爱的缺失让朱棣成长为一个十分重视安全感的人。

因此,朱棣在建造故宫的时候,要求故宫的围墙比普通建筑群高,一般人无法翻越;故宫周围设置护城河,防范敌人来袭。

然而,这些并不能完全确保皇帝的安全,有些手法厉害的能人义士可以通过挖地道的方式入侵宫廷内部。

所以,缺乏安全感的朱棣为了绝对的安全想出了铺设15层地砖的办法。

真相:狠心君王为自身安全草菅他人性命

满足朱棣的安全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过程十分残忍,首先,铺设15层地砖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为了确保每一块地砖都足够结实,砖块的烧制需要20多道工序,为了确保每一块地砖都足够美观,砖块在烧制完成后需要打磨至光滑、略带金黄色。

如果有任何一个砖块被检验出不合格,烧制这块地砖的工人会被处以砍头的重罪。

砖块检验通过后,铺设过程也十分劳民伤财,因为铺设砖块需要用到的黏合剂是一种搅碎了的熟糯米和蛋清的混合物。

为了现场制作粘合剂,需要1名瓦工、2名壮汉共同完成仅仅5块砖的铺设,

据统计,

建造故宫共动用了几百万劳动力,耗费白银逾65万两。

其次,

在故宫地砖工程铺设竣工后,

朱棣残忍地处理了参与地砖铺设的工人。

原来,为了确保自己绝对安全,朱棣认为太和殿前有15层地砖的事不能被外界所知。

因此,在工程竣工后,

朱棣不但没有论功行赏,反而下令毒哑了所有参与地砖铺设的工人,后来,朱棣觉得毒哑了这些工人并不保险,只有死人才最安全。

于是,朱棣下了一道密令:处死所有参与地砖铺设的工人,

这一决定让得知真相的

专家们感到惊骇,朱棣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君王。

小结

不曾想,一块小小的地砖见证了古代封建主义时期的明争暗斗及中央集权的君王对工人

生命

的蔑视。

珍惜当下,感恩祖国,与从前作对比,让后人越发感叹如今人权平等、和平安全的新中国难能可贵。

相关内容

河北承德文旅资源走进北京宣...
7月25日,由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主办的“河北承德文旅资源走进北...
2025-07-29 00:37:51
原创 ...
张居正的先祖是元朝末期,凤阳定远人士的张关保。他曾经追随大将军徐达...
2025-07-29 00:33:59
面向非洲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
面向非洲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在情感的共鸣中升华中非情谊,激励更多非洲...
2025-07-29 00:33:51
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闭...
10月26日,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在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闭幕。...
2025-07-29 00:33:42
原创 ...
有这么一位法国总统,他在冷战最激烈的60年代初期,带领法国率先与中...
2025-07-29 00:33:34
原创 ...
东晋枭雄桓温曾有“人如果不能流芳百世,那么也要遗臭万年”的豪言壮语...
2025-07-29 00:33:29
原创 ...
公元208年,曹操发起了统一南中国的战争,在长江赤壁一带被以江东孙...
2025-07-29 00:33:25
原创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上很多事情的确都能...
2025-07-29 00:33:17
原创 ...
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战争,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
2025-07-29 00:33:15

热门资讯

原创 司... 文/涛声依旧 司马昭为何放过刘禅?不仅是因为“乐不思蜀”,还因为他老实? 在三国的整个历史当中,人们...
原创 商... 战争在古时候是很常见的,政权之间的交替,战争成为了主要途径。当时我国深处内陆地区,对外知之甚少,周边...
原创 苏... 苏麻喇姑,一个一年擦一次澡、完后还要将擦澡水喝掉的女子。她一生不吃药、不结婚,活到了九十多岁。她仅是...
原创 嬴... “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则其徽美未殊也,而世典咸漏焉”。西晋时期石崇有一非常喜爱的小妾,名...
原创 有... 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崇祯皇帝的举措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误。到了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大举进攻山西,陕西早已成...
原创 唐... 历史学家黄永年指出,唐朝宦官和皇帝的关系只是家奴和主子的关系,中晚唐有些皇帝由宦官拥立,有时某一派宦...
原创 解... (华野攻克济南) 1947年9月中旬,粟裕发起济南战役,至9月24日,华野攻克济南,歼敌10万。之后...
文艺复兴为什么在十八世纪之后失... 西方自古以来的历史进程与西方哲学观念在意识上的一致性,起到了理论上的主导作用。由于西方哲学各派别之间...
原创 商... 商鞅、张仪、魏冉和范雎对秦国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谁对秦国的贡献最大?我认为首功在商鞅。 魏冉的贡献要...
原创 唐...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人赞颂其英勇睿智,有人反对其残酷暴行,武则天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