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人打仗,即使再热也不能立即脱掉盔甲,常遇春就是因此而死!
创始人
2025-07-28 06:33:16
0

盔甲随着战争应运而生,它本身就有着与中国古代历史一样绵长的发展史。从古代的行军着装到现代的防弹衣,无不诉说着“盔甲”在国家军事中占领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代战场中,除了需要运用战术来取胜之外,精良的武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盔甲,与将士的生命有着很大的关系。一幅好的盔甲在战斗之中说不定能抵挡很多的伤害,最终保住性命。

在战场上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是常年打仗的将士们都应该明白的常识。那就是打完仗之后一定不能立即脱掉盔甲,即使再热也不能。历史上有一位大将就因为不听劝所以死了,他就是常遇春。

盔甲发展史

从殷商时期开始,随着战争频发,盔甲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考古资料中得知,古代的盔甲多以犀牛和鲨鱼的皮革制成,因为它们足够坚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防止利器割伤。

商周时期的盔甲被称为“练甲”和“铁甲”,“练甲”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缣帛夹厚绵,属于布甲的范畴。直到战国时期才出现“铁甲”,即用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相信喜欢看秦汉时期影视剧的朋友对这种盔甲并不陌生,后来随着逐步的改良,先后诞生出了各种品类的盔甲,有金甲、金丝甲、明光铠和锁子甲和唐宋时期的盔甲等。

战国时期是盔甲发展的一大变革时期,秦国在六国当中一直被认为是兵强马壮的,因为秦国的武器装备都很精良,这也是六国对他们惧怕的原因。

秦国的士兵们所穿的盔甲基本都是由铁片做的,这样侧面反映了那时候冶铁工艺的发达。当然那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是用这么高档的盔甲。

赵国的盔甲是用铜铁混合其他金属制作而成,魏国、楚国和齐国用的也是金属,只有韩国和燕国用的牛皮和藤条。这装备都差了一大截,输掉战争也是必然的。

到了西汉时期,铁质的盔甲就开始普及了,当时他们称之为“玄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筒袖铠”跟西汉的玄甲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隋朝普遍使用的就是两裆垲和明光垲,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力。唐朝时期的盔甲种类更加繁多,有铁甲、皮甲、铠甲、绢布甲等。其中铁甲、铠甲比较多用于实战。

五代十国时期基本沿用了唐朝的盔甲设计,但明光甲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宋代的步兵铠甲是史料记载中最重的盔甲,后期的辽、金和元时期基本都跟前朝的差不多,只是增加了少数民族的元素。

明朝出现了“红胖袄”,是战士们日常的军服,对战时改为用铜铁制造的兜鍪。清朝的盔甲也是别具特色,在许多影视剧中都有呈现。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盔甲,它们所起到的作用便是保护身体,但由于制作工艺的复杂和原材料的限制,使得盔甲实际上穿起来非常的不舒服,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吸汗,一场仗打下来估计里面的衣服都湿了。

盔甲的难言之隐

盔甲作为古代战场上的一道“保命符”,即使穿着再不舒服也不能脱,因为战场上刀枪无眼,有盔甲在还能抵挡一阵。那么穿上一副盔甲是什么感觉呢?

刚才提到制作盔甲的原材料多数是铁、铜和金属等物质,这些物质的特点就是笨重。一座汉墓中曾出土过一个比较完整的盔甲,研究人员清点了下发现这副盔甲上的铁片足足有2800多片。

齐王墓中也出土过一幅盔甲,铁片也高达2200片,每张铁片都有六乘三厘米的长宽,盔甲也重达50多斤。

从考古数据来看,古代盔甲的铁片基本上都到达了两千,不知道将士们穿上这么重的衣服要如何行军打仗?光是走路都要累死了吧,更别说拿着刀枪跟别人战斗了,现在发现电视剧多少有点骗人。

这么重的盔甲还有一个劣势,那就是不透气。这种穿在身上估计动一下都能大汗淋漓,如果经历过上阵搏斗的话估计更加热火朝天。毕竟铁片是一种不能吸汗的物质,那么将士们在热的时候可以脱掉战甲吗?答案是不能。

卸甲风后遗症

为何打完仗回来,特别热的情况下不能立即脱掉盔甲呢?这是许多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中医曾说人在大汗之后腠里不固,如果此时风邪入侵的话,那么就容易筋脉拘急,气血不通。

老一辈的人都说,出了一身汗之后不要着急脱衣服,不然容易感冒。这样看确实有那么点道理,所以在大汗的情况下脱去盔甲确实对身体好,甚至有可能丧命。

明朝时期有位大将叫常遇春,他是当朝开国元勋,跟着朱元璋打过无数场胜仗。他天生臂力过人,尤其擅长于骑射,因此在对战中占尽了优势。明军上下都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然而天妒英才,常遇春不到四十岁就去世了,而他的死因就是患上了“卸甲风”,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这么厉害还要了常遇春的命?

卸甲风是古代将军们在打完仗之后,回到营帐中因为身体太热、出了很多汗而脱掉盔甲,继而受了凉风后引发的“中风”。正如此前中医所说的那样,大汗的状态下吹冷风很容易对血管造成伤害。

按照西医的说法,这种病叫做腰背肌筋膜炎,是由于身体突然热寒交替而引发的肌肉无菌性炎症。由此可见,盔甲还真的不能马上脱,不然只能成为第二个常遇春了。其实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

秦汉时期的魏王豹也是死于“卸甲风”,当年他与韩信交战,因为掉入韩信设计的迷魂阵而被擒获。对此魏王豹很不服气,随后韩信将他放回营地,约定了三天之后分个胜负。

可没想到魏王豹刚回到军营后不久,就因为卸甲风而身亡。后来韩信念在两人有姑表情谊的关系,将他厚葬了。

其实民间有很多约定俗成的道理,都是前人们在经历过之后而终结出来的经验之谈,现代人可以直接拿来应用。就像这个“卸甲风”衍生出来的道理一样,在现代依然受用。

相关内容

戴伟浚社媒晒康复视频:16...
戴伟浚社媒晒康复视频:161天后...
2025-07-28 04:42:08
原创 ...
宋义是秦末农民起义军中,楚军前期的风云人物。他的来头可不小,他本来...
2025-07-28 04:33:40
原创 ...
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
2025-07-28 04:33:32
原创 ...
三国时期,是没有科举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察举制就是选拔官员的主要...
2025-07-28 04:33:25
原创 ...
在古代,想要出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许多电视节目中,我们看到一个...
2025-07-28 04:33:20
原创 ...
导语:张飞被害时,手下的18骑燕将为何不现身?原因有2点 刘关张三...
2025-07-28 04:33:17
原创 ...
封建社会的皇帝几乎都是男性,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唐朝依然出了个史无...
2025-07-28 04:33:16
原创 ...
战争,永远是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但是在某些奇葩的文明发展...
2025-07-28 04:33:07
你知道吗?其实《上甘岭》中...
最新播出的电视剧《上甘岭》大家看了吗?本来以为这种战争早已家喻户晓...
2025-07-28 04:33:03

热门资讯

原创 惟... 《惟精惟一·张居正》一书是知名作家李洪文先生撰写的关于明代名臣张居正的传记作品,通过对张居正的人生经...
原创 从... 朱鹮作为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因其洁白的身体和鲜红的头冠,它也被冠以东方宝石的美称。 但其实朱鹮更多的...
原创 他... 大唐军神李靖,智慧出众,谋略超群,用兵如神。宫廷斗争他从不参与,但只要打仗,热血蹭的一下就上来了。 ...
原创 赤... 赤壁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当然,很多人对这场战役的了解可能还是来自于《...
科举传入日本,为什么科举制却始... 全文共2549字 | 阅读需6分钟 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圈的带头大哥,对文化圈内的小兄弟们有很强的的影响...
原创 两... 一到冬天,蔬菜价格蹭蹭往上涨,但是大白菜却十分便宜,有时候只有一毛钱一斤。一两块钱买一颗大白菜就够一...
原创 和... 众所周知,西夏是宋朝时期,边境地带的一个强劲的对手。西夏自李继迁夺回了五州之后,势力便渐渐发展壮大,...
原创 中... 中国唯一长盛不衰的城市。 两千年前是一线的,现在还是一线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换过的? 有?成都! ...
原创 最... 假如突然给大家一个穿越的机会,就如同视频短剧中那样,可以穿越回古代世界。 不知道大家是会选择哪一个朝...
原创 许... (连载三十四) 金建军 就在国共两党在胶东竞相发展之时,一个胶东抗战史上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人物—-赵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