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三国时期的谋士,恐怕曹操麾下的郭嘉已经被某些人吹到了天上去,也无怪乎有网友戏谑的称之为“宇宙嘉”了,什么“郭嘉不死,诸葛不出”,小编对此只想口可口可。
实际上,就算“鬼才”这个称号,也是杜撰来的,没有任何来源,实际上三国谋士,不止荀彧、荀攸、刘晔、庞统、诸葛亮等人,早在前期,袁绍帐下也有很牛的谋士。
之前介绍了田丰,此人非常刚直,虽然三次提出灭曹计策,然而每次都被袁绍拒绝,最后还被袁绍杀了,实在可惜。
田丰
袁绍帐下的谋士,如果非要有个高低之分的话,那么田丰必然是第一等谋士,但他不是唯一的,还有一人完全可以和田丰并驾齐驱,归入第一等!
此人就是沮授。
和田丰一样,沮授一开始也是冀州牧韩馥的人,初任别驾,举茂才,对于韩馥而言,当他后来在厕所自杀的时候,一定能想起沮授当年说的话。
沮授
话说,袁绍觊觎冀州,便勾结公孙瓒,让公孙瓒打冀州,这样韩馥就会让袁绍来坐领冀州对抗公孙,然后两人再瓜分冀州云云。
韩馥真的要这么做,但沮授却说: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欲以州与之?
这话一针见血的指出来袁绍的处境,但韩馥却不肯采纳这个建议,送出了冀州后,果然整日活在恐惧中,最后在厕所自杀了。
袁绍
袁绍笼络人才有一套,聘了沮授作为自己的谋士,沮授不愧其才,立马给袁绍制定了远大的计划: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
占领冀、青、幽、并四州,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战略蓝图足见沮授的眼光之长远,袁绍“采纳”了他的建议,高兴的封他为监军、奋威将军。
说归说,做归做,袁绍似乎自带“屏蔽正确意见”的技能,在听了淳于琼的建议后,他认为迎接汉献帝对自己不利,会削弱自己,结果曹操做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胜负似乎隐然注定。
袁绍
在这以后,袁绍的“自动屏蔽正确意见”的技能用的相当熟练:
沮授反对他任命三个儿子各督一州,袁绍不听,导致的结果是他死后,三子相争,互相残杀;
官渡之战,沮授建议占据黎阳、河南,稳扎稳打,“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拖垮曹操,袁绍不听;
沮授反对让颜良单独领军,袁绍不听,结果颜良被关羽所杀;
沮授建议留守延津,分兵官渡,一步步推进,这样攻守都有保证,袁绍不听;
淳于琼据守乌巢,沮授建议派蒋奇护送,保证粮草的安全,袁绍不听,导致乌巢粮食被烧,军心大乱;
袁绍
沮授那么多建议、计策,只要袁绍采纳一条都不会有官渡之败,可袁绍却似乎是和他对着干一样,从不采纳,最终换来的是带着几百人狼狈逃回。
他跑了,沮授没来得及,被曹操俘虏后,沮授丝毫不给曹操面子,拒不投降,甚至还想着逃跑,最终为曹操所杀。
对于沮授,曹操那句评价足矣: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可是真有人早得了,却依旧失败。
结合田丰沮授的经历可以看出,袁绍是“能聚人而不能用人”,说难听点,就是做面子工程,就算把天下奇才都笼络来,可是不能用人,又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