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起三国名将,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说出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但再提起三国东吴,知名的上将却显得暗淡了许多,顶多说出周瑜、黄盖等人。
其实东吴孙权帐下也是人才济济,能征惯战的猛将众多。其中就有一位,擒关羽、败刘备,以五千兵马抵御曹魏名将曹真、张郃数十万大军,半年之久立于不败之地,堪称东吴第一猛将;就连死后吴主孙权也为其素衣挂孝。
关羽在三国中是公认的“战神”,尤其到了三国中后期,关羽之勇无人可敌,威震三国;但关羽最终还是落了个“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的下场。擒杀关羽的人就是这位东吴上将“朱然”。
朱然,字义封,早年便追随小霸王孙策南征北讨,打下江东千里河山;那时的朱然已是战功赫赫,江东威名甚盛。孙策死后,朱然仍忠心耿耿的追随孙权,平贼乱,御曹魏,其勇不减当年。
朱然擒杀关羽之时,江东兵权由吕蒙执掌。当时关羽在吕蒙的设计之下败象已现,但关羽勇冠三军,想险中求胜,于是急攻樊城;无奈樊城久攻不下,关羽兵弱又损失惨重,只得退兵。
正在此间,孙权又攻破“江陵”,擒拿了很多关羽帐下将士的家眷,消息传到关羽军中,闹得军心大动,溃逃投降者不计其数,关羽就此大败。
关羽虽然大败,仍犹如受伤的猛虎一般勇不可挡,此时孙权便派遣朱然领一只军阻击关羽。朱然不惧关羽之勇,调兵遣将把关羽困于“麦城”;在关羽突围之时,朱然调兵遣将,十面埋伏,不仅阻止了关羽逃离麦城,最终更是成功生擒了关羽父子。朱然也因“生擒关羽”被升为“昭武将军”,“西安乡侯”。
关羽死后,刘备迁怒于孙权,于是兴大兵征讨东吴。刘备率领的蜀汉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东吴胆寒;正此时吕蒙已死,江东新都督是年轻的“陆逊”。陆逊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刘备得以大举进犯,东吴上下皆对陆逊猜忌,只有朱然心悦诚服,尊其号令。
此时刘备率领蜀汉大军数十万已到“宜都”,朱然奉令率五千兵马策应陆逊。朱然正值壮年,武艺超群,胆识过人,更是一位深通谋略的大将;朱然不仅大败蜀军先锋,成功阻止刘备继续前进,而且还设计断了刘备的粮道和退路。
此时的刘备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又加陆逊“火烧连营六百里”,刘备大败退守“白帝城”,不久身亡。朱然这五千军在此战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因此战朱然官升“征北将军”,“永安侯”。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此时的朱然已年事已高。此时曹魏军由曹真统领。公元223年,曹真亲率名将夏侯尚、张郃等率大军数十万再次来犯,攻打江陵。
曹丕亲至宛城督战,为曹真后援,魏军士气大盛。曹真数十万大军连建大营围困江陵。江陵正是朱然镇守,东吴大将徐盛来援也被张郃打退。朱然镇守的江陵变为一座孤城;此时江陵城中又起疫病,朱然帐下军士多患“肿疾”,尚能杀敌者不足五千。
曹真想困死朱然,只围不攻,每日向江陵城中射箭。曹真数十万大军,箭如雨下,东吴军士人人胆寒;唯有朱然面无惧色,高声激励士卒。
不但如此,曹真只围不攻想要困死江陵城中军民;但朱然在兵少势微的劣势下竟敢主动出击,接连攻破魏军两座大营。
曹真,张郃见围城日久,耐不住性子主动攻打,但屡被朱然率部打退。数十万大军竟被朱然五千兵马整整拖住半年之久;曹丕眼见曹真,张郃久攻不下,数十万大军每日耗费粮饷巨大,不得已只能退军。
数十万曹魏大军围困“江陵”半年之久,最终撤围退兵,无功而返;朱然凭借五千兵马御敌半年而不败,竟能逼的数十万敌军无功而返更是堪称奇迹。此战朱然更是威名大震,三国俱惊,遂被加封为“当阳侯”。
公元249年,朱然逝世,卒年六十八岁。朱然之死,孙权大悲,亲自素衣挂孝,灵前痛哭祭奠。
以朱然的勇武和智谋,实力其实并不逊与关羽、张郃这样的一流名将;只不过三国演义偏重于描写蜀汉和曹魏,因此有意无意的忽视了江东这位当世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