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发表辞去总统的讲话,这则消息瞬间传遍苏联、俄罗斯以及包括北约国家在内的全世界。当天19时38分,所有听到消息的苏联人聚集在红场,所有在克里姆林宫工作的卫兵和士兵,以及所有通过电视直播看到苏联参议院大楼红旗的人们,他们在莫斯科这个“最冷”的夜晚目睹了最难忘的一幕。从苏联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开始,高高在上的“镰刀和锤子”缓缓落下,最终被代表俄罗斯的红色符号所取代。
这一瞬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曾经震撼欧洲的巨大阴影消失了,曾经让美国人如此紧张的宿敌也消失了。这个曾经伟大的国家最终崩溃了。回顾与前苏联40多年的铁幕下冷战,西方一代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么,苏联在其鼎盛时期有多强?为什么他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力量?面对一战期间,西方国家基本完成工业化改革,而主要战国之一的沙俄,因为自身的生产结构以及生产力的严重不足而损失惨重。这一时期,沙俄的工业标准非常低,在农奴制的约束下粮食稀缺。就这样,当从沙俄首都彼得格勒传来的一声炮响时,迎来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列宁的带领下,原来的“苏俄”成功地经受住了白俄罗斯内部的巨大压力和14次外部干扰。列宁死后,斯大林上台,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启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苏联当时的经济水平很难恢复到战前水平,并且现代工业非常落后的现状也没有很大的改变。电力、钢铁、车床、军工等重点行业几乎是空白。因此,在苏联“一五”计划之初,许多西方媒体就大肆骂骂咧咧。他们认为,苏联这个贫穷的国家妄想在五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但经过事件的发展,事实很快就摆在了他们面前,因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下,苏联人民建设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工业化也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几乎同时发生的“经济大萧条”在美国开始,很快以超快的速度向世界蔓延。对此,苏联利用西方世界资本输出的迫切需要,从西方世界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和相应人才。它也对苏联的迅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苏联建立了许多以前不存在的工厂,包括拖拉机、飞机、汽车、机床和化工等。据统计,1932年苏联的工业产值比1913年翻了一番还多。大量的农业机械被制造出来,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坦率地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已经让人们认识到,苏联在历史上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先进工业化国家。到了二战期间,苏联不惜将大量资源集中用于工业生产,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工业能力也迅速增长。二战后,苏联统一了东欧国家,进一步完善了工业资源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苏联的工业和经济水平在80年代初达到顶峰。当时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70%。工业的蓬勃发展,使苏联有勇气与美国正面交锋。1981年,在勃列日涅夫的带领下,苏联达到顶峰,但同时美国仍处于越南战争的“创伤”中。在这种局势下,以“有限主权论”着称的勃列日涅夫面前出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选择。苏联能想尽一切办法消灭西欧全部的北约国家吗?而在这个时候,美国总统里根也刚刚上任,但他对苏联的立场十分强硬处处针对,这让向来吃软不吃硬的勃列日涅夫非常恼火。于是,苏联决定组织一场史无前例的超级演习。于是,在这次代号为西方-81的演习中,苏联出动了10多个集团军,兵力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
在这次演习中,苏联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当西欧的北约观察员亲眼看到成千上万辆坦克在山野间翻滚时,被作为假想敌的他们,不由得感到毛骨悚然。很多人都明白,这是赤裸裸的军事威慑,而这种军事威慑的进展却非常顺利,几乎完全达到了苏联的目的。经过这次演习,西方观察员清楚地得出了“欧洲无法阻止苏联钢铁洪流”的结论。当战争开始时,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身上。但是美国太远了,苏联却太近了。当美国的军事支持时,苏联军队已经站在大西洋沿岸严阵以待了。2000年普京上台后,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民调显示,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人民对苏联的怀念不减反增。
这也突出了俄罗斯人的性格,他们非常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家作为领导者。他们怀念的是苏联那让西方世界感到害怕的强大的力量,思想。然而,有一件事是不容置疑的,苏联之所以如此强大,是与社会主义信仰和红色信仰密不可分的。俄罗斯科学院学者谢尔盖曾说过:那个年代生活物资的匮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艰难,但那个时候人们却能够拥有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情。红军战士虽然没有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但他们仍在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地战斗。如前所述,贫穷和不发达国家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动用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成千上万的布尔什维克在这种信念下无所畏惧,他们保卫首都,击败侵略者,继续建设这个伟大的国家。因此,正是这种信念曾经让美国成为最紧张的国家,也是美国和西方社会最害怕的信念。因为在那个时候,世界上所有的不公平都是由伟大的布尔什维克来对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