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敬请支持。
相关视频:
苏联战神朱可夫“失宠”究竟是福是祸?
战争期间,朱可夫一直是斯大林最信任的苏军将领之一。二战后,朱可夫为何失去斯大林的信任?常见的说法是因为他功高盖主,当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客观地说,斯大林在战时的用人策略还算英明,惩罚分明、以能打胜仗作为最重要的标准。
比如卫国战争初期处理的巴浦洛夫大将,后来提拔的一批将领,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等,个个都很能打。1939年诺门坎战役,朱可夫一战成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第二年就提前晋升为大将,卫国战争爆发前,朱可夫官至苏军总参谋长。
1941年7月,朱可夫在基辅战役期间被斯大林解除了职务,发配到预备队方面军,原因就是他对斯大林坚守基辅的命令提出不同意见。结果苏联西南方面军被德国人包了饺子,六十六万苏军沦为俘虏。如果斯大林真是心胸狭隘的人,这时候一定又羞愧又恼怒,应该会严厉处罚朱可夫。
就像三国中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袁绍没有听田丰的劝阻执意去打曹操,出兵前把田丰关起来,结果袁绍大败而归,获悉袁绍兵败,田丰不仅没有丝毫喜悦,反倒仰天长叹:吾命不久矣。果然,恼羞成怒的袁绍一回来就杀了田丰。
然而斯大林可不是这样,朱可夫在预备队只呆了一个月就被斯大林召回,经过推心置腹的交谈,朱可夫又被斯大林启用,派他保卫列宁格勒,紧接着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朱可夫犹如开了挂一发不可收拾,屡立战功成为斯大林忠实的救火队员。1943年晋升为元帅后,朱可夫继续在苏军反攻中担当重任,最后攻打柏林,斯大林还特意把这个最高荣誉留给他。
从朱可夫大概的军旅生涯不难看出,他打仗绝对没得说,苏联战神可不是吹出来的,还四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要知道在苏联历史上只有两个人做到了,
另一个不是斯大林而是后来那个勋章帝
勃列日涅夫,当然
大都是他自己颁给自己的
。
既然斯大林有容人的肚量,朱可夫为什么最后还是失去斯大林的信任?应该说原因不是单方面的,一方面朱可夫确实被捧得太高了,当时可以说风头无两。战后,朱可夫出任苏军驻德国集团军总司令,同时也是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后来回国担任苏联陆军总司令,担任当时全世界最强陆军国的总司令,朱可夫威望可谓如日中天。
从1945年6月24日卫国战争胜利阅兵式到1946年5月1日莫斯科红场大阅兵,不到一年时间,朱可夫就出席了四场阅兵式,期间还在柏林搞了一场苏美英法四国联合阅兵,当然每次朱可夫都是阅兵首长,而且朱可夫在和英美将领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等交往中又“不拘小节”,这就很容易引起斯大林的不满和猜忌。
另一方面,朱可夫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但不一定适合搞政治,没想到朱可夫偏偏在这方面也有追求,这就很要命了,不光在苏联,古今中外这都是令统治阶层忌惮的事,要不然贝利亚之流也不会一个劲整他。
其实从这个角度看,斯大林用人识人还是比较准的,对朱可夫非常了解,也算手下留情,也就把他贬到偏远的敖德萨、乌拉尔军区,远离政治斗争漩涡对朱可夫未必是坏事。后来的赫鲁晓夫重新启用朱可夫为国防部长,利用朱可夫度过一场危机,随后也是对他不放心,趁朱可夫出国访问突然下令解除了他所有职务。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朱可夫的处境也没怎么改善,还是处处受监听,连出版个回忆录都费尽周折。
连续三任都容不下这个人,这就不得不说其中一定有朱可夫自身的原因了。其实还好,朱可夫一生性格鲜明,桀骜不驯,活到78岁也算善终了。这么看来,与其说是朱可夫失去斯大林的信任,倒不如说是斯大林用特别的方式把朱可夫“保护”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