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溥仪,他的前半生可谓是颠沛流离、任人摆布,虽说如此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却被各方的势力视为“珍宝”,因为溥仪的第一次登基算得上是他唯一的一次名正言顺,且还是真正的皇帝,不过那时的他才仅仅三岁,小孩子毕竟需要监护人,皇帝当然也不例外,正是由于溥仪的第一次登基,使得他成为了清朝正统,成为了那个庞大帝国最大的“符号”,这才有了后来各方势力对他的争夺。
溥仪的第一次登基是在光绪皇帝死后,他可不是光绪皇帝的儿子而是侄子,光绪皇帝是醇亲王奕譞之子,而溥仪是光绪的胞弟继任的醇亲王载沣的儿子,在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双双病重,可是光绪皇帝却没有儿子来继承皇位,这时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纷纷支持庆亲王奕劻的儿子载振为帝,慈禧太后一想到若是让他们得逞,自己辛辛苦苦保住的江山就要交给外人摆布了,最后慈禧决定将继任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立为皇位继承人,同时册封载沣为摄政王处理一切军国大事。
毕竟老醇亲王是慈禧太后的妹夫,小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的胞弟,这样以来就使慈禧太后放心了,过了没几天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前后去世,溥仪也在自己父亲的监护下登基为帝,年号“宣统”,年仅三岁的他离开父母独自一人住进紫禁城,先要忍饥挨饿,因为宫里有规定,对皇帝要限食,人们怕这位小皇帝吃太饱撑死,所以经常只给一点清汤米饭吃,然后听从着大人们的命令去参加各种国家象征的仪式,三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的统治被推翻了,溥仪这位小皇帝也就被圈养在了紫禁城。
第二次登基是在1917年,自诩为大清王朝最忠心的军阀张勋,率领麾下“辫子军”占领了北京城,这位张军阀在民国成立以后为表达自己对清朝皇上的忠心,拒绝剪掉清朝象征的辫子,不仅自己不剪还不准手下的军队剪,人们送他“辫帅”的称号,叫他麾下的军队为“辫子军”,这般忠心的清朝大臣,在占领了北京城后,当然不会忘记大清朝最大“符号”的溥仪。
张勋到了北京立刻就去拜见了溥仪,并拥护他再次复位为帝,此时的溥仪十二岁,在他看来张勋这个有枪的军阀比其他有枪的军阀好太多了,当然还是和第一次一样只要听话就行,可是也就过了十多天在全国的声讨中溥仪又灰溜溜的退位了,这次复位也成为了日后冯玉祥驱赶溥仪的理由。
第三次登基是在1934年,那一年日本彻底的侵占了我国的东三省,妄图要将东三省分裂出去,阴谋建立“伪满洲国”,因为东北曾经是满族的“龙兴之地”,所以日本人又一次地想到了溥仪,这位曾经的满族皇帝、最大的“符号”。
溥仪在日本人的摆布下再一次地登上皇位,起初溥仪以为这样就可以振兴祖业了,可是当他登基的前一天,正在高高兴兴地试穿新的大清龙袍时,却被日本人告知“你不是清朝皇帝而是满洲帝国皇帝,不能穿清朝龙袍,只能穿元帅军装”,这一盆冷水可是把溥仪给浇醒了,不过已落入魔掌是不可能再逃出去了。
在溥仪任“伪满洲国皇帝”期间,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马桶皇帝”,因为溥仪有便秘的毛病,每天早上坐在坐便器上,这时奏事官便双手递来要无条件通过的文件,另外还有日本人的每一项决定都是罪恶和肮脏的,他们以溥仪的名义颁布各项措施,这就犹如大便倒进了马桶里。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溥仪签订退位诏书才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