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年代,有无数爱国志士奔走呼号,为建立一个新中国而不懈奋斗。由于一些因素,他们有的人在探索过程中走了弯路,但能积极认识并改正,也不失为一位好同志。今天我们要讲的李立三,就是其中一位。
李立三,1899年出生,湖南醴陵人。他早年追求进步思想,曾赴法国勤工俭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1年10月,李立三被遣送回国,随后加入共产党,前往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在安源,李立三建立了安源支部,参与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完全胜利。从此,李立三的一生便与工人运动紧密相连,他后来参与领导了很多工人运动,逐渐成为了党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大革命失败后,李立三坚决支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1929年,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国内革命斗争有了明显好转,但仍处于敌强我弱的阶段。
李立三这时候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提出“立三路线”,认为新的革命高潮应在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但随着局势逐渐严峻,李立三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作了自我批评,离开了领导岗位。那么此后,李立三哪里去了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李立三离开领导岗位后,同年底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来到了苏联莫斯科。在这里,李立三一待就是15年,期间曾任共产国际工人出版社中文部主任、《救国时报》主编等职务。李立三仍心系祖国,几次请求回来参加抗战。
直到1946年,李立三才回国参加工作,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敌工部部长、城工部部长等职务,为东北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付出了心血。建国后,李立三继续主持全国总工会的工作,还曾担任新中国首任劳动部部长。他工作兢兢业业,不谋私利,为我国工会事业和劳动保障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67年,李立三去世,终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