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44年,满清的铁骑入关之后,直到1911年历经268年之久清朝才灭亡,代表着中国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的历史。而在清军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就带领八旗子弟在关外创建后金国。他们在中原内乱时趁虚而入,最后建立了大清王朝。
雍正帝说过:八旗子弟在入关时不过十万人,就征服了整个中原大陆。那么,为何只有十万人的清军能够如此顺利入关呢?探究历史可以看出,这和当时中原政治局面混乱和中原将领背叛有着直接关系。
一.中原政权混乱
首先,清军入关之前,中原内部政权已经十分混乱,才给了清军可乘之机。在公元1644年时,大明王朝已经走向末路,末代皇帝崇祯被李自成逼死在眉山上,激化了明朝内部阶级矛盾。崇祯帝在位期间,中原地区面临着水灾、旱灾等诸多自然灾害,陕西、河南等地区到处是流民。在朝廷的压迫和自然环境的迫害下,多地爆发了农民起义事件。明朝军队应接不暇的对抗起义部队,而其中李自成的起义军最难缠。自称“闯王”的李自成,提出“三年不征”口号吸引大批流民加入起义。虽然多次被明军击溃,但很快又能恢复。最终在1644年,李自成带着起义军攻进了北京城,建立大顺政权,标志着明朝的统治彻底结束。
由此看得出来,明朝末年各地出现很多农民起义军,明朝军队正忙着镇压国内起义军,没有精力顾忌边关的情况。李自成逼死明崇祯帝之后,仓储之下创立大顺王朝,还没有建立起完整政权体系。而且当时中原各地还有明朝旧势力和其他起义军,国内局面十分的混乱。正在这个时候,野心勃勃的八旗子弟趁虚而入,坐收渔翁之利,得以创立大清朝。所以说,当时的中原内部政局混乱,是八旗子弟可以顺利入关的关键影响因素。
二.中原将领背叛
其次,吴三桂等中原将领背叛,是八旗子弟顺利入侵中原的另一影响因素。在公元1644年,作为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没有与大清军队对抗,而是直接打开城门缴械投靠。不仅如此,吴三桂也是大清军队统一中原的先锋官,率领人马攻打李自成,完结了大顺政权。之后,又将南明皇帝追杀到了缅甸后将其处死。此后,吴三桂从一个明朝大将转换成了为大清开疆拓土的猛士。
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当初把手山海关的将领就是吴三桂,而吴三桂的不抵抗直接让清军顺利入关。其实在当时整个中原地区,除了李自成的起义军之外,吴三桂的军事力量算是最强的一支了。如果吴三桂拼死抵抗的话,清军想入关还是要费些周折。但吴三桂的投诚,使得清军不费吹灰之力顺利入关,进而逐鹿中原。所以说,吴三桂等中原将领的不抵抗,成了大清顺利入关的直接影响因素。
三.大清发展迅速
另外,清军发展速度非常快,早就有了入驻中原的野心,为大清顺利入关打下基础。在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作为女真部落首领在关外建立后金政权。随着部落的壮大,其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而关外环境又较为恶劣,使得他们早就有了入驻中原的野心。在公元1691年时,努尔哈赤得到中原内部情报之后,就集中兵力将明朝三路军队击破,进攻中原。公元1629年,继任部落首领的皇太极攻入北京城,创立了大清王朝。
由此看得出来,满清的军事实力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的领导下,越发的状态,逐渐形成了成熟政权的样子。在他们已经做好创立王朝的准备时,刚好中原内部混乱创造了时机。一直以来,他们都有征服中原的野心。在实力已经足够强大时,自然要趁着中原内乱进攻,得以顺利的入关。所以说,大清的实力越发的强大,其实是顺利入关的一个先决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了清军顺利入关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原内部政权混乱、中原将领们的背叛以及大清自身实力的壮大。清军本身实力很强,在看中中原内乱的时机进攻中原,结构中原将领却并不与之抵抗,最终顺利入关是意外也成了必然。
以史为鉴,清军能够顺利入驻中原,正是因为中原内部处于混战状态,无暇顾及外敌的入侵。对于现代的我们而言,一个团队如果内部混乱、群龙无首,同样也是弱到一击即溃。团结就是力量,并非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