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起当年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无不咬牙切齿,怒发冲冠。当年日本入侵中国制造的那段空前血腥历史,给我国人民带去了无尽的苦难,残暴的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无恶不作,坏事干尽,导致数以千万的中国同胞惨遭日军毒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人民水深火热。
如今,抗战胜利已经过去了75年,但当年日军带给中华民族的历史伤痛依旧是那样的沉重,永远无法抹去。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都要铭记的历史屈辱。
众所周知,当年那场罪恶的侵略战争以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很多参加过这场侵略战争的战犯,最终都站在国际军事法庭上接受到了审判,然而在战争中的总指挥和总策划,最后却安然活了下来,避免了审判和惩处,他就是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
日本的裕仁天皇于1926年即位,在1937年发动了侵华战争,他大力提拔好战分子,打压国内和平主义者,南京沦陷后,他多次发表讲话,鼓励日本军队勇猛作战。
在他的放纵之下,南京大屠杀就此展开,酿造了那桩惨无人道的空前惨案。此外,裕仁还建立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决定南进的政策,其罪行简直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罄竹难书。
我们都知道,日本军人都信奉武士道精神,杀人时毫不眨眼,结束自己生命时也毫不犹豫。这种思潮最早流行于日本的武士阶层,之后在帝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之下,这种理念蔓延到了日本全国。很多日本军人,在犯了错误后,通常不会被法律惩罚,而是自己切腹自尽,向天皇谢罪。
据统计,在日本战败后一周内,至少有数百名日本军官切腹自尽。这一行为并不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倍感羞耻而选择“自尽”,日本人认为这一行为是“光荣赴义”,因为在很多日本军官的思想观念里,日本天皇是不可战胜的。
那既然这么多日本军人向天皇谢罪,那战争结束后,天皇为何不切腹自尽?以告慰那些因为战争而备受苦难的人民呢?
其实切腹自尽这种思想,是日本统治阶级麻痹哄骗下层的说法,比如侵略中国、侵略亚洲的首要战争罪犯之一的东条英机,在战争结束后,他也受到了审判,但他却放弃了切腹这种“光荣”的死法,而是举枪自杀,可是“不小心”打偏了,被送到医院苟延残喘了几个月,最后被处以绞刑。
在日本侵华期间,天皇就是士兵心中目中的“神”,也是国家的象征。最后战争结束,日本输的一败涂地,按理说裕仁天皇应该是要站出来承担主要责任的,然而他最后却逃过了一死,将战争的苦难全部丢给了人民,自己仍逍遥法外的活着。
其实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天皇就已经成了一个虚职,后来战争爆发,日本国内好战分子上台,裕仁天皇也趁着这一股风潮,重新掌握了权力。当这些狂热的战争分子掌权后,就需要构建自己的统治基础。他们要给人民找一个精神的寄托,反复向人民宣告士兵为天皇而战是至高无上的光荣。
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之下,日本天皇在国内就有了极其尊崇的地位。这也是裕仁之后能逃过审判的根本原因。在日本战败后,日本方面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人们要谋求日本的重建,就必须得有一个有威望的人站出来,带领日本人民走出战争的阴影,而这个人就是裕仁天皇。
日本战败投降后,裕仁天皇的表现就如同一个小丑一般,当美国军队登陆时,他第一件关心的事是能不能保全日本的天皇制度,当时主管日本国内事务的是美国将领麦克阿瑟,他曾一度想要废除天皇制,但却遭到了民众的强烈抵制。
当时,麦克阿瑟看着眼前卑躬屈膝的日本天皇,曾讽刺地问他:“那么多人都切腹自尽,为何你不跟随他们一起?”裕仁天皇笑了一下掩饰自己的尴尬,然后说道:“无能为力。”这四个字虽然简单,实则无耻。
他知道自己在日本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他也很清楚如果自己死了,可能会导致日本局势的失控。所以他可以苟活一条命,不必接受审判。而美国人为了大局考虑,最后还是宣布保留天皇制度,并免除裕仁天皇的一切战争罪行,一直活到了87岁才死去。
作为侵华战争的头号战犯,裕仁从未对发动侵华战争感到一丝忏悔,甚至连一声道歉都没有,直到临死前都不肯承认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过。然而历史是不容置喙的,世人皆知,日本侵略者当年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不承认不代表不存在,即使他是天皇,也依旧因为发动这场侵略战争,而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不容遗忘,我们要铭记历史耻辱,以史为鉴,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