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也叫山城,连着一座座大山。这里悠久历史传承,且是“红岩精神”的起源地。
建国时期,也出现过很多优秀的人物,今天主人公曹荻秋也是其一。
01
曹荻秋,1909年8月1日生于四川省资阳县南津驿镇。从小家庭贫困,但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自小学习就非常用功,努力上进,同时经常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就是爸妈的得力小助手。
他心存大义,也希望自己能多读书,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1926年,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成都师范大学。
1929年,他深知中国的困境,一心向着人民与国家,同年9月顺利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各方面表现出色,中央领导也认可他的能力,
任命他担任成华县中心区委宣传部长、中共温江县工委书记等职务。
曹荻秋正常地念完了小学、中学,直到高中的时候,生活开始有了一些转变。就读师范学校的他,学校氛围都是进步的文化思想。他自然也受到了熏陶,在校时积极向上,踏实肯干。
身边结识的也是思想积极向上的人士,大家都志同道合,一起进步。在环境的影响下,曹荻秋觉得要打破旧观念,
向新思想新世界前行,带动大家一起投身革命事业。
1930年,四川地区准备在以广汉为中心的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广汉起义由曹荻秋领导,但起义失败了,人心有些动摇,不过他并没有失去对革命的热情,将挫折视为磨炼,
积极总结经验,继续扬帆起航,争取在下一次创造成绩。
02
11月下旬,他前往重庆,担任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不久后转去武汉。面对资本主义与工商业社会主义对抗改造运动,曹荻秋同志全心全意投入精力,勤勤恳恳,结果非常出色,
体现出了他优秀的能力及丰富的经验。
后来他在组织的安排下,去到上海工作,担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总会党团书记。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同样战功赫赫,
有着耀眼的成绩,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
1932年,局势越发动荡不安,曹荻秋在与敌人的英勇奋斗中,不幸被逮捕。此后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他都是在监狱中度过,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都守口如瓶,宁死不屈,意志坚定,无法想象这段日子是怎么度过的。
他被解救出狱后,中央领导非常欣赏他顽强不屈的精神,对他加以重用。
建国后,他担任重庆市市长,身负重任,在任职期间以身作则,尽心尽职,生活习惯良好,平常吃穿用度以朴素为主,从不铺张浪费。尽管他位高权重,却从不骄傲,任何时候都没有摆架子,心系广大人民群众,经常实地走访,了
解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况,老百姓打心里喜欢他、尊敬他。
03
1976年,曹荻秋含冤还未平反昭雪,便在3月29日去世了。78年4月,他恢复了名誉,被任命为重庆市长。期间,他生活节俭,平时居住在一个小套间里,那个小小的地方,既是他的办公室,也是宿舍。他觉得:
“这样工作起来也是非常方便的”
。
他每日三餐都是在食堂吃,有什么吃什么,从不挑食。外出工作时,他也尽可能地回到单位用餐。为此同志们都对他赞赏有加,对他的评价是
:“细心、稳重、勤恳、简朴、责任感强。”
在曹荻秋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他的子女们都纷纷赶来了现场,并回忆起父亲当年的种种,表示他对子女们的教育非常严苛,
教导子女做人要正直上进,有责任心。
此外他们还聊起了父亲身边一桩桩感人的故事,对于父亲克己奉公的精神十分敬佩。
且一直以来,他们都在努力向父亲看齐,学习他高尚的思想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