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顺治八子的情况。1661年2月5日顺治去世时,他确实有八个儿子。然而,在八个儿子中,长子牛钮和第四子英年早逝,尤其是顺治最宠爱的第四子是顺治喜欢的董鄂妃所生,被他称为“第一子”。他绝对是继承人。结果,他出生后连名字都没来及取就去世了,死后追封荣亲王。
剩下的儿子,从第六个到第八个,都太小了,都是1-2岁。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变数太大。那么合适的继承人,其实就是帝后次子爱新国罗·福全,帝后三子爱新国罗·玄烨,帝后五子爱新觉罗·常宁。
从年龄上来说,年龄最大的是八岁的福全,七岁的玄烨,四岁的常宁。他们都很年轻,所以没有所谓的“国赖长君”一说。
对于汉族人来说,是“长子继承制”,有长子和次子。在清朝看来,母亲拥有贵族的地位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但是在这三个人当中,他们的母亲都不是皇后,而且都是妃子,所以他们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对于刚入关的满族人来说,长子继承制也行不通。在整个清朝,没有长子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标准。甚至可以说长子不是长子,这在满清皇室中不是一个考虑因素。
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顺治皇帝的个人意愿了。福全是宁悫妃董鄂氏所生,可惜的是,这个董鄂氏不是顺治心里的哪个董鄂妃,顺治对他也没有太多的好感。有一次问及他的志向,福全脱口而出:“我要做一个好国君”。这或许也为他的人生铺平了道路。当玄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叶璇回答说他愿意以父亲为榜样,这让顺治更加关注叶璇。
然而,由于顺治的心思都花在了董鄂氏的身上,玄烨生母佟佳氏和长宁的生母陈并不受宠。对于这三位皇子,顺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可以说,以后谁当皇帝没有太大的区别。
那么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呢?根据《汤若望传》的记载,天花是当时在清朝皇宫中氏一种可怕的传染病。据说顺治皇帝自己也因此而死,但这种病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任何活下来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在感染这种病,这也是后世接种疫苗的缘故。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顺治为了皇位的稳定,决定选择玄烨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而不是一个接一个换接班人。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清朝圣祖的康熙皇帝。他不仅有能力超群魄力无限,还拉开了康乾盛世的大幕。他也因为年轻和长寿稳定了清初的局势,没有辜负顺治皇帝的苦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