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意大利名导贝托鲁奇创作出一部传奇的作品——《末代皇帝》,讲述了我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六十年的跌宕一生。贝托鲁奇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探寻中国清朝末期宫廷中的悲凉与哀伤。
爱新觉罗·溥仪,这是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名字。历朝历代,无数人向往皇帝的宝座,可只有真正坐到这个位置上,才明白什么叫“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溥仪,作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冲龄登基,不过是一个明面上的傀儡罢了。
这样一个皇帝,这样一个孩子,他与冯国璋还有一段故事。10岁溥仪送给冯国璋一幅画,冯看后说:“幸亏没扶持他当皇帝”。冯国璋,何出此言呢?
风云变幻
冯国璋,是晚清向民国政府过渡阶段一个很关键的人物。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物的时候,一般来说,很难将绝对公正和相对客观结合得很完美,因此诞生了“盖棺定论”这个词,今天,我们可以对冯国璋给出一个兼具各方面的评价。
常有人说冯国璋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怎么看出来的呢?就拿武昌起义阶段的一个事情来说,当时武昌起义爆发,冯国璋率领北洋军成功镇压起义,因表现突出,战功显赫,冯国璋被授予禁卫军总统官的职务。冯国璋之所以能当上总统官,也有袁世凯从中帮忙。
冯国璋是袁世凯非常相信的人,他所表现出的忠诚、尽责让袁世凯非常安心。可是此时冯国璋担任的是满族人的禁卫军总统官,对待满族军士,他也表现出了极致的忠诚与尽责,这样一来,冯国璋在两边都得到了信任与尊重,堪称完美。
武昌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历史的潮流始终向前奔腾。后来的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深宫中的溥仪对外界发生的一切以及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只能逆来顺受,他没有权力对现在的中国提出自己的意见。
冯国璋
彼时,外界各方人士都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一个新的政府,而冯国璋却在这个时候主张对皇帝优待。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议和代表在南京签署《清室优待条件》,该《条件》的内容大多都是清帝退位后各方面的优待条件。
这样一个紧要关头,冯国璋采取的一系列举动,尤其是主张对皇室优待这点,未免有些奇怪。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在于袁世凯。此前镇压革命的时候,冯国璋对袁世凯的行为表示过怀疑,现如今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使冯国璋彻底看清其为人。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冯国璋的脑海中常常浮现昔日朝堂的辉煌,他一心想要复辟帝制,有这样的想法就必须要扶持溥仪再登帝位。
袁世凯
双角之马
《末代皇帝》将溥仪跌宕起伏的一生,在不破坏其凄凉、悲惨的基调之上,或多或少做了一些艺术的美化。历史上真正的溥仪,在帝制被推翻后,一直住在后宫里。之前的《清室优待条件》中,有一条就是“大皇帝辞位之后,月月所用四百万元,由共和国转款拨用”。
这个时候的溥仪狼狈、低贱,旧时,哪怕他是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当上皇帝,哪怕他是傀儡,他的身边仍有多少人服侍着,他一声令下又岂有人胆敢违抗呢?现在的他,靠着民国政府的拨款生活,可这些钱根本不够他用的,无奈之下,溥仪想到了靠卖字画为生。
紫禁城中多少珍贵的名画,溥仪想到这个办法无疑是聪明的。他带着这些画出去,前来看画、买画的人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红火。
冯国璋听说溥仪靠卖宫中的字画谋生,亦想到了自己想要扶持溥仪再登帝位,复辟帝制的想法,遂想要买一幅溥仪的话,然后告诉他自己的想法。溥仪现在再怎么落魄,他骨子里想要权力,想要地位,想要万人尊拜的心不会消失。
当溥仪听说冯国璋想要帮助自己复辟帝制之后,非常高兴,这一高兴,他就想自己画幅画然后派人送给冯国璋。他大笔一挥,黑墨一蘸,没多久,一幅画便呈现在眼前。他自己对这幅画非常满意,立刻遣人将这幅画送至冯国璋府上。
冯国璋听说这是溥仪为自己亲笔画的画后,欣喜不已,迅速将画卷展开,然而当他真正看到画中画的是什么之后,瞬间黑了脸。
画面正中央是一匹骏马,可是这马与其他的马有一些不同,这匹马的头顶还被画上了两只角。冯国璋本来还在疑惑,这两只角代表着什么呢?突然,他恍然大悟,这马的头上画上两只角,合起来不是像个“冯”字吗?
冯国璋虽然这么想着,但他本身还并不能确定。可是视线一转,冯国璋发现画上不仅是这一匹马,侧面还有配文,写着“此吾家千里驹也。”这一句话,是冯国璋彻底相信了自己心中的想法,瞬间勃然大怒,即刻让人把这幅画烧了。
冯国璋心想,幸亏当初没有扶持他当皇帝。事后,画是被烧了,也不知道这个事有没有传到溥仪的耳朵里。不过说起来,溥仪终究还是一个孩子的心理,他送给冯国璋的这幅画着实令人气愤,也让冯国璋心寒,觉得溥仪也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了。
不过换个角度考虑,自古以来,我们都知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千里马再好,也需要有伯乐赏识。冯国璋在各个方面都算得上人才,但他若想复辟帝制,扶持皇帝登基,也需要有人能用他。溥仪这幅画若是被他这样理解,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也就不一样了。
不过,再怎么想,也是我们后人现在的揣测。历史无法被改写,潮水向前奔涌,不会为任何一个人而停下脚步。
溥仪
结语
清朝灭亡了,才会有后来的中华民国;中华民国的政治体系不适合我们的国家,所以有了现在的新中国。历史不断演进,只为寻找到最适合我们的存在。假如冯国璋真的扶持溥仪当上了皇帝,现在会是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