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在汉军中长期不受重视,他用了一个办法,让自己成功的走上汉军大将的位置。
大难不死的韩信,当上一个管粮食的小官。在汉军中却和萧何聊得非常来,两人常常在一起聊天下大事。聊得比较深入了,萧何发现韩信的认识和理解都非常的深刻。
也只能说这个时期的汉军中没什么有见识的人,虽然后来刘邦当上了皇帝,但他毕竟起事于沛县一个小小的县城里,最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混混而已。萧何也不是什么大官出身,在沛县做个混饭吃的小职位。
也难怪萧何听得韩信的解说,就觉得非常的有见解。因为他在认识韩信之前,没有听说过很多比较深刻的分析呀!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多次向汉王刘邦提及韩信的军事观点。
汉王刘邦到底是有为王的气概,哪能就因为萧何的几句话就重用一个人呢!韩信想巴结了萧何以后,把自己的满腹经纶经过萧何传给汉王的耳朵里,让自己得到重视。但看样子一时半会也没有达到效果。
刘邦带领汉军开往南郑。因为刘邦带的军队里面大多是东方的人,跟着刘邦南征北战,时间长了却总是看不到希望。前途一片迷茫啊!这不,很多将领就在这个时期开始逃亡了。
根据历史记载,当刘邦的队伍到达南郑的时候,光是将领就逃亡了几十个人。士兵们逃亡了多少就没有计数了,估计肯定不会少。
韩信这个时候就用脑子盘算起来,我在汉军中管粮也时间不短了。看样子丞相萧何大人还是蛮欣赏我的才学,这么长的时间里,应该也向汉王刘邦提及过我的军事观点。
想到这里,韩信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了。他决定走一步险棋:逃。要说这个时候的汉军逃离的将军就已经很多了,韩信在这个时候逃离汉军,如果没有之前向丞相萧何交流自己的军事思想,可能谁也不会注意他。
一切都如同韩信预料的那样,萧何一听到韩信逃了,赶忙连夜就骑上马去追。急忙之中,连汉王刘邦都没有报告。手下的人见丞相跑了,以为他也要逃跑呢!
报告汉王刘邦:丞相萧何跑了。这个报告让刘邦非常的生气,萧何是什么人呀!是和刘邦一起起事出生入死的兄弟呀!根据历史记载,听到萧何跑了,刘邦就像是失去了左右两只手一样。
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了!刘邦见到他后又是惊喜又是生气:“你萧何到哪里去了?怎么像其他人一样逃跑了?”萧何回答汉王:“我不是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
汉王刘邦就问他:“你追的是谁啊?”
听到萧何说追了两天追的是韩信时,刘邦这气又上来了。我还以为你追的是什么大将呢!跑掉的大将这么多,却去追这么一个毛头小伙子。你还不提前向我报告,你是不是不想干了?
生气归生气,这萧何也是做事非常稳重的人。刘邦就叫他解释解释,为什么要去追韩信。根据史书记载,萧何向刘邦解释道:其他的将领都容易再次得到,但是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天下找不出第二个了。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感叹,韩信是一个非常善于攻心的人啊!他是怎么做到在丞相萧何眼里有如此高的地位的呢?当然韩信本人是有真才实学。但是,从很多历史上的例子能看到,有才干的人并不少见。
但能让自己的上司非常赏识的人,却不多见呀!何况从汉王的丞相口中说出来,这话的分量有多重,大家心里也有个深浅。全天下都找不出第二个像韩信这样的人,韩信真的会营销呀!
萧何接着向汉王刘邦解释了,这接下来的解释就更加精彩了。他说:“如果您只想做汉中的王,那可能用不上韩信。但是您如果想夺天下,那除了韩信,天底下就没有第二个人能帮您出谋划策了。”
听得萧何这么评价,汉王刘邦当即表态:你萧何萧大人这么赏识他,那我就让他做个将军吧!刘邦心里还在嘀咕,你萧大人的面子我还是要给的,但这样的事情不能有第二次。
谁知萧何摇了摇头,他告诉刘邦,你让韩信做个将军,他最终还是要跑的。刘邦一愣,笑了笑:那就让韩信做个大将吧!这总可以了吧!
萧何这才表示赞同,但是他还特别强调,一定要有一个很正式的仪式,封拜韩信为大将。刘邦再三考虑后,反复和萧何商量,最终决定,封拜韩信为大将。韩信从此走上了人生的快通道。
点灯大哥觉得:
从古至今,有才能的人非常多。有的默默无名沉默一生,有的善于营销自己,建立自己的品牌,成就自己辉煌的一生。
韩信下的这步险棋,在运作之前就做好了很多的准备。他看到了萧何的重要性,先让自己的上司接受自己的才学,然后通过他把自己的营销做到了汉王面前,这是一个多么成功的自我推销呀!
大家怎么觉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