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清慈禧太后70岁大寿老照片:眉目美丽端正,气质端正霸气!
创始人
2025-07-26 06:33:59
0

图为一组晚清慈禧太后70岁大寿时候的老照片,彼时的清朝虽然已经到了千疮百孔的末年,但是喜好奢靡之风的慈禧太后仍旧为自己举办了一场十分豪华气派的大寿盛宴。这组珍贵的老照片中不但有慈禧太后穿着龙袍霸气上朝时候的珍贵场景,而且亦是可以一窥慈禧太后在生日过后执扇暗自哀伤的悲伤画面。而且彼时的慈禧太后依旧眉目美丽端正,气质端正霸气。

据晚清历史文献记载,慈禧太后的70岁大寿于颐和园中举办。当时慈禧太后穿着精美的华服和气派的龙袍,拍摄了大量的生日留影照片。众所周知年轻时候的慈禧太后原本就生得十分美丽清秀,纵使后来她到了70岁的余暮之年,但是其眉眼间的端庄气质依旧是清晰可见。

慈禧太后执扇暗自哀伤时候的留影,或许在很多人眼中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的掌权者,拥有者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无尽的富贵荣耀。然而其中心酸和背后的压力,又有谁知道。世人皆怒慈禧太后生平所作所为,然而其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却时常为她抱不平。

紫禁城里的大太监李莲英是慈禧太后一生最为信任疼爱的宦官,平时有重要差事都会交予李莲英处理,因此李莲英对慈禧太后有着很深的了解与钦佩。李莲英晚年时曾因病重不能侍奉在慈禧太后身边,然而他却时常在病中念叨慈禧太后对他的好。后来慈禧太后去世后,大太监李莲英主动为他守丧一年。

70岁的大寿是慈禧太后过得最为开心的生辰,早些年间她因为忙于朝政一直忽略自己,后来终于好不容易登上权力巅峰,她终于可以歇下来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彼时的晚清早就到了贫穷衰败的穷途末路,此时的她为了70岁生日大摆筵席,不知心中是否会有一丝惭愧与不安。

图为慈禧太后在70岁大寿时穿着龙袍上朝时候的旧照,慈禧太后一生喜欢垂帘听政,将历代皇帝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把握之中,从而造成了晚清皇帝的无能与懦弱。因此慈禧太后在临终前曾颁下懿旨:后宫嫔妃从此不得干政。如此临走遗言,也不只是慈禧太后的临终悔悟,还是她别有心机的其他安排。

相关内容

站在泸定桥畔 听“过桥木板...
如今的泸定桥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公众号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
2025-07-26 12:33:39
原创 ...
说到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八旗子弟居然做起了“反清复...
2025-07-26 12:33:37
原创 ...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北宋和南宋其实就是一回事,不仅如此,它们二者的...
2025-07-26 12:33:24
原创 ...
“秦王这面相不行啊,太刚烈了,怕不是一冒犯到就得被干掉,不愧是虎狼...
2025-07-26 12:33:22
原创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朱成山】 日前,上海震旦职业学校教师在课堂上...
2025-07-26 12:33:10
原创 ...
作者:赵心放 赵匡胤是北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全国大部...
2025-07-26 12:33:10
原创 ...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秘档解密,我们在克格勃文件档中发现了一个惊人...
2025-07-26 12:33:05
原创 ...
图1:清朝骁骑营。骁骑营是一个军营的名称,晋代开始设置,最开始是魏...
2025-07-26 12:33:05
原创 ...
混乱的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几乎每个国家都出现了一大批能人...
2025-07-26 12:33:00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如今,宋版书的价值,足以用国宝来形容。据估计,中国大陆现有宋版书在1700种左右。国家图书馆宋元版书...
原创 清... 清朝灭亡的前夕,有一些人选择了殉难。后人认为这些人是老传统、老顽固,但他们却选择了遵从自己的内心。在...
原创 《... 慕容璟和是暗厂的主人,为人谨慎,心狠手辣,步步为营,培养了很多死士,女主眉林是其中之一。 《春花焰》...
原创 李...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首次系统论述了宋代的“国是”问题,并对宋代党争作出了新的解释,是近年来关于宋...
非洲黑人: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 中国改变世界,这句话在美国流传已久,也是美国一直将中国当成假想敌的原因,可事实上,美国并没有真正了解...
原创 辟... 在一则流产比较广泛的网文中,鼓吹称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的时候,明成祖朱棣曾在京师举行大阅兵...
原创 刘... 大家好,龙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古代历史以及闲评文学作品。我们一起来探讨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第五十七...
原创 为... 如今有不少人都十分喜欢观看清宫剧,所以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件事情吧,这件事情就是有很多清朝妃子都会...
原创 清...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共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
原创 原... 古语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刘邦去世后,他的儿子可倒霉了,准确说是五个儿子倒大霉了,为什么?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