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共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五个社会形态,在这期间,从公元前475年起到公元1840年的漫长时间里,中国都处于封建社会当中。
在这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当中,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统一的王朝,有皇帝之始的秦,武功极高的汉,万国来朝的唐,文雅繁盛的宋,铁骨铮铮的明,当然也有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落日余晖的清。
虽然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与其他大一统的王朝相似,在其存在期间,也曾有过盛世景象,那便是人们常说的康乾盛世,而这其中的康便是指康熙,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可称明君之一的帝王。
虽然康熙统治下的清朝国力强盛,有盛世之像,但康熙这样的帝王也有难解的烦心事,整整存在于其执政的61年之中,为此惹得康熙大怒,下令诛全族。
反复出现的朱三太子
在康熙执政期间,人和政通,世事通顺,百姓的生活较之前有了较好的变化,但一个人的反复出现,却使得有盛世之望的康熙不胜心烦,这个人便是所谓的“朱三太子”。
一听此名,大家便都能想到这是一个人的称号,
但奇就奇在,这个人反反复复出现了好多次,每次出现后都会纠集民众进行造反,被剿灭后却又往往发现不是真人,如此往复,一直持续了61年,遍布了康熙的整个执政时期,共造反70多次。
在漫长的执政时间内,这位“朱三太子”便一直是康熙的噩梦,康熙也为此一直搜寻着真正的“朱三太子”的踪迹,以免再次有人假冒造反。
何为朱三太子
能够被皇帝牢记,并且能够轻易纠集民众造反,再加上姓朱,联想到清朝是破灭了明朝的江山后建立的清王朝,这个“朱三太子”的身份也就不难猜了。
这位“朱三太子”便是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史称崇祯帝的儿子
,原名朱慈焕,本来排名第五,但由于两位兄长死得早,便成立老三,更是曾经被立为太子,在明朝被灭,崇祯帝自杀后,被李自成捉走,后来随着李自成兵败后便不知所踪。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会流传着“朱三太子”的名声,许多意图反清复明的人都把其当做潜在的明皇朝遗孤,也正是这样,所以让康熙深感忧虑。
对于多次发生的造反,不管与“朱三太子”有没有关系,这都是一个威胁清朝统治的定时炸弹,所以,对于存在的“朱三太子”,康熙是必定要除掉的。
在古时候,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出征祭祀都是如此,对于起义更是如此,在当时起义更是无非两种名义,一者便是所谓的清君侧,在历史上多次发生;另一者便是扶持前朝遗孤重登帝位,这个名义也常常被人采用。
盛世景象之下,清君侧自然难以成立,那剩下的便只有一个了——扶持前朝遗孤重登大宝,而“朱三太子”的身份便是所有有意起义的人的最好名义,故此,如此多次的起义中,其领导者多为假冒的“朱三太子”。
手握大兵,实力雄厚的康熙帝并不畏惧一个所谓的“朱三太子”,而是担心这个身份所具有的强大号召力。
正是由于有这样一个前朝遗孤的存在,为所有的野心家或者说真正想光复明朝的人提供了一个名义,若没有这个人,或确认找到了这个人,就能将起义的可能一举降到最低。
真正的朱三太子
正是由于“朱三太子”的特殊性,故此,康熙在一面忙于镇压国内各地以“朱三太子”的身份为由的起义的同时,一边派人寻找真的的“朱三太子”,想要弄明白这些起义是否与其有关系,同时也避免被起义者找到真正的“朱三太子”从而形成真正的气候。
经过多年的寻找,终于在康熙四十七年,即1708年,山东巡抚八百里加急信件上禀康熙说发现了真正的“朱三太子”。
这位真正的“朱三太子”现在是一位教书先生,勤勤恳恳,多年来未有任何异常举动。那又是什么使得一位前朝太子变成了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了呢?
自李自成兵败后,被其捉走的“朱三太子”朱慈焕便一路流浪,幸得一位明朝后裔收留,并从此改名王士元,就此过上了一段平凡的生活。
但后来王家家道中落,他在无法自力更生的情况下只得遁入空门,落发为僧,在几年的和尚生涯后又重新还俗,并娶妻生子,谋求了一个教书先生的工作,从此过着平凡的生活。
虽然“朱三太子”朱慈焕,也就是现在的王士元并无任何异常举动,只是艰苦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为免后患,康熙还是下旨将其和其一家人全部处死,但谁知在处死了真正的“朱三太子”后,仍有人利用此名义起义,国家时有动荡,由此可见,盛世之成果然不易。
小结:
自古政治斗争都是无情残酷的,朝臣之间斗争都会遭致失败的一方全家身死,更何况是这种改朝换代的惊天大事。
对于新朝的统治者来说,前朝的任何皇室血脉都是危害统治的不稳定因素,就算改头换面,从此过普通人的生活,也难逃身死的命运,甚至要连累家人亲子一同赴死。封建王朝自辛亥革命后被推翻,在新中国成立后彻底被消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人民生杀予夺,人民的命运只有自己把握。
而这一切都是归功于中国近现代的革命者们,他们不止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在革命,不管他们是什么党派,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