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是大汉王朝的第一个盛世,刘恒、刘启父子沿用了惠帝、吕后时期无为而治的方针策略,罢兵革、重农桑、轻徭役。这才有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大仓之粟,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空前盛况。
然而,对于这件事儿,两位皇帝的子孙后代却出人意料地并不买账。他们认为:知情人甚少,多为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东汉学者应邵所著《风俗通义》中记载了一段儿汉成帝和刘向(《战国策》的作者)的对话,汉成帝想知道世间对汉文帝所传的相关事迹及其评价。刘向对此的态度总结起来就八个字:不以为然,人云亦云!
他首先肯定了文帝为政期间百姓富足、仓廪充实的事实,接着又说了四点人们未太提及的细节:
虽然连百金的露台都舍不得盖,可未央殿前的装饰却极为奢华。虽然主修黄、老之言,却不重儒家。礼乐、庠序未能复兴,民俗未能教化(这是封建时代文化的局限性,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虽然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也仅此而已。遇到匈奴寇边时,屯兵待战,转输络绎,终使百姓饥乏,年岁不登。虽然称之为盛世,实际却比不上汉宣帝为政时期的功绩。
刘向用文帝和宣帝作比较有他的理由。文帝身处汉初,国家刚经历了战争的蹂躏,又赶上诸吕用事,动荡不安。而宣帝则面临着武帝常年征战,人民疲敝,百废待兴的局面,同时还有霍光这样的权臣虎视眈眈。所以,他的话虽然略显偏激,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文景之治中不为人所重视的一面。
其实,纵然没有刘向的这些言论,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我们也能获悉部分端倪。
1、过分强调文、景二帝的功绩,忽略了惠帝、吕后做的铺垫工作。
吕后在中国历史上的口碑可不算好,残忍地虐杀戚夫人让她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但是,她主政期间的功绩却不容抹杀。
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吕后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要知道,太史公在写《史记》时,即使是他同时代的人都提出了强烈地批评,如汉武帝、卫青、霍去病。而对这位劣迹斑斑的女主却“格外开恩”,竟然没说一句坏话。
提倡清修、无为而治的国策确实始出于惠帝、吕后执政期间。在萧何去世后(惠帝二年),曹参继任。他在担任齐国丞相时听说有个叫盖公的长者精通黄、老学说后,便花重金请盖公为其讲解个中精髓。当他成为汉朝国相后,就将那些热衷名誉的人全部撤换,更以不善文辞的厚道人。另外,萧何为相时定的制度全盘接受,不做任何有损国家机构效率的改革。这也成就了“萧规曹随”的美谈。
2、重用、纵容邓通成了汉文帝为政期最大的污点。
汉文帝以节俭著称,不再多累述。可他的这些美誉却被一个叫邓通的大中大夫悉数毁尽。
邓通与汉文帝的关系,司马迁和班固都写得比较隐晦。要么是邓通被汉文帝梦见得幸,要么是邓通为汉文帝吸吮痈浓得幸,要么是邓通可能为汉文帝的男宠得幸。
总之,随着邓通宠幸日益增加,汉文帝竟然允许他私造钱币。众若周知,钱币是维持国家经济稳定最重要的工具。个人私自造钱会破坏国家的经济体系,造成通货膨胀。
按照《史记佞幸列传》的记载,邓通最风光的时候“邓氏钱(邓通所铸钱的名称),布天下。”他的邓氏钱足于国家流通的货币分庭抗礼了。
3、《史记孝景本纪》的遗失,让我们无法看到司马迁对汉景帝的真实评价。
我们现在看到的《孝景本纪》并非出自司马迁之手。根据《汉书司马迁传》的记载,《史记》在流通过程中遗失了十篇内容,其中就包括《孝景本纪》。而遗失的原因众说纷纭。很多人都怀疑:司马迁一定是在这篇文章中说了很多汉景帝的过失,他的儿子汉武帝看到后就强令销毁了。
汉景帝一生中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处理晁错削藩事件。以司马迁犀利的批判手法,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而汉武帝也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了。关键是:除了晁错事件外,汉景帝还有没有其他举措失当的地方就不得而知了。
《二十四史》的作者中,司马迁是距离汉景帝生活年代最近的人,他的说法即便略显主观(受了屈辱的宫刑,人难免会变得偏激),却是最有价值的评估,这也使得那些往事永远地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
文、景二帝在执政期间都有一些不太为人所提及的过失之处,那他们的功绩为什么说是为云亦云呢?从《汉书》中的两篇记载或许可以寻找到一些答案。
《汉书东方朔传》里记载,东方朔对汉武帝说:“文帝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这里是说了汉文帝平时着装、配饰非常节俭的表现。
然而,就在这篇传记的结尾处,班固对东方朔为人做评述时,特意强调了:“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着之朔,故详录焉。”这里说得很明确了,东方朔的传记里的事情多为后人口口相传,附会在他身上的(可能不保证真实性),班固只是全盘记录下来而已。
但是,以上东方朔赞扬汉文帝的原话又全部出现在《汉书文帝纪》中。那么,这件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后人附会,就显而易见了。
文景之治拉开了强盛大汉的帷幕,不管这件事儿掺杂了多少水分,有多少人云亦云的跟风,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百姓最终吃得饱、穿得暖,没让卖儿卖女,人吃人的惨剧再次发生。同时,他们也为汉武帝最终荡平匈奴提供了保障。就凭这一点,文、景二位皇帝就可以永载史册!
【参考书籍】:
1、司马迁《史记》
2、班固《汉书》
3、应邵《风俗通义》
4、吕思勉《秦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