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1967年的一个特殊的“学习会”上,彭德怀元帅像往常一样,被人带到会场,开始接受“学习教育”。面对周围的各种批判他的声音,彭老总无话可说,只能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
忽然,在人群中出现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人,直接走向彭老总,质问道:“你还认识我吗?”彭老总看着此人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只见那人怒道:
“您不认得我,我可认识你。”
不容分说,上去就打了彭老总两记耳光。
李钟奇,东北军著名的抗日英雄
打了彭老总耳光的人是李钟奇,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提起李钟奇的经历,很多人不知道,李钟奇也是颇为传奇的人物,曾是抗日战场的一员虎将。
1913年12月13日,李钟奇出生在辽宁省建平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中,中学毕业后,李钟奇怀揣报国理想,来到了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骑兵战术,进入第11期骑兵科,成为东北军的一名战士。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李钟奇带领东北讲武堂的同学们砸开军械库的大门,分发武器,和日本侵略者战斗。随后,李钟奇加入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由于李钟奇读过军校,作战勇猛,很快就成了义勇军的主心骨,带领部队深入辽宁各省开展游击战争。
在1932年,李钟奇曾率部突袭日军军营,斩获颇丰。不久之后,李钟奇带领义勇军北上,转战黑龙江,在哈尔滨松浦抗战和齐齐哈尔江桥抗战中,都有李钟奇的身影。
有一次,李钟奇在和日军作战的时候,不幸被包围,面对日军的强大火力,李钟奇毫不畏惧,带领将士拼死突围,在突围时,李钟奇腹部中弹,硬是咬着牙指挥战斗。等到部队转移到安全地带时,李钟奇才敢脱掉衣服查看伤势,此时李钟奇的伤口已经红肿,如果不把弹片取出,就有恶化感染的风险。
可此时的深山老林里面,哪有消炎药和止疼药啊,也没有大夫,李钟奇牙一咬,告诉手下战士,用手挤,把弹片抠出来。就这样,战士们只能服从命令,将弹片硬是从李钟奇的腹部扣了出来,这情景不亚于当年关云长刮骨治毒。
到了1933年,长城抗战结束之后,李钟奇找到了华北的东北军,跟随东北军南下。不过,令李钟奇愤懑的是,蒋介石不让东北军北上抗日,而是调转枪口去西安剿共,这让吕正操、李钟奇等东北军军官颇为不满。
然而,和蒋介石“攘外必选安内”截然相反的是,红军一直强调全民族抗战,这让很多东北军军官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
荣膺开国少将,李钟奇战功显著
1933年,李钟奇开始尝试着联系共产党,帮着红军的地下组织购买药品、转运伤员,成为红军在东北军内部的发展对象。
可没过多久,李钟奇暗中帮着红军的行为被国民党特务偶然发现,国民党特务决定干涉东北军内政,暗中抓捕李钟奇,李钟奇出于无奈,只能连夜出逃,投奔红军。
不久之后,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发动兵谏,武装囚禁蒋介石,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国共合作抗日,张学良、蒋介石和周总理三方达成协议,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为表诚意,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
哪知蒋介石公报私仇,一下飞机就将张学良软禁起来,东北军没了当家人,很多将士也看透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决定投奔红军。李钟奇也彻底死心,决定留在中国共产党这里,一致抗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李钟奇指挥骑兵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李钟奇作为八路军先锋,带领一个营的骑兵奇袭倒马关,攻取行唐县,打下晋察冀根据地基础。后来担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挺进冀东地区,配合冀东大暴动。
当时,李钟奇正带领部队东进,迎面遇见了日军一个中队,李钟奇当即决定设下埋伏,消灭这个中队,“平北抗战第一枪”就此打响,在战斗中,李钟奇的第四纵队作战勇猛,全歼了日军中队。
在临近胜利的时候,少股日军依旧负隅顽抗,李钟奇则在指挥中不慎被流弹击中,子弹从前胸穿透后背,后脊椎骨右侧被炸成一个鸭蛋大的窟窿,鲜血顿时喷涌而出。
为了抢救参谋长李钟奇,战士们拼死将他抬出战场,用门板、绳索绑成担架,连夜送李钟奇到军分区医院救治,经过军医抢救后,又托关系将李钟奇送到唐山开滦煤矿医院救治,这才保住性命。
一个多月过去后,李钟奇居然奇迹般康复归队,四纵的战士们兴奋不已,都叫他是“打不死的参谋长”,之后李钟奇任晋察冀骑兵团团长、抗大二分校陆军中学总队长,长期坚持在晋察冀三分区。
在十四年抗战中,李钟奇重伤六次。从沈阳北大营到齐齐哈尔江桥抗战,再到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和全民族抗战,李钟奇将军是少有的,打满全场的我国将领,可谓豪杰。
解放战争以后,李钟奇领导晋察冀军区干校,担任副校长,1949年后,在军委军教局任部长,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李钟奇因抗战功绩,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钟奇为何打了彭德怀耳光
抗美援朝胜利之后,彭德怀元帅凭借战功被评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主抓中央军委工作。
而李钟奇在那时也在中央军委工作,两个人渐渐也有了交集,此前两人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时期都没有任何工作上的接触。那么,两人是如何结怨的呢?
事情还要从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说起,当时我军上下开展反对教条主义的活动,对军队中完全照搬照抄苏联的行为进行了批判。众所周知,我国在建国初期受到了苏联的帮助,无论是军事上还是工业和交通上。
我国一五计划中,有156个项目都是苏联援助我们建设的,在军事上,我国的南京军事学院就是完全模仿苏联建成的,我们的教官和顾问很多都是苏联人,教材都是俄语版本的,那时我们亲切的称呼苏联为老大哥,对老大哥的意见极为认可。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随着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大搞大国沙文主义,将他的前任斯大林批判的体无完肤,中苏亲密无间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对此,很多军委领导开展反对“教条主义”运动,觉得苏联模式也有很大弊端,不应该完全照搬照抄。
南京军事学院也不例外,很多学员对课堂都是苏联战争的案例颇为不满,还有同学提出质疑,总不能就连食堂的饭都是苏联的菜式吧。
于是,在各种压力下,全国上下决定反思苏联模式带来的弊端。不过也有很多人对此有着异议,认为不能完全否定苏联模式,苏联模式并没给中国带来实质性的坏处,学习苏联并不是错误的,这种“反对教条主义”会破坏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便是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的萧克上将,而李钟奇也是批判“反对教条主义”这一边的,于是李钟奇坚定的站在了萧克等人这一边。
事实上,这次“反对教条主义”行为确实是错误的,影响了我军正常化发展,邓小平同志也在1980年承认了。不过在当时还是造成了很大影响。在大环境下,萧克上将遭到批判,被迫解除职务,而李钟奇也受到批评,遭到下放处置,被迫离开了北京,降职到地方担任副军长。
离开北京以后,李钟奇将军觉得很是委屈,觉得是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害了他,对彭德怀失去了好感。
1959年,彭老总在庐山会议上因为一些问题被免去了军职,到了地方工作。后来,到了1966年,在那段特殊时期,彭德怀遭遇了极为严重的批判,从地方被迫来到中央,参加所谓的“学习会”。
但这并不是学习知识的学习会,而是批判彭德怀行为的批判会,很多不明所以的人被少数人蛊惑,参加了批判彭老总的队伍中。而此时的北京卫戍区的副司令正是李钟奇,李钟奇又在工作中获得了晋升,已经回到了中央任职。
在彭老总的“学习会”上,李钟奇也收到军委的上级命令前来参加。此时的李钟奇也上了年纪,看着台下很多人对彭老总的批判,李钟奇也想到了自己曾因批判“反对教条主义”被降职到地方的经历,李钟奇那股直性子、暴脾气又上来了。
等到会议结束时,李钟奇径直来到了彭老总面前,质问彭老总还认不认识自己,可彭老总早就习惯了沉默,也真想不起来面前这位年过半百的人究竟是谁了,直接表示自己不认识。或许是李钟奇误以为彭德怀在故意瞧不起自己,顿时火冒三丈,直接出手扇了彭德怀两个耳光。
李钟奇的这一举动,立刻惊呆了在场所有人,警卫们立刻将李钟奇拉开,而挨了两巴掌的彭德怀也低着头沉默不语,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每天心灵和身体上所遭受的苦难,早就让彭老总习以为常了。
事情最终结局如何
打完人后,李钟奇将军就后悔了,他的领导,北京卫戍区司令傅崇碧也是严厉的批评了李钟奇,这更令李钟奇感到不好意思。
1974年,彭老总饱经折磨,含冤去世,这就更令李钟奇难过了。
是的,古语云:
“得饶人处且饶人。”
没必要在人落难之时,还去踩上一脚,更何况彭德怀元帅是领导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功勋。
而李钟奇自己也是特殊年代的受害者,他也体会过被冤枉的日子。李钟奇也多次承认,当时打彭老总纯属是一时冲动,自己一直都很后悔。只能说,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是受害者,发生这样的悲剧也只能怪那个特殊的年代。
等到邓小平同志上台,对特殊年代里遭遇迫害的人一一进行平反,彭老总、贺龙和陶铸等人也是其中之一。
1982年,70岁的李钟奇由于身体原因,从军委离休。1988年,为了表彰李钟奇在革命中的贡献,李钟奇荣获一级红星荣誉勋章。2003年1月,李钟奇将军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