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让人熟知的儿子有四个,分别是刘封、刘禅、刘永,以及刘理。但是从相关史料来看,在公元196年,刘备至少还有一个儿子。但可惜的是,在公元198年的时候,吕布再次派兵攻打小沛,刘备败投曹操,其家眷也再次被吕布所擒。所以,刘备的这个儿子有可能在战乱中失散或被杀。
那么,对于剩下的这四位儿子,刘备为何不选择刘封等人,偏偏选中了阿斗刘禅呢?
实际上,不是刘备不想选,而是他实在是没有得选。四个儿子中,年纪最大的是刘封。刘封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在跟随刘备期间,无论是入川作战,还是攻取上庸和房陵二郡,刘封多有战功,在蜀汉军中也较有威望。
但可惜的是,刘封有一个硬伤,那就是他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而是刘备驻守新野的时候收养过来的义子。尽管在当时义子也有继承的权力,但是在刘备还有亲生儿子的情况下,刘封这位“螟蛉之子”自然是相当的尴尬。
而且,刘封性格刚猛,虽然作战有功,但无法得到众多蜀汉重臣的支持。刘备器重的军师诸葛亮就曾想表示刘封过于刚猛,害怕刘备去世后,恐怕难以制服驾驭;而关羽也曾公开的支持刘禅,而不喜刘封。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在考虑亲生儿子的基础上,自然也和刘封有所隔阂。再者,刘封还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在襄樊之战的时候,他没有派兵前去驰援关羽。关羽作为蜀汉影响力较深的武将,而且又是镇守荆州的统帅,在襄樊之战时,关羽曾派廖化等人前去上庸求援,却被刘封和孟达所拒绝。也因此,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而被杀,蜀汉由盛转衰。
所以,刘封在蜀汉既无法和刘禅相比,又得不到蜀汉重臣的支持,再加上犯了错,刘备最后自然是不会选择刘封为太子。
至于刘永和刘理,刘备不选择他们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们为庶出。刘永和刘理的母亲都不是刘备的正室,在当时嫡长子继承制的年代下,刘永和刘理这般庶出的儿子,自然是无法继承大统。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袁绍那般幸运的。
二是他们的年纪尚幼。在公元223年,刘备驾崩于白帝城的时候,刘永和刘理的年纪尚幼,尚无决断能力。若是选他们一人为帝,不仅是和兄长刘禅会出现祸起萧墙的情况,也会出现主弱臣强的情况。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自然也是不愿轻易地拱手让人。
而刘备最后选择了刘禅,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其一,刘禅是庶长子。刘禅也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刘备娶过夺妻,但因为前期的颠沛流离,致使家眷失散。刘禅的母亲甘夫人,尽管是刘备的妾,但因为刘备正室空缺,甘夫人常主持家事,行正室之责。
此外,刘备后来虽然也娶过孙夫人,以及吴夫人等先后为妻,但是都没有生下儿子。所以,刘禅尽管说庶长子,但一定程度上来说,也算得上是“嫡长子”了。而且,吴夫人虽无子,但待刘禅为己出。再者,诸葛亮等重臣也多支持刘禅为刘备的继承者。正因为如此,刘禅就有了其他三位兄弟没有的优势。
其二,刘禅已有决断能力。在公元223年的时候,刘禅已经十七岁了。而且在为帝之前,刘禅就是王太子。刘备晋位为汉中王,曾立刘禅为王太子,让其跟随诸葛亮学习了韩非子、六韬等书籍,以及跟随伊藉学习左传等。所以说,刘禅已有了处理政务和治国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刘备最后选择了刘禅,让其成为蜀汉的第二位皇帝。但可惜的是,刘禅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逐渐走向衰弱。最后,当邓艾率军攻破绵竹,威逼成都时,刘禅率众投降,蜀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