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设宴老臣,刘伯温趁他不注意将龙袍一角悄悄一角压在身下。酒过三巡,朱元璋突然离去,留下老臣们喝得东倒西歪。
刘伯温警觉,紧随其后。刚走不远,一声巨响,庆功楼燃起熊熊大火。
白手起家,九五之尊
朱元璋从小是个苦命人,家里贫穷得很。父母又是地道的农民,祖上都是白丁。所以给孩子起名的时候,都是根据日历来命名。比如朱初一、朱初五。到了朱元璋的时候,
给他起了个朱重八。直到后来他起事,自己改成了朱元璋。
儿时的童年,没有快乐,只有挨饿。家里的粮,根本不够吃的,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朱元璋要过饭,但是经常还是挨饿。去做过和尚,盼着在庙里能够混口饭吃,没想到被别人欺负,还是吃不饱。
没办法,去投靠儿时的玩伴汤和。对方当时在郭子兴下面当千夫长,或许能够有所改变。没想到,从军给朱元璋的命运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他不只是获得了战功,更被郭子兴看中,把养女马氏都嫁给了他。
朱元璋的好时机来了,因为郭子兴没多久就完蛋了。他顺理成章地接过来大旗,带着人马,南征北张。谁也想不到,这个曾经干过很多营生的小兵,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九五之尊。
这一路走来,朱元璋看到太多的脸色、阴险、狡诈。他深知人性中的贪婪,除了自己,其他人都不相信。1370年,朱元璋坐上龙椅,成立明朝。为了表彰跟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弟兄们,为他们论功行赏。先后封6人为公爵,28位大将为侯爵,还有伯、子、男爵、将领无数。
不仅如此,还赐给他们良田、美姬、和他们结亲。把女儿嫁入功臣的家里,把功臣的女儿娶为儿媳。这种亲上加亲的做法,在外人眼里,朱元璋就是想要和大家打成一片,共享大明的美好生活。
但是,他们都错了。很多人开始倚老卖老,觉得自己是皇亲贵族,可以横行无忌。尤其是在得到了朱元璋赏赐的
“免死铁券”
,觉得自己又多了一条命,更不把民众、当朝放在眼里。
殊不知,这些正是朱元璋对付他们的手段。
看到他们果然开始变得肆无忌惮,到处为害。朱元璋亲自带队,严查、彻查,清扫这些鱼肉百姓的官员。于是,“免死铁券”不仅没有免死,反而变成了送死。朱元璋在打着肃清当朝的旗帜下,进行自己的一个大计划。
朱元璋的计划
他从幼时开始,经常饿肚子,内心就对未来充满恐惧。哪怕是坐了皇位,依然担心他人会如同自己一样,有野心,想要对他的江山下手。
于是,长久以来的一个计划开始形成,他要“清君侧”。
这些往日和他征战天下的群臣,手里都有人马,不把他们抓起来,夜里睡觉都不安稳。为了实施计划,朱元璋让人建立了一座庆功楼。表面是歌颂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实际是布下了一场杀局,要让一些人命丧这里。
庆功楼建成那天夜里,朱元璋在这里宴请一些重臣。很多开国功臣敞开了喝,反正都是皇帝的东西,不能错过。朱元璋看到他们原形毕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满脸笑着劝他们“更近一杯酒”。只是,他们没有发现,这个笑容的背后藏着一丝丝冷气。
坐在边上的刘伯温,心里对于朱元璋早已察觉。但是,他不能说,只能不动声色地留意。于是,出现了开篇一幕。
大火燃起,朱元璋已经离开,刘伯温也溜了。唯独大臣们喝得云里雾里,等到发现的时候,锦衣卫已经把门都锁死了。一片咒骂声响起,没有用,全部化成了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