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最大兵力大约在70万,在消灭楚国的过程中动用了60万,这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秦国对外用兵的极限。当时征用的士兵基本上是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基本上可以说是全民皆兵!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到他去世之前的十二年间,基本上都是太平岁月。在这之前并没有出现过大一统的王朝,秦始皇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时候的秦始皇有一个错误的判断,他认为太平盛世已经开创,国内再也不会有战乱了。于是秦始皇销毁了所有的民间武器,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并且在国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秦始皇并没有停止对外的军事战争,大规模的兵力开始向南北集结。首先面对的就是北方的匈奴,秦始皇派出蒙恬率领30万大军驻扎在上郡,巩固河套地区的九原防务。
当事的南方还有大量的少数民族部落,他们并没有向楚国臣服。楚国灭亡后,秦始皇决定把这些区域全部纳入郡县管理的范围。
当时这些地区被称为百越地区,在绍兴的叫做于越、在温州的被称为东越、在福建的被称为闽越、在广东的被称为南越、在广西和越南的被称为骆越。
在王翦消灭楚国的过程中,曾经和这些部族发生过冲突。但双方的战争并没有升级,王翦的大军转向了北方,消灭了燕国和齐国。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命令屠睢和赵佗率领十万大军,兵分五路开始向沿海地区进军。在岭南地区遭受到了大规模的反抗,屠睢战死,秦军伤亡严重。
公元前二一四年,秦始皇派出任嚣为大将,派出了一支军队加上后勤人数超过50万的大军。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集结到了岭南地区,才完成了对于这一地区的占领。
但这些地区的部落仍然不断地对秦军发起游击战,秦始皇命令这50万军队长期驻扎在岭南,这就是秦国的南部军,军事大本营就设在番禺。
除了在岭南地区的南部军和蒙恬率领的北部军外,秦国还有一支20万人的中部军,主帅就是章邯。这次军队主要是由退役士兵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组成,也被称为最后的秦军。
当秦朝灭亡时,驻扎在岭南的50万大军,宣布独立,并没有投入中原战场。上郡的北部军由王翦的孙子王离率领,当时蒙恬被赐死。这次军队被项羽在巨鹿之战击败,20万人被俘。
除了这些军队,在关中地区还有7万秦军。其中护卫皇宫的皇家部队有2万人,驻扎在咸阳附近的地方军队和保护咸阳的军队合在一块儿有5万人,但到了秦朝后期作战能力一般。
驻扎在岭南的赵陀部原本很多人就不是老秦人,对秦国的忠诚度很低,比如赵陀就是河北人。当他们听到秦朝灭亡的消息,就马上关闭了对外的关口,不久就宣布独立成立了南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