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百姓应该最渴望的就是和平的生活了。在当时的那个年代,真的是非常的动乱,时时刻刻都可能会爆发战争。这也让当时的百姓民不聊生。但是乱世出英雄,同时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而他们在三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谋士”一个好的谋士,能够抵得上一支军队。他们的智慧和思考出来的计策,往往会让他们付出的少,而且收获却很大。大家想到的往往是诸葛亮,却忘了另一个重要人物徐庶。
三国行文近半时,卧龙凤雏齐出,天下即归三鼎。这时,我们总会发现一个特殊的人物,他出生寒门,却也身具才干,于演义本上神秘莫测,于个人品行上极具渲染。这个人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在少年时期,喜爱行侠仗义,舞枪弄棒,曾为人报仇被官吏擒住,以土白粉敷于脸上,绑于柱上肢解,却被其党羽救走,之后在儒家学舍里他积极询查他人意见,做好批注,一丝不苟,致使他对儒学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
董卓作乱京师,中州四处兵起,为避祸乱,他与好友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因具才气,很快便打出自己的名气,他广交朋友,南阳如诸葛亮等,无不与之相识相知,尽心洽谈。而他一心想要投奔明主,经过一路明察暗访,听说刘备是一个为人宽厚仁慈的贤明之主,决定去投奔他。但是,徐庶想试探一下刘备的虚实,看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贤明。
徐庶在拜访刘备的时候,见刘备正专心致志地欣赏坐下的千里马。徐庶便上前说:“我以前学过一点相马术,让我来看看您的马。”牵着马走了几圈之后徐庶突然故作惊讶地说:“主公的马虽是一匹好马,但终究要伤害一人。主公可以先把这匹马送给您所痛恨的人,等伤害他之后,您再骑它就平安无事了。”
徐庶就是有心想看刘备作何反应,而刘备的反应令他十分满意,从此,徐庶尽心辅佐刘备,以后又为刘备推荐了旷世之才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后不久,曹仁便率重兵攻打新野刘备无计可施向徐庶求救,徐庶,排兵布阵命,赵子龙率500军士红破八门金锁阵,让张飞关羽和刘备,率兵掩杀大败曹仁,曹仁不服想夜袭刘备结果被徐庶看穿,又在蛇口通过伏击彻底打败曹仁就变衰残兵撤回北方。
这一结束之后,刘备痛哭流涕,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打败曹操,并且是打败的是曹操的主将,徐庶一生之中仅仅指挥了这一次战役,但这一次战役的胜利是刘备人生的转折点,之后还做了一件事,略施小计,袭破了曹军把守的樊城。也因此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曹操想要徐庶为自己效命,首先就要找到徐庶的弱点,而他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于是就将他的母亲带到自己的阵营当中,想要以此来威胁他为自己效力。见到自己的母亲被绑到曹操的阵营当中,无奈之下只好向曹操投诚。也正是在自己临走之前,将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
而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乱世奸雄,手底下文人谋士,人才如云,但是若是不为自己所用,自是不会留着,所以肯定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徐庶到了他手底下虽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但并非真的是一言不发。
徐庶曾经向曹操献言两次,事实上却都暗暗帮助了刘备,徐庶进曹营第一计,长坂坡活捉赵云。这样才给了赵云于千军万马之中突出重围的机会,否则的话,漫天飞箭,任凭赵云再厉害也不可能七进七出。另外一次就是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让黄盖用苦肉计诈降,庞统巧设连环计,曹操以及手下谋士都没有看出来,就徐庶一眼识破了这套计谋。徐庶非但没有阻止曹操,反而说此计可行,而徐庶此人,在三国演义之中再也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