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方孝孺被“灭十族”,现统计其有后裔数万,但各宗谱记载莫衷一是
创始人
2025-07-24 10:03:10
0

方孝孺的骨子里是文天祥一类的人,持气节,有信仰,不惧生死,乐于殉道。

但文天祥面对的

外来侵略者,他自己坚持大义,却委婉劝阻两个弟弟不必追随自己,因为家中老母要人奉养,家族香火要人延续。

所以,文天祥是千古完人。

方孝孺面对的是明室朱氏子孙的夺位争斗,在胜败已分之际,他完全可以学习唐初名相魏征,另事新主,施展自己的济世才能,实现辅主治国这政治抱负。再不济,也可以学习李靖、李世勣等人,不掺和其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但方孝孺偏不。

方孝孺偏要批龙麟、撩虎须,嘲弄、挖苦、讽刺和激怒朱棣。

明末清初史家谷应泰所编纂的《明史纪事本末》记:

朱棣准备登大位,请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

方孝孺故意放声大哭,哀号之声响震屋宇。

朱棣劝他:“先生不过度悲伤,我只是仿效周公辅佐成王旧例而已。”

方孝孺止哭反问:“成王在哪?”

朱棣答:“他自焚而死了。”

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

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

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

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您不要多问,只管帮我写好即位诏就可以了。”

方孝孺一听,又放声大哭,哭声中夹杂着叫骂,说:“你就算杀了我,我也不能起草这个非常诏书!”

原先,朱棣从北平起兵时,鼓动他折腾闹事的狗头军师姚广孝曾对朱棣说;“攻下了南京城,请不要杀方孝孺,杀了他,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

朱棣拍着胸脯应允

下了此事。

然而,这会儿,经不过方孝孺的撩拨和刺激,朱棣杀心大起,语含威胁地说:“你自己死自然是种解脱,了无牵挂,但你不担心我杀你家九族吗?”

方孝孺挑衅性地说:“你就是灭我十族也奈何不了我!”

朱棣大怒,说:“世人只有九族,你以十族来挑衅我,以为我做不到?好,我就把你的学生、门人凑作一族,共十族,进行诛杀。”

明末学者钱士升因此慨叹说:“孝孺十族之诛,有以激之也。愈激愈杀,愈杀愈激,至于断舌碎骨,湛宗燔墓而不顾。”

《历代通俗演义》的作者蔡东藩也说:“方孝孺一迂儒耳,观其为建文立谋,无一可用,亦无一成功。至拒绝草诏,犹不失为忠臣,然一死已足谢故主,何必激动燕王之怒,以致夷及十族,试问此十族之中,有何仇怨,而必令其同归于尽乎?”

钱士升、蔡东藩都认为,方孝孺一人为建文帝殉死固然是忠臣,让人肃然起敬,但无端连累上家人、亲友,以及知交、门生,就太不厚道了。

不管怎么样,方孝孺最终还是成就忠臣之名,赢得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崇拜和敬仰。

明万历年间,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曾为其修墓立碑建祠。

到了晚清,汤显祖所修墓、碑、祠已毁坏,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又重新为其修墓立碑,民国江苏省省长韩国钧又重修,后来均遭焚毁。

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特请东南大学丁宏伟教授设计修复方孝孺墓。

2002年6月24日,是方孝孺殉难60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南京市政府文史委、南京市社科联、南京市文物局和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在雨花台风景区联合召开了纪念方孝孺殉难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方孝孺铜像揭幕仪式。

很多人——包括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没有想到,竟然有数量庞大

的方孝孺后人参加了这次

盛会。

方孝孺都已经被“灭门十族”了,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后人?!

自称是方孝孺22世孙的安徽省庐江县人何俊骄傲地说,现在,安徽省庐江县黄屯古镇、白湖、庐城一带的何姓家族,世称“黄屯何氏”, 黄屯何氏可全都是方孝孺的纯正后裔,目前已

繁衍人丁数万人。

方孝孺后人为什么会变成姓何的了呢?

何俊家珍藏有一部安徽庐江人何盛财、何乘骧等人修纂于清光绪27年(1901年)的《方何宗谱》(28卷),上面白纸黑字地记载:方孝孺被灭十族后,当时负责抄家的一位官员,不忍心让方家绝后,偷偷将方的最小的儿子方圣救下。方圣之子方通迁至安徽省庐江县,改姓何。

何俊还非常神秘地说,族谱里还有规定,凡黄屯何氏人均生前姓何,死后复姓方。

以何俊的情况相类,来自江阴的六以方先生也声称自己是方孝孺的后人,属第23代。

六先生说,方孝孺共有四子,二子殉难,一子流落江阴,一子避祸松江,现家中有家谱可资佐证。

六以方的父亲81岁的六铭洪老先生补充:我家姓的“六”(读“陆”),是明朝人从“方”字改成的,所以在《百家姓》上是没有的。方孝孺十族全诛时,最小的儿子方朗被义士冒着生命危险悄悄送到江阴陆姓外公家抚养,故

依外公家姓“陆”,长大后将“陆”改为“六”,以示不忘方姓。因“六”与“方”字笔划相同,形状相似,可谓用心良苦,故一直延续至今。

六铭洪老先生同样珍藏有《江阴六氏宗谱》六册五卷,为清乾隆辛卯年(1771)方孝孺15世孙六英辉、六宗绩、六英开修订。

为了纪念先祖,江阴六铭洪父子在此次盛会上,慷慨解囊,为方孝孺雕塑青铜胸像捐资人民币10万元。

有趣的是,《江阴六氏宗谱》中记,方孝孺共有四子,两死两逃,其一流落到江阴,另一避祸于松江,即为松江方孝孺后裔提供了佐证。

《江阴六氏宗谱》记:方孝孺最小的儿子方朗后来成为了江阴六氏的始祖,方孝孺第三子方德宗被谪在宁海任职的刑部尚书魏泽所救。魏泽藏匿了一段时间,转交给天台人余学夔,余又转送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方孝孺门人俞允收养。方德宗先冒充俞姓,后改俞为

余,最后又恢复了方姓。

松江方孝孺第22世孙方功胜说,除了《江阴六氏宗谱》可证松江方氏是方孝孺

后人,《松江府志》、《上海著姓望族》、《南汇县方孝孺后裔方德宗家族(余氏家族)》、《逊志斋集》等,均可共证这一段历史的真实性。

可以说,江阴六氏和松江方氏的证据相辅相成,似是确证。

但这么一来,黄屯何氏的《方何宗谱》就有些疑点了。

《江阴六氏宗谱》记:方孝孺最小的儿子叫方朗。但黄屯何氏的《方何宗谱》却说方孝孺最小的儿子叫方圣——到底是方朗还是方圣?

还有,来自安徽黟县桐练村,曾为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柏容另有《方氏宗谱》,该宗谱上载,刑部尚书魏泽所救的方孝孺第三子叫“方宪”,被转交给天台人余学夔后,并非转送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方孝孺门人俞允,而是入居安徽黟县桐练村(当地方言“逃来村”)。

方教授说:我是桐练方氏第15代裔孙,属“立”字辈。

来自河北昌黎县才庄的南京雨花台区某公司副总经理才伟健也说自己

属方孝孺的后人。

同样来自河北昌黎县才庄的才广仁先生解释说:当年方孝孺被灭十族之际,其子方忠宪在忠仆方良的护侍下逃亡,以父名方孝孺(又名方子才)最后的“才”字为姓,以“隐士”为名,逃到湖北茉花村渔岗后娶妻生子。事隔21年,当朱棣得到密报后派官兵前往捉拿。才隐士妻子、四个儿子以及方良皆被害,只有才隐士及长子侥幸逃脱,迁到河北永平府昌黎县河泥庄,即现在的河北省昌黎县沙井镇才庄。

浙江宁海作家、电影文学剧本《方孝孺传说》作者石墨先生赞同“方姓、六姓、何姓、才姓,以及余姓、亢姓等姓氏均有属方孝孺后人”之说,并称,除生活在中国大陆外,还有相当数量生活在美国、加拿大、朝鲜、中国台湾等地,可谓兴旺发达。

此外,还有姓韦、姓

韩人自称是方孝儒后代。

此两姓人说,方孝孺遭灭十族之难,曾得方孝孺接济过的江湖侠客陈九春、罗锦凤分别带领了方孝孺的两个儿子出逃,辗转于湘贑鄂等地,曾在开封,辰溪短住,后迁至安徽铜陵定居,一个改姓韩,建“九凤堂”;另一个改性韦,建“锦春堂”移居镇江。

……

还有姓张,姓

於,姓施,姓旋,姓汪的人也宣称是方孝孺的后代。

姓旋的人说,“六”是方的简笔,那“旋”却是方的增笔。

姓“於”的人说,“於”为“方家二人”之意。

但还是姓施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最有说服力,他们说:“施”者,由“方人也”组成。

想不到,被“诛灭十族”

的方孝孺竟然有如此数量庞大的后代!

这真是对暴君朱棣的最大的讽刺。

想必,朱棣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宣布要“诛灭十族”,但方孝孺数量不多的儿子却被人接二连三——或朝廷命官,或江湖侠客,或方孝孺的门人、朋友救走。

太不把朝廷当回事儿了!

还有,朱棣不是把方孝孺的学生、门人列作一族,凑成十族,进行诛杀的吗?怎么还有这么多

的方孝孺的朋友、学生、门人,全须全尾地活着,并且出面救人的呢?

其实,所谓“诛灭十族”只是一则历史谣言——尽管黄屯何氏的《方何宗谱》和《江阴六氏宗谱》等书对这件事的记载言之凿凿,但其真实性是很小的。

朱棣诛杀方孝孺十族事既不见于明人所

修《明实录》,也不见于清人所修的《明史》。

明人所修《太宗实录》只记:“丁丑,执奸恶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其辜,磔戮于市。”

清人所修的《明史》所记也大致相类,惟多了“夷其族”三字,为:“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

《明史》还

记,方孝孺只和他的弟弟方孝友一同上刑场。后来,方孝孺的妻子郑氏与四个儿子中的两子方中宪、方中愈感到绝望,上吊自杀。两个女儿则是跳入秦淮河自尽,这几个人,只是死于“夷族”的压力。

而朱棣驾崩后,其子明仁宗就说:“若方孝孺辈,皆忠臣,诏从宽典。”从而着手为方孝孺平反了。

当时许多记载方孝孺事迹的史料及野史,如宋端仪的《立斋闲录》、《革除录》、姜清的《姜氏秘史》、大岳山人的《建文皇帝遗迹》等等,都没有提到方孝孺被诛十族。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说法,源头出自正德年间祝枝山所著的《野记》。

不说什么,光看《野记》书名,就

知这本书纯属无厘头恶搞。

书中是这样解释“第十族”的:(方孝孺)语益厉,曰:“不过夷我九族

耳!”上怒云:“吾夷汝十族。”左右问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于是尽其九族之命而大搜天下为

方友者杀之。

正德年距永乐年已有百年之久,且作者又是以这种游戏笔墨进行记述,其可信度可想而知。

但,就是这样一篇充满虚妄之语的游戏文章,却被许多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不断转载、转录、转述,渐渐成为了定论。

这其中,起极大作用和极坏影响的是崇祯年间编纂的《熹宗实录》,不但记载了方孝孺被夷十族的故事,而且还记载了当年方孝孺的幼子被义士救出,至天启二年,方孝孺十世孙伏阙上书以闻,得以赠恤的故事。

此外,明崇祯《《宁海县志?方孝孺传》、《明史纪事本末》、明末乡贤大家黄宗羲的《方正学孝孺》、《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赵翼《廿二史札记》等大量文献都记载了“被夷十族”的故事,这就无怪于诞生于清朝年间的《方何宗谱》、《江阴六氏宗谱》等书人云亦云,跟着反复强调“诛十族”了。

不过,这么做,反而使宗谱的可信度大为降低。

在方孝孺死后600多年,他的尸骨已经找不到了,是否是他的后裔,已没法通过DNA进行比对了,能作为依据的,也只有这些宗谱了。

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为忠良方孝孺有后,而且有如此众多的后人感到高兴。

相关内容

更上层楼看中轴
在红桥市场顶层的观坛艺术空间,游客可远眺天坛祈年殿,在露台上欣赏中...
2025-07-25 04:36:39
原创 ...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
2025-07-25 04:33:55
原创 ...
1.秦桧 秦桧是南宋“四大权相”中的一员,而且在这四个人中,他居于...
2025-07-25 04:33:45
原创 ...
西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王朝,前面几代君王都是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汉...
2025-07-25 04:33:35
原创 ...
明十三陵之所以叫“明十三陵”,是因为这里埋葬着明朝十三位皇帝,这十...
2025-07-25 04:33:12
原创 ...
陈胜在大泽乡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在早先时代是不可思...
2025-07-25 04:33:07
原创 ...
东汉时期,历经近200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三位异姓王,他们分别是卢...
2025-07-25 04:33:01
原创 ...
鲁迅先生那可真的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大文豪。 他有着许多让我们耳...
2025-07-25 04:32:57
原创 ...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介绍...
2025-07-25 04:32:54

热门资讯

全运会群众摔跤决赛清远酣战,电... 7月24日至25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中国式摔跤项目决赛在清远体育中心体育馆激情开摔,迎来全...
(体育)大运会——田径:邢家梁... 当日,在德国波鸿举行的2025年莱茵-鲁尔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田径男子铅球决赛中,中国选手邢家梁以2...
原创 比... 其实,完美从来都意味着缺憾。而《三国演义》中的名将赵云,之所以能得到“完美将军”的这个江湖称谓,便是...
原创 慈... 晚清最著名对晚清政治影响最大的女人是谁?毫无疑问肯定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晚清的实际掌控者,虽然她没...
原创 大... NO1 白起 (?-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
原创 当... 人们常用“再世华佗”来比喻一个人的医术高明,根据后世流传,越来越把华佗的医术神化。他在很多医学人士心...
原创 唐... 凉爽神奇——袒胸露乳装! 说起唐朝,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个相当富裕的朝代,也是中国历...
从“面朝大地”到面向大众:王巍... 中新网成都10月12日电 (单鹏)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著名考古...
原创 古... 前言 据悉,“倭国”乃我国古代对日本列岛居民的通称,最早记载于文献之中。 而"倭"在日语中的音同“大...
江西这座“千年遗址”,因何惊动... 10月12日 白口城址考古发掘开工仪式 在泰和县举行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联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