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尚:崛起家族中的后起之秀
谢尚,东晋时期名门谢氏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小展现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气势。他成名比父亲谢鲲还早,年幼时机智应对宾客的夸赞,展现了过人的才情与谦逊。
不仅如此,谢尚技艺出众,精通音律、书法,尤擅“鸲鹆舞”,曾在丞相王导的宴会上起舞,赢得满堂喝彩。他还擅长清谈玄学,继承了父亲的风范,并撰写《谈赋》,主张清谈应“若有若无”,追求简约而深邃的风格。
谢尚的仕途同样辉煌,30岁时已是将军并镇守一方,尽管军事才能常被质疑,他依旧凭借谦逊和实干赢得了信任。北伐失败后,他的地位有所动摇,但通过巧合获得传国玉玺,保住了东晋法统,地位再次上升。
晚年,谢尚病重,未能镇守洛阳,最终病逝于历阳,年仅五十。尽管他为家族的崛起立下大功,但谢家的声望在世族眼中仍需时间积累。
谢尚去世后的谢家与豫州局势
谢尚去世后,朝廷的目标是防止豫州的地盘落入桓温手中。为了继续保住谢家作为王朝的方镇屏藩,朝廷决定由谢家子弟继任淮南军事大权。他们选择的继承人是谢奕。
谢奕的性格与仕途
谢奕为人放达,也是玄学中人,最初在桓温的幕府开始政治生涯。尽管两人是上下级关系,但谢奕的言谈举止像是老朋友。他随便戴块头巾就跑到桓温家里做客,长啸吟唱,一点也不拘束。桓温常戏称谢奕是“方外司马”,因为谢奕经常酗酒,并且逼着桓温陪酒。桓温的酒量不行,最终发展到看到醉醺醺的谢奕就躲到妻子南康公主的房间。对此,南康公主甚至感谢谢奕:“没有谢奕这个放荡司马,我都见不到驸马!”
谢奕与桓温保持了深厚的情感。虽然后来被破格提拔为豫州刺史,名义上是与桓温抗衡的藩镇,但两人依旧相安无事。
谢奕短暂的任期与谢万的崛起
然而,谢奕在任豫州刺史仅一年就去世了。谢奕的二弟谢据早死,按理说三弟谢安应该继任豫州刺史,但谢安把机会让给了四弟谢万。朝廷任命谢万掌管淮南,此事在世族内部引发轩然大波,因为谢万的洒脱和狂妄不似能担任前线主帅的材料。
谢安的好友王羲之曾经评价谢安与谢万的不同。王羲之认为,谢安与人为善,处事谨慎,而谢万则容易怒目相争。王羲之听闻谢万的任命后,特意写信劝他收束情绪,勤勉政事,但谢万并未理会。
谢万的失败与谢家的衰落
桓温与谢万关系一般,却支持谢万出任豫州刺史,等待他犯错好削弱谢家的势力。果然,谢万上任后不久就受命与徐州的郗昙分路北伐前燕。然而,谢万将北伐当成郊游,一路饮酒作乐,没有展现出主帅应有的威严和责任感。
谢安远在他乡,千里迢迢写信劝诫谢万要与将领多交流,同心协力,然而谢万却误解了意思,认为交流就是吃饭喝酒,遂大摆宴席。宴会上,他对将领们称“诸位都是劲卒”,意在称赞,但在将领们看来却是贬低。此举令众将心生不满。
战事开始后,徐州方向的主将郗昙病倒,暂退。谢万误以为友军已败,慌忙下令撤退,结果豫州军队一哄而散,晋军不战而败,前燕趁势反攻,占领了东晋大片土地。而谢万则逃得最快,成为孤家寡人。
最终,谢万被废为庶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谢家在淮南的声誉全毁,朝廷也不再可能让谢家子弟掌管淮南军政大权。谢家几代人的努力,在谢万手中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