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平之战,赵国用一次次“最优”的选择换来了最后的惨败
创始人
2025-07-23 10:03:50
0

今天,小编和大家好好掰扯掰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长平之战”。

这场战争发生在战国时期,交战双方是赵国和秦国。主要人物有赵国国君赵孝成王,秦国国君秦庄襄王,赵军统帅先是名将廉颇后期被“小将”赵括替代,秦军先是名将王龁后期被战胜白起替换。

想必大多数人一提起长平之战,第一反应就是“纸上谈兵”。对这场战争的大概印象是秦国派大军入侵赵国,赵国派出名将廉颇进行防守,双方就长平这个地方开始了拉锯战。

长平之战局势

而廉颇正确判断了赵国的优势在于靠近本土作战,补给线短,秦军战线拉得太长,补给存在问题的优势,采取了正确的打持久战的策略。果然,秦军久攻不下,补给又出了问题,眼看赵军胜利在望。这时,秦军使用了反间计,愚蠢了赵王居然中计了,让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替代了廉颇。

青年的赵括刚成为统帅,就转守为攻,主动出击,结果落入了秦军的圈套、全军覆没。所以,赵国的这场战争失败的第一责任人毫无疑问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他不应该改变廉颇持久战的策略。第二责任人是赵王,不该听信谗言,中了秦国的反间计。

赵括剧照

对长平之战的这种印象乍一看上去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一旦我们走近这场战争,就会发现这场战争其实另有奥秘。

那么,就让小编和大家一起从头开始回顾这场著名的长平之战。

首先,秦国最初的目标不是赵国,而是韩国。此时的韩国自申不害变法失败后已经一蹶不振,军事实力只能算二三流的国家,完全无法与秦国匹敌。自然,在秦军的攻势下,韩国连连败退,丢失了大片土地。同时,也切断了战略要地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使上党郡成为了一块孤地。

上党地图

按当时韩王的意思,既然上党已经孤悬国外了,你们要不就投降秦国算了。但是,上党军民很有骨气,他们不愿投降虎狼之秦。不过上党军民也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抵抗秦军。正好,上党郡也与赵国接壤,如果自己归附赵国,一来当秦军进攻时能有赵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援。二来秦赵开战,也能缓解韩国的压力,也算是曲线救国了。于是,上党郡郡守就上书赵王,请求归附赵国。

对于接不接受上党郡的归附,赵国的朝廷其实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当然得接受。理由是上党郡是战略要地,易守难攻。同时上党郡还有17座城池,换做平时,赵国出动数十万大军攻打也未必能攻下其中几座城池,现在这17座城池白白送上门来,为何不要呢?

第二种意见是不能要。理由是秦军为了拿下上党郡是花了大力气的,耗费钱财、人力无数,如果赵国此时接收上党,秦国必定调大军来攻打赵国,而赵国此时还没有做好与秦国爆发全面战争的准备。

赵孝成王剧照

最后赵王拍板,接收上党郡。自然,秦国是不能接受这一结果的,所以秦国集结大军,以王龁为主帅,陈兵秦赵边境。这时,赵国别无选择,以廉颇为统帅,率兵抵抗秦军,于是,两国大军就在长平这个地方展开了对峙。

在我们印象中,廉颇身为战国四大名将,自然是百战百胜。但是,在长平之战一开始,廉颇也是选择主动出击,但是由于赵军是临时集结,而秦军已是有备而来,所以廉颇三战三败,不得已才采取长期防守的战略。

廉颇剧照

另外,我们总认为赵军是本土作战,补给线短,秦军远离本土作战,后勤补给运输困难,只要赵国这样一直拖下去,秦国必定无功而返。

但是事实恰好相反,最先坚持不下去的反而是赵国,赵国甚至曾派出过使者到秦国请和,不过双方条件没谈好,只能不欢而散。

小编在这里也给大家做下简单说明。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奖励耕种,拿下了巴蜀之地,同时兴修水利,国力已是七国之首。而赵国的改革虽然强化了赵军军事实力,但在国力这方面是远不及秦国的。同时,其余五国看长平之战胜负难料,如果站错了队怕日后遭到报复,故都持中立的态度,谁也不帮。在战争后期,赵国国内已无粮可调,就算是赵王,也只能喝粥度日。

秦王剧照

但是,秦国国内状况虽然好过赵国,但是在这样拖下去也会极大损害国力,所以就使出了我们熟悉的反间计:在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但很害怕赵括担任主帅。

其实,赵王不是因为中了秦军的反间计才撤换廉颇的,而是赵王早已对廉颇不满。原因是赵国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廉颇却还在那里干耗,此时的赵王已经有了临阵换将的打算,不过由于廉颇德高望重,一时不知道该用谁去替换廉颇。

正好被秦国的反间计一提醒,想起来赵国还有一个年少成名的赵括,同时,赵括的父亲赵奢也是赵国名将,还打赢过了秦军。于是,赵王下定决心,以赵括替代廉颇。

赵括剧照

这个换将的行为确实是赵王最大的失误,但是,这个失误不是说替代廉颇的人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是说赵国换将的这个行为给了秦军一个明确的信号,赵国要主动进攻了。

而秦国在明确了赵军的战略意图后,也展开了部署。第一,征调全国的适龄青年加入军队并派往前线。第二,用白起替换王龁为帅,但请注意,这个换将行动是作为秦国天字号机密来对待的,如果谁走漏了风声,立刻处死。

而这两点重要信息赵括是不知道的。所以当赵括在制定赵军的进攻计划时,秦军已经做好了围困赵军的计划,只等赵军上当。

所以,最后的战争过程也完全如秦军所料,当赵军发动进攻后,白起命令秦军佯装败退,将赵军引入包围圈,当赵军进入包围圈后,切断赵军退路,对赵军完成了合围。四十天后,赵括战死,赵军弹尽粮绝,随后投降。

在了解了整个战争的过程后,再让我们来分析赵军战败原因。小编个人认为,赵括并不是主要责任人,赵国战败的主要责任在于赵国的朝堂。

赵括战死

第一,赵国和秦国的目标不一样。赵国的目标是称霸,而秦国的目标是统一六国。所以赵国做的战争准备只是局部战争,而秦国做的准备是全面战争,是灭国战,这个差距在战争后期决定了战争走向。为了战胜赵括,秦国最后把全国的所有余粮和全国15岁以上的男性都动员到前线了。

第二,赵国朝堂在长平之战的所有决策都是“应激反应”。首先是接纳上党郡,但是又没去准备与秦国的全面战争。其次,在相持阶段,赵国见坚持不下去了,居然想去求和,可以看出赵国朝堂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打赢这场战争,只是想把秦军赶走就行。后议和不成,又想速战速决。可以说,赵国一开始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

白起剧照

而我们反观秦国,秦国的战略目标就很清楚,歼灭赵国的有生力量。并且,秦国在确定了这个战略目标后,就一直执行了下去,不管是两军对峙时国内勒紧裤腰带保证前线补给,还是战争最后动员全国力量对赵军完成致命一击。可以说,秦国的所有资源,全部战略战术,都在围绕这个目标。

赵王剧照

我们再看看赵国,赵国似乎每时每刻都在选择当时的最优选择,让自己利益最大化或减少损失,所以导致了赵国的最终目标不断更改。以占了上党郡这个便宜开头,以赵军被全歼这个大亏结束,可以说是必然的。

相关内容

正向闽浙沿海靠近!7号台风...
“范斯高”于近日生成,正以坚定的步伐正向闽浙沿海靠近。这股强大的台...
2025-07-23 12:37:45
潘国强任中共宁德市委副书记
近日,喜讯传来,潘国强正式就任中共宁德市委副书记。这一任命彰显了其...
2025-07-23 12:36:32
原创 ...
熟读三国的朋友一定知道,蜀国人才不多,尤其是关张赵马黄等精英人才死...
2025-07-23 12:34:10
原创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读过《三国演义》的都耳熟能详。 公元228年诸...
2025-07-23 12:34:01
原创 ...
同是无名小辈,商鞅有公叔痤举荐,魏惠王不用,为何重用庞涓? 说起魏...
2025-07-23 12:33:57
原创 ...
长平一战,赵国惨败,更让人震惊的是,四十万的降军全被白起给坑杀了。...
2025-07-23 12:33:56
原创 ...
背景:基督教的传播 西洋知识在明清两代进入中国,传教士是西方知识最...
2025-07-23 12:33:52
原创 ...
在历史上,常常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巧合,让人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2025-07-23 12:33:49
原创 ...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乱世,说到乱世,一定能够说到三国。三国时期是中国历...
2025-07-23 12:33:37

热门资讯

大运会乒乓球-中国组合3-4遭... 新华社德国埃森7月22日电(记者季嘉东、韦骅)在22日举行的莱茵-鲁尔大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中国组...
以棋会友!象棋大赛为残疾人切磋... 为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增进交流、切磋棋艺,近日,桦川县残联联合建民社区举办残疾人象棋大赛。象棋爱好者...
原创 恩... 其实,史上,俄罗斯也曾成为过——欧洲的骄傲。 那是1812年时代,欧洲狂人拿破仑被沙俄干废,直接导致...
原创 新... 古时候,在科举考试揭榜之时,除了那些迫不及待想要得知自己考试结果的考生,还有一些个家庭殷实的人家,会...
原创 庞... “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三国志·陆逊传》 夷陵之战,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
原创 孙... 《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孙尚香的联姻为人所熟知,东吴想要取回被蜀汉夺走的荆州,于是周瑜献上一计,可以用美...
原创 在... 三星堆文物出土的文物灿若星河,但它的发掘过程十分曲折,研究难度也很大,关于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与没落,都...
原创 如...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带着大部队开始攻打苏联。这次希特勒带着匈牙利、...
原创 拉...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大来说,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政治形态,那是非常关键。那么多...
原创 原... 明朝奇女子,被载入史册的女将军,40岁替夫出征,让敌人闻风丧胆 中国古代一向的传统是:女人在家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