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古装电视剧越来越火了,尤其是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尤为火爆,基本占据了古装电视剧的半壁江山。
像是《秀丽江山》《独孤天下》《琅琊榜》等都是这类电视剧,细看这类电视剧所选的历史时代都是较为冷门的时期,尤其是以两晋南北朝题材最受欢迎。
电视剧琅琊榜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历史时期大众不太熟知,这样就给编剧极高的发挥空间,不必被史实所限制,毕竟这些“冷门”历史群众基础比较差,通常也没人能指出错误来。
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了编剧笔下的“故事”,可以随便戏说历史人物了,要是讲良心的编剧还会保留历史人物原名,一些故事情节还会参照一些历史,要是无良编剧直接就开始“编”历史了,创造出了一堆npc。
传说的邬编剧邬思道
其实不仅是现在,以前的一些经典的历史剧中,也有编剧会虚构出一些角色来推动故事发展,比如历史剧中的典范《康熙王朝》里的魏东亭,还有《雍正王朝》里的邬思道,都是原作者二月河老师虚构的角色。
虽然这些人物都是编剧参考一些历史原型创作的,但那也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其实不只是影视剧,在真实世界中中有一些我们已经熟知的历史人物,其实是曾被后世虚构出来的人物。
比如“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其他三位“美人”都是真实人物(西施其实存疑),但貂蝉确实后世文人根据王允的一名侍女为原型,虚构出的人物。
貂蝉
还有上古帝王少昊,据说也是王莽为了顺应五德之说,取
用
上古帝王
少昊的名字,编列到三皇五帝之一,当然本来三皇五帝就是虚无缥缈,是不是虚构的也就无从查证了。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几位被人疑似为虚构出来的历史人物。
民国思潮涌动,胡适提出屈原是司马迁虚构的人物
提起民国时期的学术大咖,胡适绝对榜上有名,作为一名有“考据癖”的文坛领袖,靠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考证思路,考出了不少成果,今天熟知的四大名著作者吴承恩、曹雪芹,都是胡先生考证出来的。
而胡适最大胆的假设就是大名鼎鼎的屈原居然是司马迁虚构的,大咖到底是大咖啊,真实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要是做小编绝对能火,而“屈原虚构论”的论据主要有四点。
胡适
首先是在《史记》之前的古代典籍中基本没有关于屈原生平的记录,《战国策》等书里也没有,只是在《吊屈原赋》等作品中有寥寥数笔;
第二是《史记》中对屈原的生平描写太过详实了,感觉就像是司马迁自己编写的内容;
第三是屈原的“爱国主义”在战国时代过于超前了,明显是汉以后的人强行附加给这个人物上的;
最后就是有学者认为《楚辞》并非屈原所做,
《楚辞》
辞意重复,非一人所做,只是挂名屈原而已。
看着每一条的假设都很大胆啊,似乎胡适老师是有点道理啊,但其实这些内容都难经推敲。首先第一点别看屈原在
《史记》前没有记录,白起、蒙恬等人基本也都是
《史记》前少有记录,难道这些人都是司马迁编的;
屈原
再就是
《史记》里不仅是
屈原描写详实,许多人的描写都很具体,甚至连一些人的内心OS都写出来了;
而三点屈原的“
爱国
”不是战国主流思想,但是汉独尊儒术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忠君爱国,所以才找到了屈原这个爱国典型人啊;
司马迁
最后
《楚辞》这一项我也认为应该不是屈原一人所做,但不能说没有他的参与,更不能通过这些否定这个人的存在啊。
中医被黑祖师爷遭殃,华佗、张仲景都被怀疑是虚构人物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一直是深受广大国民信任,但是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让一些本着“严谨科学态度”的人开始对中医产生了质疑,甚至是黑化中医。
中医确实有一些不可取的糟粕,但是也绝不是他们描绘的杀人医术,其实西医并不比中医强,烙铁烫头、针扎放血的路子还不如中医,而今天我们所谓的“
西医
”其实是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彻底否定了
西医,但中医还有很大一部分得以保留,足以见得中医远胜西医。
华佗
但是一部分喝了洋墨水的文化人,开始自己否定中医了,进而连中医的祖师爷也被怀疑是虚构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史学大师
陈寅恪提出的
华佗是虚构的。
陈寅恪先生在
1930年发表论文《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中分析,华佗应该是个印度人,而且按照
陈寅恪大师的想法可能还从印度
神话故事中的人。有了大师做先锋,后来黑中医的人们就直接说华佗是虚构的了。
张仲景
而另一位和华佗同时代的明医张仲景,也被质疑是虚构的,而且论据要比华佗虚构论充足的多,首先张仲景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人物,就是和曹操、刘备他们一个时代的,但是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都没写这个人物,而同样被质疑虚构的华佗还有记载呢,张仲景根本一笔没提。
张仲景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是在《晋书》中,但
《晋书》
成书时已经是唐朝了,所以有人质疑是横跨数百年才出现的记录,不免有造假之嫌。
与两人同时期人物曹操
但其实张仲景虽然在史书一直没有记载,但是
魏晋时名医
皇甫
谧
作《释劝论》中就提到过
“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
,
《释劝论》创作时间约在265-275年,
所以这两个人肯定都曾存在过。
至于为何张仲景一直籍籍无名,我想应该是《伤寒杂病论》的价值在当时尚未传播开来,而到了后世人们才发现这本书的重要度,然后才想将这位
医圣
名留史册。
水浒作者施耐庵被质疑是他人别号,历史压根没有这个人
说起四大名著作者大家都很熟悉,就是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这四个人,但可能您不知道的是这几个到底是不是真实作者,尚都存疑,除了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争议较小以外,其他三人都有争议。
到后来胡适确定了《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作者,但学术界关于这两人到底是不是作者,其实还是存在极大质疑声音,但他们俩比起《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比起来,还要强上一些,因为有一部分人认为施耐庵就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
水浒
首先出马的还是胡适先生,在其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一书中任务
施耐庵是一个假托的名字,类似于笔名一样,
施耐庵只是一个代号,
真实作者不是他,或者说
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个人。
根据这个思路有人认为
《水浒传》的作者其实就是罗贯中,但因为
《水浒传》写的是造反起义的事,他怕惹祸上身,所以化名
施耐庵,还有人按发音理解就是“是乃俺”,
意思是
实际就是我,可以说是最早的谐音梗了。
施耐庵
关于施耐庵到底存在与否的争议一直不断,到后来陆续有发现了《施耐庵墓志》等物证,但是因为
《施耐庵墓志》本身就真伪难辨,再加上许多关于施耐庵的生平记录矛盾重重,使得真相愈加扑朔迷离了。
有记载施耐庵与刘伯温同科得中进士,但是翻找元朝进士名录也没有找到这个名字,后来明清两代陆续又发现了一些关于施耐庵的记录,但都难以作为有力证据。
罗贯中
直到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
文化部开展了关于施耐庵身世调查,再到
1982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又进一步调查,经过两次调查
获取了大量翔实资料,如出土文物、家谱记载和民间传说等,最终官方才确定施耐庵确有其人,这段关于《水浒传》作者的公案才算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