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高官,一生都非常的清廉,但说起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他就是陆贽。
这个人是唐朝玄宗时期出生的,那时候家中就突遭变故,自此他就成了一个没有爹的孩子。虽然由母亲从小抚养,可母亲对他的各方面要求非常的严格,这也是为何后来他能够一生秉持清廉作风的原因。
到了唐德宗时期,这个陆贽就此因为向皇帝提出良好计策而被德宗赏识成为翰林学士。
但那时候社会局势并不稳定,陆贽一直都随着皇帝逃亡从来没有离开过德宗,很多的文书都是他替皇帝写的,以至于后来皇帝在他走失之后还下令寻找,赏金为一千两黄金。这位皇帝是有多离不开陆贽,从这里可以看出。
陆贽不久回到皇帝身边,德宗大喜过望,但也因为他的快言快语让德宗皇帝心里很不高兴,在当时一个叫卢杞的奸臣的谋划下陆贽被贬。可也没搞多久,他就恢复了原职,为了让他安心在朝中当官,德宗就命人将其母接到了京城,还将的父亲灵柩也带到京城。
在朝中看不惯宰相的贪污腐败就当场举报,二人因此闹得不可开交。并没有因为此时让陆贽受到任何影响,反倒因为德宗的赏识他在之后正式出任了宰相,并在当朝多次为皇帝出谋划策解决了一系列的难题,让唐朝摇摇晃晃的局面稳定下来了。可之后的种种不过是风云莫测罢了,他陆贽还是因为小人的挑拨被德宗一气之下贬为了一个地方小官,在这个小地方生活了十几年之后去世。
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可好比汉朝时期的张良,甚至远超张良。这个是苏轼先生对他的评价,那他在历史上究竟有哪些成就呢?
他在德宗时期就指出,人在这里社会过程中是主要的,是核心。也明白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他如此的强调人心的作用无非就是要帝王注重百姓之声,倾听百姓的声音为百姓办事才能稳定社会。
陆贽在有生之年还出了很多本文学书籍,其中就包括《四部丛书》、《陆宣公翰院集》等。
在他这一生其实可以说是有些怀才不遇的,他虽然坐上了朝中的高位,但他的才干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这里既有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朝中的各种因素。
在他为官的时候也传出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在他和地方官员交谈的时候,从来就看不上人家的“礼物”德宗可好不一番嫌弃,并劝他好歹也收一点小礼物,但陆贽并没有这样做。
这也是为什么德宗一直认为陆贽是“清慎太过”的原因。
最后在他被贬时间里,曾经被他数落的李吉甫却没有因为他后来的遭遇而嘲笑他,反而同他交心畅谈,在往后的日子里两人成为了挚友。
在清朝康熙年间,将他灵位同其他四十位历代的功臣一起供奉在寺庙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