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说心语(论语一百六十七:读《论语》之【述而第七】)
创始人
2025-07-22 22:33:20
0

原文: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解释:

冉有说:“老师愿意帮助卫国国君吗?”子贡说:“好吧,我去问老师。”子贡走进老师的屋子,说:“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俩是古时候的贤德之人。”子贡说:“他俩会抱怨和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吗?”孔子说:“他俩追求的是仁德,而最终有机会收获了仁德,又有什么可以抱怨和后悔的呢?”子贡从孔子的屋子里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去帮助卫国国君的。”

感想:

1. 疑惑

“夫子为卫君乎?”可能是当时困扰于孔子学生内心的一大疑惑。

为,帮助的意思。也可以延伸解释为赞同。

卫君,即当时卫国国君“卫出公辄”。卫出公辄,是卫灵公的孙子,太子蒯瞆的儿子。

孔子的学生们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疑惑呢?这牵扯到当时卫国面临的政治形势。

蒯瞆,是卫灵公的儿子,也是前太子。之所以变成了前太子,是因为蒯瞆看不惯卫灵公宠幸的夫人南子,蒯瞆想找机会杀掉南子,却不料没有成功,自己反而被迫只能逃离卫国躲到了晋国。

卫灵公去世后,卫人推卫灵公的孙子,也就是蒯瞆的儿子继承卫国国君之位,便是“卫出公辄”。而这时候晋国却有意要将蒯瞆送回卫国。卫出公辄拒绝迎入蒯瞆,并且抵御了晋国的入侵。

如此一来,事实上就造成了“蒯瞆和卫出公辄父子俩争夺卫国国君之位”的局面。

此时,孔子正好在卫国逗留。那么,在这种情势下,面对长期获得卫国礼遇的孔子,会不会站出来帮助或者说赞同卫出公辄呢?孔子学生们也想知道老师的真实想法。所以,才会有冉有提出的问题。

2. 试探

既然冉有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不自己去问老师呢?

也许,冉有觉得问题比较敏感,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去问。所以他找到了子贡,子贡平日里能说会道,也深得老师的欣赏,由子贡去问老师可能更合适。

子贡爽快地答应了。更加证明这个问题也是子贡心里的疑惑。

毕竟是言语科的高材生,子贡并没有直接向老师抛出冉有刚才的问话。而是借题发挥,迂回试探起来。

子贡的试探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明知故问“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得到了意料中的答案,“他俩是古时候的贤德之人”。二是顺势试探“伯夷、叔齐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后悔、抱怨吗?”这才是高手提问的水平,所谓“有话直说”“直肠子”的表达,只适合我等普通人群。

孔子当然明白学生们的疑惑,终于有人来问了,孔子便坦然回应了,说:“夷齐追求的是仁德,他俩最后也是收获了仁德,那么又有什么可以抱怨与后悔的呢?”

孔子并没有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而是有意识地阐释了其中的道理,其用心良苦也可见一斑。

3. 推测

子贡最终给予冉有的答案是:“老师并不准备帮助或者赞同卫国国君。”

这样的结论,是子贡根据老师的回答而推测的结果。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国君有意让第三个儿子叔齐继位。但叔齐不愿意,因为他觉得按照礼制,应该是嫡长子伯夷继位才合理,所以叔齐主动离开了孤竹国。没想到是,孤竹国君的长子伯夷也不肯继位,理由是既然父亲已经决定传位于自己的兄弟叔齐,如果自己占有了国君之位便是不孝了,于是伯夷也主动离开了孤竹国。最后孤竹国君没办法,只能让还在国内的第二个儿子继位了。

伯夷和叔齐是兄弟之间互相谦让国君之位,都是基于礼制“孝”与“悌”的合理选择。

而卫国前太子蒯瞆和卫出公辄父子,却是相互在争夺国君之位,根本不考虑礼制仁德。

两厢对照,孔子的态度很明确,“求仁得仁”才是他老人家欣赏与支持的。可见,孔子是一定不会帮助和赞同卫国国君的。孔子对自己的选择也一定不会抱怨与后悔的。

事实上,孔子最终的确没有帮助卫出公辄。

4. 问学

高手之间的问答就是不一般。从子贡的问,到孔子的答,无不充满着智慧的光彩。

孔子师徒在当时都是属于名人级别的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极为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直来直去”,直接问孔子“愿不愿意帮助卫出公辄?”孔子回答“帮”还是“不帮”?可能都不合适。而且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与麻烦。

所以,提问抑或回答,都是需要讲究一些艺术的。

这也给新时代日常教学的“问学”提供了参考。

一是,尽量要跳出课堂内“群问群答”的刻板模式。这样容易流于“滥竽充数”。

二是,尽量要避免课堂中“一问一答”的机械模式。这样容易陷入“碎问碎答”。

三是,尽量要提供课堂里“学生质疑”的鼓励模式。可以调动学生“批判思维”。

四是,尽量要倡导课堂的“举一反三”的创新模式。可以激发学生“高阶思维”。

总之,要通过“问学”来向子贡学习,学习子贡“闻一以知二”的本事。

相关内容

云评论 | 丙烯:首日全线...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油市小蓝莓) “能源化工家族”再添“新丁”...
2025-07-23 00:38:08
金价“狂飙”再创新高,何时...
金融投资报记者 贺梦璐 现货黄金猛然“狂飙”,创近五周新高,资本市...
2025-07-23 00:36:53
同聚中原·共赢未来,202...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
2025-07-23 00:36:36
东盟成重要支点,外资银行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在全...
2025-07-23 00:36:13
原创 ...
在全球水资源紧张的今天,非洲腹地却藏着一片“超级水库”,足以供全人...
2025-07-23 00:36:08
第一次去新疆,怎么玩才算没...
谁不想在新疆的夏天里醉一次?看喀纳斯的湖水把阳光泡成碎金,踩伊犁的...
2025-07-23 00:36:04
国家外汇管理局答每经问:上...
7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
2025-07-23 00:35:33
阿联酋航空杭州-迪拜航线即...
2025年7月22日,由鲸鸿动能、阿联酋航空与迪拜经济和旅游部联合...
2025-07-23 00:35:20
又一家海洋馆上市公司要易主...
每经记者|舒冬妮 每经编辑|文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少婷 ...
2025-07-23 00:34:38

热门资讯

原创 新... “川人从未负国”、“无川不成军”,这是多少血泪、多少威名铸成的啊。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中,湖南、江西、四...
原创 历... 亡国之君,末代皇帝,向来都是世人争相讨论的对象,从被人毒死的昭宣帝李柷,到上吊自杀的崇祯帝朱由检,再...
原创 请... 在网络上经常看到“印第安人是商朝人后裔”的言论,甚至有人列举出了种种事例来论证商朝人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原创 原... 在大秦帝国崛起之路上,诸多国君有能有贤,但还没有哪一个像秦共公那样,在位五年就做了一件大事,要不是他...
为世界进文明 为人类造幸福——...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上,礼炮轰鸣、万众欢腾,崭新的社会主义中国从...
原创 韩... 韩国经济发达,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但是面对周围的国家,韩国的处境却一言难尽,面对日本最近的日韩...
原创 清...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人们穿衣服的颜色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即便同朝为官,官职的品级不同,所穿衣服的颜色...
原创 美... 我看了很多人关于美国这个国家本质的论述,其实大部分人还是抱着有色眼镜看人、抱着立场大于事实的态度来论...
原创 中...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会有落后的制度被碾压,比如封建帝制。随着1911年武昌首义的成功,清王朝的统...
原创 非...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勤俭节约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