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三国绝对是一个英雄群起的时代,后世之人也对此津津乐道。其中武功高超的武将数不胜数,箭术超凡的神射手也有不少,我们熟悉的黄忠战关羽射盔缨,赵云船上射帆索还有吕布辕门射戟等等,都是广为人知,也是箭术出神入化的代表。
那这三人射术到底谁更胜一筹呢?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的描写:
1、吕布
乃回顾纪灵、玄德曰:“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吾若一箭射中戟小枝,你两家罢兵,如射不中,你各自回营,安排厮杀“;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
辕门射戟最能体现吕布箭法如神!戟小枝是什么,它其实就是连接方天画戟半月形刀刃和戟杆的那么一小段东西。
古人用百步穿杨来形容一个人箭术极其不凡,百步是个什么概念,一步相当于现在的1.3米到1.4之间,取中间值吧,一百五十步也就是200米左右吧,也就是说吕布箭术的表现是:200米之外随意射中方天画戟上的戟小枝。
特别要说明的是:百步射中,就是臂力过人的表现了,吕布是百五十步!
2、黄忠
“忠想昨日不杀之恩,不忍便射,带住刀,把弓虚拽弦响,云长急闪,却不见箭;云长又赶,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道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前面军齐声喊起。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
黄忠在桥上射关羽距离是多少?估计最多几十米吧,因为当时关羽是纵马而来,紧追不舍“将近吊桥”离桥不远;盔缨根是连接盔甲和盔缨的位置,比起吕布戟小枝受力点更小,难度比吕布要大,黄忠箭术的表现是:几十米外的距离射中移动中的关羽的盔缨根。
注:移动靶比固定吧难度要大很多。
3、赵云
赵云的箭法展示是在《三国演义》诸葛亮借东风之后,徐盛追击诸葛亮,徐盛的船离赵云、诸葛亮的船不远时,赵云一箭射中徐盛船上的篷索。什么是篷索?系船帆的大绳子。
两只船的距离不远,最远不会超过几十米,而吕布的辕门射戟距离一百五十步;赵云可选择的区域是一条线(又大又粗的绳子),而吕布射中方天画戟的小枝是一个点。
从这两点看赵云箭法不及吕布,吕布射的画戟小枝是相对静态的物质,黄忠箭射关羽盔缨根上是在相对动态中射的。
吕布辕门射戟时没有骑马,所以吕布和方天画戟都处于相对静态之中。而当时黄忠是马上射箭,关羽骑的是赤兔宝马,速度飞快,黄忠与关羽都处于高速移动之中。关公是出色武将,反应灵敏,所以黄忠要保证射不伤关羽,又要射中关羽的灰缨根上,难度系数应该在吕布之上。
所以综上所述在三国演义中:单算射箭,黄忠箭法第一,吕布次之,赵云第三。
当然真实的历史:应该是吕布第1,黄忠和赵云都没有相关的描写,不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