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吴三桂一直备受争议,其人一生反复无常。身为明朝高级官员,放清兵入山海关,将
打
好河山拱手让给满人。当上清朝平西王之后,在朝廷准备裁撤三藩之时,选择起兵造反,竟然还打着“反清复明”称号,让后人所不齿。
清朝史书上对于
吴三桂
评价,主要以负面评价为主,关于对大清功劳丝毫不提。后人一直不明白为何,直到在日本发现吴三桂当年写的反清檄文原版,才明白究竟怎么回事。
投靠清朝并非真心
过去一直强调,人与人之间交往,主要还是以利益为主。
长欲挥剑断逝水,却尽青春铸劫灰
,想要成就大事还是无情无欲。成大事
着
很强调利益,
项羽当年以烹饪刘邦父亲时,他说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
桮
羹
。
像吴三桂
这样
人,骨子里以利益为上,根本没有什么情分而言。
参考他投靠清朝的背景,就能看清此人,并不是什么忠心人士。别看他投靠清朝,如果李自成给足他优渥条件,江山究竟是谁的,可能还不一定。这事发生在公元1644年,明朝处于生死关头,李自成已经快要打到北京城,崇祯帝被迫召集各路兵马回京支援。
当时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接到消息之后,马不停蹄前往京城护驾。然而事情没有想象顺利,等他来到现在的唐山一带,崇祯帝上吊
自杀
消息传来。意味着明朝灭亡,
形式
变得很尴尬,把他逼到一个“死角”,好在手里还有“王牌”,坐拥重兵驻扎在山海关。这个就是日后叫板的“底气”,但是吴三桂家人在李自成手里,这让他有些忌惮。
那时关外的清军觊觎中原江山,派人来给吴三桂联系,想要借道山海关。这个时候吴三桂骨子里还是对明朝挺忠心,看到农民起义军闹腾很厉害,担心明朝被灭亡。心中有念头,想着利用
将
清兵对付李自成,到时在南边恢复明朝统治。但是形势发展超乎意料,李自成灭亡
明朝
速度,超出他的预料,还派兵来与其决一死战。
为生存主动背叛汉人
这时吴三桂犹豫不决,是否投降李自成举棋不定,更担心以后能否保住荣华富贵。关键一点就是多尔衮,察觉到吴心理状态。作为清朝“管理者”,执政能力挺强,察觉到吴三桂想要借刀杀人。索性直接按兵不动,就是等你来求我,迫于形式不得不向多尔衮称臣。没达到最初借刀杀人目的,反而成为满清人奴才。
李自成被大清联合吴三桂一起剿灭,大清朝正式拉开帷幕。至于后代诗人所讲“冲关一怒为红颜”,压根就是找借口,就是
吴
贪生怕死。等到清新兵入关之后,为了拉拢明朝投降过来的将领,不断给其高官厚禄。吴三桂变成清朝平西大将军,开始为他新主子效力,帮助满族人打江山。
为了打消清朝统治者对其
戒备
,吴三桂那是很拼命,率领手下将领不断开拓疆土。当时大清朝有一大半的江山,都是被吴三桂和其手下打下来,为清朝统一立下汗马功劳。伴随着立下破天功劳,他还为家人报仇,借助清军针对李自成。并且还灭掉南明朝廷,亲手杀死南明最后一位君王,手里沾染汉人手中血。
双方反目成仇
当然清朝政府给足他足够权利,依靠着清兵帮助,站稳西南一带。考虑到吴三桂对清朝的贡献,还有考虑西南地区稳定,册封其为平西王。除此之外还有两位藩王,就是耿精忠和尚可喜,就是后人提到“三藩”,这三人权利达到巅峰,在边疆地区算是一个独立小朝廷,清朝基本上管不了这三位“大爷”。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吴三桂,还是多尔衮,内心都有“盘算”。双方当初在山海关杀马为誓言,约定永不背叛,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互相利用。如果不给相关利益,对方不可能这么死心塌地帮助自个。等到他权力达到顶峰时,整个人变得很膨胀,引起朝廷不满。无论是顺治朝代,还有康熙时期,都有心想要裁撤三番。
等到康熙继位之后,一直把三藩当做了心腹大患,此时吴三桂在南方行事肆无忌惮,西南边陲地区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对于清朝来讲,压力那是
很大
,只能等待时机裁撤。康熙12年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回辽东养老,另外两个主动“跟风”,裁撤
三藩
时机来到,康熙果断下令同意。
起兵缴文让人好笑
这时吴三桂意识到没有退路,如果同意皇上安排,相当于虎落平阳被犬欺。密谋在云南正式起兵造反,诛杀巡抚朱国治,开
起
后半辈子“创业阶段”。以云南为大本营,自封为天下征讨大元帅,试图将清军赶出山海关。
后人感叹当初你放清军入关,现在又要打回去,究竟想要做什么。直到在日本发现他起兵原版
缴
文,无疑暴露他的真实面目,不难解释清朝史书为何那么黑他。这个算是一份很有研究
价值
材料,因为吴三桂背叛清朝,自然他的人生故事被“刻意抹杀”,以负面评价为主。
在日本中发现那篇文章,话里话外强调一个意思,极力为自己辩驳。当初我投靠清廷,无奈准备投靠清军,借助他们击败李自成。等到一切完成后,再立新君以告慰先帝之灵。然而形势发展超出他预料,清军趁着他不注意,占领京都窃取。
现在他想要光复明朝江山,因此才会起兵造反,真是为其“找够”借口。真正目的,还是想要借满人之手除掉李自成。如果不是康熙撤三藩,可能他不会再次做出大逆不道之事。然而人生没有回头路,从他放清军入关那天起,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小结
对于吴三桂,后人评价一向以负面评价居多,对于他的这篇讨伐清朝文章,多数不认可。
说的
这么好听,
真正
目的
为了个人利益。历史上关于吴三桂一生,对清朝确实有挺大功劳,但是不能掩盖人性卑劣,压根不值得提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