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戈尔巴托夫,1891年3月21日(俄历3月9日)—1973年12月7日,俄罗斯族人,苏联军事首长,苏联英雄获得者,大将军衔。
1891年3月21日(俄历3月9日),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戈尔巴托夫出生于沙俄弗拉基米尔省舒亚县波霍季诺村(今俄罗斯伊万诺沃州帕列赫区)。戈尔巴托夫兄弟5人,他排行老三,由于家境贫寒,戈尔巴托夫少年时就随父亲在舒亚当地的一家鞋店里工作。
在鞋店的5年里,戈尔巴托夫成了一名优秀的售货员,在那段时间里,他认识了初恋女友奥丽娅可惜由于地位身份伯差异,最终他们没能走到一起,在奥丽娅嫁人的那天,戈尔巴托夫被动员入伍。
1912年,21岁的戈尔巴托夫加入了沙俄军队,被编入切尔尼戈夫第17骠骑兵团服役。两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戈尔巴托夫随部队先后在波兰、喀尔巴阡山口以及斯托希德河防线作战,因作战勇敢戈尔巴托夫从列兵升为士官,并获得过三级和四级圣格奥尔基十字勋章各1枚,以及三级和四级圣格奥尔基奖章各1枚。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后,戈尔巴托夫先后当选过所在部队的团士兵委员会委员和师士兵委员会委员。十月革命后,戈尔巴托夫所在的部队被解散,1918年3月,复员了的戈尔巴托夫回到了家乡。
此时,俄国内战爆发,回乡的戈尔巴托夫选择站在了苏维埃政权一方,他当选了当地的贫农委员会委员,同时还当选了乡执行委员会委员。
1919年,戈尔巴托夫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同年8月,他志愿加入工农红军,从列兵当起,历任骑兵排长、连长、骑兵中队长等职。1920年4月,戈尔巴托夫担任了第58骑兵团团长,率部参加了苏波战争,在基辅附近和波军作战。同年8月,他被任命为巴什基尔独立骑兵旅旅长。在苏俄与波兰停战后,参加了对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弗兰格尔南俄白军的最后一击,之后,戈尔巴托夫参与了对彼得留拉乌克兰国民军残部的清剿行动。
国内战争结束后,戈尔巴托夫于1921年担任了切尔尼戈夫-切尔沃涅哥萨克第7骑兵团团长。次年,他到第3骑兵师担任骑兵旅长。在他的旅长任期内,他曾先后两次离开指挥员岗位去学习,第一次是去骑兵指挥员进修班,,1926年毕业后回任。第二次是去莫斯科高级指挥员进修班,1930年毕业后仍然回到旅长岗位。
1931年,戈尔巴托夫去中亚任职,在土库曼斯坦第4山地骑兵师先后担任了副师长、师长等职。1935年,苏联红军恢复实行了军衔制度,11月26日,戈尔巴托夫首次被授予了旅级指挥员军衔。1936年5月,戈尔巴托夫调到了基辅特别军区,担任了第7骑兵军第2骑兵师师长。
1937年的春天,戈尔巴托夫在内务部公告上看到了“揭露图哈切夫斯基法西斯军事阴谋组织……”的消息,这让他大为震惊,坚定的党性让他接受了图哈切夫斯基等人都是出身于富有阶级的前白军军官的库兹涅佐夫,认为“无论如何驯化一只狼,它都是要回到森林中去的!”
但是随着他的至交好友同时也是顶头上司的军区司令员亚基尔的被捕和处决,特别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夏坚科担任基辅军区军事委员后,肆意扩大对军队干部的清洗,戈尔巴托夫心中开始充满了疑虑。
8月,戈尔巴托夫的上级,第7骑兵军军长格里戈列夫被召到基辅,第二天便传来消息军长被证实为“人民的敌人”而被捕,戈尔巴托夫代理了军长职务。但戈尔巴托夫深信格里戈列夫是清白的,因为他们认识14年多了,两人在战斗中结下过深厚的友谊,戈尔巴托夫坚信格里戈列夫一定能得到澄清,他的这种态度被认为是犯了“自由主义的错误”。
一个月后,厄运也降临到了戈尔巴托夫头上,他的代理军长职务被撤销,并且被开除了党籍,罪名是串通“人民的敌人”。幸运的是他暂时还没有遭到逮捕,只是让他去听候国防人民委员部组织部的处理。
于是戈尔巴托夫决定去莫斯科等待处理结果,在莫斯科中央红军旅馆住了一段时间后,经组织部长的批准戈尔巴托夫全家暂时可以去位于萨拉托夫的他岳父家生活,因为这时戈尔巴托夫已经住不起莫斯科的旅馆了。
在萨拉托夫的几个月等待中,来自岳父母和妻子兄弟姐妹的热情关怀让他舒心地度过了这段时间。1938年3月,情况出现了转机,上旬,戈尔巴托夫被召到红军总政治部,他的党籍得以恢复,又经过两个多月的等待,戈尔巴托夫的职务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他被安排到了白俄罗斯军区的骑兵第6军担任朱可夫军长的副手。
戈尔巴托夫来到了骑兵第6军的驻地奥希波维奇,一个白俄罗斯的小镇。朱可夫热情的欢迎了他,安置下来后,戈尔巴托夫很快开始了新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戈尔巴托夫和朱可夫相处的非常愉快。7月,朱可夫升任军区负责骑兵的副司令员,戈尔巴托夫代理了骑兵第6军军长的职务。
两个月过去了,一直希望能去掉“代理”两个字的戈尔巴托夫感觉自己也处于阴云笼罩之中了,9月下旬,他的担心应验了,戈尔巴托夫再一次被开除了党籍并撤销了骑兵第6军代理军长的职务。
1938年10月15日,和上次一样,戈尔巴托夫来到了莫斯科,21日,他见到了国防人民委员会部组织部长夏坚科,夏坚科听了戈尔巴托夫的情况后只是说了句“我们会告诉你是怎么回事的”。当天晚上戈尔巴托夫被内务部人员逮捕并被送入了卢比扬卡监狱(内务人民委员会部就位于卢比扬卡广场)。
当戈尔巴托夫发现同监的难友们无一例外地承认了加诸自身的虚构罪行,而且还指认了无辜的同事、亲友为“同伙”,正直的戈尔巴托夫非常愤怒,他认为他们“就单凭自己说谎承认自己犯下严重罪行,就该被关进监狱!”更何况再去指认别人呢。他的难友们反过来讥讽戈尔巴托夫,“让我们等一个礼拜以后,再听是怎么说自己吧。”
在挺过了卢比扬卡最初的几次审讯后,戈尔巴托夫被送入了有名的列福尔托沃监狱。这所监狱的历史可上溯到叶卡捷琳二世时期,是当时最为严密的军事监狱。在这里,戈尔巴托夫很快就以他的坚贞不屈而出名,在连续5次伴随着拷打的审讯后,戈尔巴托夫依旧没有屈服。无论是审讯者还是难友对对戈尔巴托夫他的坚持毫无意义,但是戈尔巴托夫的回答是:“我宁可去死,也不诽谤自己——或者诽谤别人,这更糟糕。”
在当时大清洗那种恶劣的环境下,象戈尔巴托夫那样的坚决不认罪的人真是凤毛麟角的了。连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和梅列茨科夫元帅那样的人才都违心地承认了加诸于已身的不实之辞,能不去胡乱攀扯别人已经就很不容易了。违心地认罪、违心地攀扯别人才是主流。
又一轮5次伴随着拷打的审讯开始了,戈尔巴托夫仍然没有任何屈服。但当第三轮审讯开始后,坚强如戈尔巴托夫都有了一死了之的念头了,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以后,在他回忆自己关在列福尔托沃监狱的几个月的日子时,他发现自己改变了对许多事情的看法:“我第一次不再对父母的过世感觉难过,至少他们没有活到我被捕的那天。我时常想念妻子,她的处境可能比我更糟。我毕竟是和与我一样遭难的人在一场,而她,是在自由人中间,人们会因为她是‘人民的敌人’的妻子而避之不及,这样的想法让我不得安宁。”戈尔巴托夫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曾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