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国籍这一概念是签订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形成,该条约是欧洲中世界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国际性条约,也是国际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被誉为是“影响世界的100件大事”。
这不禁让人发出疑问,在千年前、百年前,一个人从自己国家抵达其他国家,甚至在其他国家生存下去,是非常什么限制的吗?
以中国为例子,在古时候,有许多外国人会想要来到中国,从汉朝起,我国就开始重视入境管理,形成了“用传出入”、“持节前往”等以传、节为代表的出入凭证制度。
唐朝时期“万国来朝”,大量的外国学者、使者等来到中国学习,游历中国的山河,唐朝廷便出了更严格的规定:“蕃客入朝,于在路不得与客交杂,亦不得令客与人言语;州、县官人若无事,亦不得与客相见。”
不过唐宋两朝社会开放,国内看到外国人便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在封建王朝的皇宫中也有外国人的身影,有学习中华文化的,也有做官的。
但在近现代,却出现不少为了获得外国国籍而做出匪夷所思事情的人,比如那个放弃国籍吃糠咽菜,也要入美籍的博士赵潘书,赵潘书毕业于南开大学的化学系,在校期间也是刻苦读书,祖国同样是用心栽培。
后来赵潘书考上了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好苗子”一去不复返了,而且是铁了心的要留在美国。
赵潘书拿到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任职过,但为了成为一名“正儿八经”的美国公民,赵潘书放弃了中国国籍,变卖了在中国的家产,放弃了教师这份工作,毅然选择了加入美国军队。
不过赵潘书的“美国梦”没有那么容易实现,在他快服役完,且认为自己只离美国国籍只差一步时,美国的新总统取消了在美军服役加入美国国籍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严格的排查。
结果赵潘书即丢失了中国国籍,也没能拿到美国国籍,离开部队后,赵潘书在美国成为了“黑户”,但赵潘书总有家人,尽管赵潘书的做法离谱,可家人对其总是包容的,还是希望赵潘书回家,不过赵潘书还是想要留在美国,甚至不惜在社交网络上各种宣扬美国的好处,相传他还给美国总统写了封信。
但赵潘书还是没有如愿得到美国国籍,如今他的状况怎样呢?由于赵潘书的签证到期了,美国打算将其遣返,而赵潘书的“美国梦”彻底破碎后,他却改口称,自己还没有获得美国国籍,就还是“中国人”。
而这种说法自然不被我国民众所接受,对赵潘书也是骂声一片,原本赵潘书可以有非常顺畅的人生,前途一片光明,但赵潘书如今却是这种处境,也是他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