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上将当中,有几位将领的资历并不算,在土地革命时期的职务只是团职,与师职标准还有些差距,为何后来能成为上将?
这些将领有苏振华、唐亮、韦国清等等。
他们三位授勋时,手里都有一枚二级八一勋章,大多数上将都是一级八一勋章。他们后来之所以能位列上将,自然是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绩耀眼,职务高一些。
比起苏振华、韦国清当过兵团政委,到前线指挥作战来说,唐亮凭什么能位列上将?就因为他是华野政治部主任吗?如果这样说,张震作为三野参谋长为何只是中将呢?
1930年,唐亮参军入伍,因为有文化,在部队做组织、思想工作。
抗日战争时,在115师343旅组织科科长,随着战斗深入,根据的发展,他调任344旅政治部副主任,又跟着黄克诚、杨得志开辟冀鲁边根据地,在组建的二纵担任政治部副主任。冀鲁豫军区成立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1942年,他调任鲁西南工作,还兼任湖西地委书记;1943年担任滨海军区政委,因为病情,带病工作。当抗战结束后,山东主力都去了东北,也留下一部分将领在山东。上级调新四军北上驻防,成立新山东军区兼山东野战军,他担任山东军区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山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
山东野战军下辖1纵、2纵、7师、8师,其中前三支部队都是原新四军部队,只有8师是原八路军部队。野战军的最大作用是机动化作战。当时山东军区主力虽然去了东北,还留下不少部队,都在下辖的二级军区,每个军区都有一两个师,外加一到多个不等警备旅,隶属于军区。虽然山东野战军兵力5万人左右,实际上山东军区下辖5个二级军区总体兵力不少。
在华东不仅有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还有张鼎丞、粟裕领导的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的兵力与山野旗鼓相当,下辖地方部队不如山东军区。
1946年,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在作战中的表现,有正有负,局面一直打不开,很多战斗打成消耗战。相比华中野战军在,粟裕的领导下“七战七捷”,虽然两淮作战也有胜负,可总体上是向好的。
山东与华中本来就连接在一起,在此后的战斗中也得到配合,如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取得大胜利,也促使两大军区,两大野战军合二为一。
1947年初,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成立。在华东军区领导班子,华东野战军领导班子上,原华中野战军做出让步。
军区司令、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甚至一些纵队司令员等正职,都由原山东野战军领导的担任,华中野战军领导担任副职。
陈毅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员,陈士榘为参谋长,刘先胜为副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为副政治部主任。
对于正副司令人选上没有争议,可对于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的人选,未必没有争议。
陈士榘是井冈山下了的将领,刘先胜资历更高,在1924年入党,参加秋收起义走上革命道路。
其实最有争议的事政治部主任一职,按资历,来说钟期光比如参加革命早,入党早,革命斗争经验丰富。尤其在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中,负责军地工作得到极大锻炼。更是专注思想工作的曾总结推广“立功运动”、“火线扩军”、“溶化俘虏”等基层战时政治工作经验。
基于两大野战军团结来说,华中部队主要领导都改为副职,这里也就不提什么资历,职务高低了。如果真是按照综合情况来说,唐亮担任政治部副主任的概率更大一些。如果这样,那就会改变他此后的轨迹。
我们知道1947年7月后,华东军区一直是分兵作战,分为内线和外线兵团,陈毅、粟裕领导外线作战,许世友、谭震林领导几个纵队内线作战。后来,又成了以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的陈唐兵团,率领3纵、8纵等部独立作战。
尤其在1948年,陈唐兵团的战绩不俗,在解放洛阳战役时,陈唐兵团与陈谢集团联合作战,陈谢集团归陈唐指挥;此后豫东战役第一阶段,粟裕指挥三个纵队南渡黄河,敌人驻守在对岸,为调出敌人,陈唐兵团趁开封兵力空虚攻打开封,让敌人回援,减轻粟裕的压力。当开封拿下后,敌人也赶到,陈唐兵团撤退,完成作战第一阶段。
唐亮实际上成为一个兵团政委,而野战军的政治工作主要由钟期光负责。这样他的战功是相当突出的,也为他的评级授衔加分不少。如果没有分兵作战,他一直在军区负责政治工作,相比之下,评为副兵团级是不受影响的,至于能不能评为上将还是不好说。
如果当初,钟期光担任政治部主任,他担任副主任,不参加后面的作战,只负责军区工作,能不能授予上将更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