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捡来一个铁帽子王当 凭什么让康熙亲自到卢沟桥迎接
创始人
2025-07-21 15:33:16
0

清朝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14岁时意外得到一个铁帽子王的爵位,仿佛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29岁时被派往南方平定叛乱,在战场上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智慧;他率军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让康熙皇帝亲自到卢沟桥迎接。这个人就是康亲王杰书。但是,究竟是什么样的功勋,能让一个年轻的皇帝如此重视一位亲王?杰书又是如何从一个意外获得爵位的少年,成长为一位让康熙皇帝亲自迎接的功臣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意外获封:从康郡王到康亲王

世人都知道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赫赫威名,却鲜有人知他的一位曾孙杰书,竟然在少年时期就意外获封为铁帽子王。这位名叫杰书的少年,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是努尔哈赤的曾孙、礼亲王代善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惠亲王祜塞。

在大清王朝,宗室子弟要想获得铁帽子王的爵位,通常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或是为朝廷立下其他重大功劳;二是承袭父辈的爵位,靠祖上荫庇。可杰书却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捡漏"之路。

顺治六年(1649年),年仅四岁的杰书就袭封为郡王,封号为康,这便是康郡王。要知道,在当时的清朝,郡王已经是相当高的爵位了。可谁能想到,仅仅十年后,这个少年就要"一步登天",成为铁帽子王了呢?

事情要从顺治十六年(1659年)说起。那一年,顺治皇帝突然下令,要收拾已经去世的巽亲王满达海。满达海是谁?他可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一子,杰书的叔祖父。顺治皇帝不仅革去了满达海的亲王爵位,还将其降为贝勒。这一决定可谓是石破天惊,要知道满达海可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啊!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顺治皇帝接下来的决定。他下令,原本由满达海的儿子常阿岱承袭的亲王爵位,改由杰书来承袭。就这样,一个铁帽子王的爵位,就这么从天而降,落到了杰书的头上。那一年,杰书才14岁,还是个懵懂少年呢!

这一决定在当时的清宫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人说,这是顺治皇帝对满达海的惩罚;也有人说,这是顺治皇帝对杰书父亲惠亲王祜塞的褒奖。无论如何,杰书就这样成为了康亲王,跻身清朝最高贵的铁帽子王行列。

然而,爵位来得容易,责任却更重大。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宗室子弟可不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杰书深知,要想保住这来之不易的爵位,就必须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清朝初期的宗室子弟,大多受祖父辈的影响,从小就习武练兵,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为国效力。杰书也不例外,他从小就接受严格的骑射训练,为将来上阵杀敌做准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杰书的才能逐渐显露。他不仅武艺高强,还精通兵法,常常在军事演习中展现出过人的智慧。这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注意,他们纷纷向康熙皇帝进言,称赞杰书是难得的将才。

康熙九年(1670年),年仅25岁的杰书就被任命为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这一任命,标志着朝廷对杰书的器重,也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

就在杰书逐渐展露头角的时候,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酝酿。康熙十二年(1673年),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在云南举旗造反,史称"三藩之乱"。这场叛乱来势汹汹,一度威胁到清朝的统治根基。

面对这场危机,29岁的杰书挺身而出。康熙皇帝任命他为奉命大将军,南下征讨叛军。这是杰书的第一次重大任务,也是他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

就这样,杰书带着他的铁帽子,踏上了南征的征程。他的目标是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这个曾经的功臣如今已经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杰书深知,这场战争不仅关系到朝廷的安危,更是他个人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征战沙场:从南征到北讨

康熙十二年(1673年),杰书奉命南下征讨叛军。这次南征,是他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的福建,正被靖南王耿精忠占据。耿精忠曾是朝廷的功臣,如今却成为了反叛者。杰书深知这次任务的艰巨性,但他并未退缩。

杰书率军抵达福建后,发现情况比预想的更加复杂。耿精忠不仅占据了地利,还笼络了大量民心。面对这种局面,杰书没有贸然进攻,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他首先派出斥候,仔细探查敌情,同时派人暗中接触当地百姓,了解民情。

通过这些侦察,杰书发现耿精忠虽然表面上声势浩大,但内部却存在严重分歧。有些将领对耿精忠的反叛行为心存疑虑,只是碍于形势不得不跟随。杰书抓住这个机会,暗中派人接触这些将领,许以重利,成功策反了其中几位。

在准备充分后,杰书开始了他的进攻计划。他先是佯攻福州城,吸引耿精忠的注意力。当耿精忠集中兵力防守福州时,杰书突然改变方向,奇袭了耿精忠的后方基地。这一招出其不意,打得耿精忠措手不及。

战斗中,杰书亲自率领骑兵冲锋陷阵。他身先士卒,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杰书的坐骑被流矢击中,但他毫不畏惧,迅速换马继续战斗。这种勇猛的表现,赢得了将士们的敬佩。

经过数月的激战,杰书终于攻破了耿精忠的大本营。耿精忠见大势已去,只得仓皇逃窜。杰书乘胜追击,最终在泉州将耿精忠生擒。这一战,不仅平定了福建的叛乱,也奠定了杰书在军中的威望。

平定福建后,杰书并未停歇。康熙皇帝又命他转战广东,剿灭尚在负隅顽抗的残余叛军。在广东,杰书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他采取了围城打援的策略,先是围困叛军主力,然后逐一击破前来增援的敌军。这种战术不仅减少了己方伤亡,还有效地瓦解了敌军的士气。

在广东的战役中,杰书还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他深知单靠武力无法彻底平定叛乱,还需要争取民心。因此,他在攻城掠地的同时,也注重安抚百姓。他严令部下不得骚扰百姓,对投降的叛军也采取宽大政策。这种举措,使得许多原本支持叛军的百姓纷纷转而支持朝廷。

经过两年的艰苦征战,杰书终于平定了南方的叛乱。这次南征,不仅展现了杰书的军事才能,也证明了他有能力担当重任。康熙皇帝对杰书的表现极为满意,不仅赏赐了大量金银财宝,还破格提升了他的军职。

然而,杰书的征战并未就此结束。就在他平定南方叛乱不久,北方又传来了警讯。准噶尔部落的噶尔丹正在西北地区蠢蠢欲动,有意侵犯大清边境。康熙皇帝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杰书,命他北上平定边患。

对杰书来说,这次北征与之前的南征有着很大不同。南方的叛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是仓促组建的乌合之众。而准噶尔部落是草原上的强悍民族,他们精通骑射,机动性极强,是难缠的对手。

面对这种情况,杰书没有轻敌。他在出发前,仔细研究了准噶尔部落的作战方式和草原地形。他还特意选拔了一批精通骑射的士兵,组建了一支专门应对草原作战的精锐部队。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杰书率军北上。在茫茫草原上,他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战术。他将大军分成多个小队,四处出击,扰乱敌军。同时,他还派出斥候,密切监视敌军动向。这种战术,使得准噶尔部落难以集中兵力,只能疲于应付。

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杰书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他派出一支小队佯攻敌军主力,吸引其注意力。当准噶尔部落全力应对这支小队时,杰书率领主力突然从侧翼发起猛攻,一举击溃了敌军。

这场胜利,不仅打击了准噶尔部落的嚣张气焰,也稳定了大清的北部边疆。康熙皇帝对杰书的表现再次表示赞赏,称他为"朕之良将"。

就这样,杰书在南征北讨中屡立战功,从一个意外获得爵位的少年,成长为一位让康熙皇帝倚重的大将。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大清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杰书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更大的挑战和荣耀还在等待着他。

金镶玉阁:捡漏小将军变成康熙重臣

从南征北讨的战场归来,杰书已经成长为一位威名赫赫的将军。然而,在清朝的政治舞台上,军功只是成为重臣的基础,还需要在朝廷中展现更多的才能。杰书深谙此道,他开始将目光投向朝政,逐渐成为康熙皇帝的得力助手。

康熙三十年(1691年),杰书被任命为户部尚书。这个任命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因为杰书之前一直在军中征战,对朝廷政务似乎并不熟悉。但康熙皇帝显然有他的考虑。户部是朝廷的财政大脑,管理着国家的钱粮出入。康熙皇帝希望杰书能够将他在军中培养的严谨作风带入户部,整顿财政。

杰书接手户部后,立即展开了一系列改革。他首先对户部的账目进行了彻底清查,发现了不少隐蔽的贪污行为。有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在账目上做手脚,中饱私囊。杰书对这些行为绝不姑息,不管涉及到谁,都严惩不贷。

在一次查账中,杰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某些地方的税收虽然按时上缴,但数额却年年减少。他派人实地调查,发现这些地方的官员为了减轻百姓负担,私自降低了税率。杰书没有处罚这些官员,反而向康熙皇帝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适当调整税率。这一建议得到了康熙的赞同,不仅减轻了百姓负担,还提高了税收的实际到位率。

除了整顿财政,杰书还注重发展生产。他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政策,即在灾荒时期,不是简单地发放救济粮,而是组织灾民参与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既解决了灾民的温饱问题,又改善了地方条件。这一政策在多个省份试行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杰书在户部的表现,让康熙皇帝看到了他治理国家的才能。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再次亲征准噶尔,任命杰书为留守北京的议政大臣之一。这个任命,标志着杰书正式进入了朝廷的核心决策圈。

在康熙征战在外的日子里,杰书与其他几位大臣共同处理朝政。他们每日在乾清宫商议国事,将重要决定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往康熙行在。在这个过程中,杰书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

有一次,北方突发严重旱灾,多个省份颗粒无收。一些大臣主张立即从国库调拨粮食救灾,但杰书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直接调拨粮食不仅耗费巨大,而且容易滋生腐败。他建议先调查各地粮仓储备情况,就近调配,同时鼓励商人运粮到灾区,给予税收优惠。这一建议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还促进了粮食流通,得到了康熙的高度赞赏。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杰书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朝最高的决策机构,杰书的这一任命,标志着他已经成为了朝廷中不可或缺的重臣。在军机处,杰书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对西北政策的建议。当时,准噶尔问题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一些大臣主张继续用武力征服,但杰书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准噶尔地区地广人稀,即使征服也难以有效统治。他建议采取怀柔政策,通过通商、册封等方式,逐步将准噶尔纳入清朝的势力范围。这一建议虽然在当时争议很大,但最终被康熙采纳,成为清朝西北政策的基础。

除了参与决策,杰书还负责一些特殊任务。康熙四十年(1701年),江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税收抗议事件。康熙派遣杰书前往处理。杰书到达后,没有立即动用武力镇压,而是亲自走访各地,了解民情。他发现,导致抗议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官员的苛捐杂税。杰书立即下令清理杂税,并严惩了一批贪官污吏。这一举措迅速平息了民怨,江南很快恢复了安定。

杰书在朝廷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经常向其他大臣请教。在一次讨论西北边防问题时,杰书虚心听取了一位年轻官员的建议,并将这个建议上呈给康熙。康熙对此非常赞赏,称赞杰书"虚怀若谷,不以位高而自傲"。

就这样,杰书从一个意外获得爵位的"捡漏"小将军,逐渐成长为康熙朝的重臣。他在军事、财政、外交等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成为康熙皇帝最信任的臣子之一。然而,杰书的故事还远未结束,更大的挑战和荣耀还在等待着他。

雍正继位:政局动荡中的平稳过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迈的康熙皇帝驾崩,其四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这一继位过程充满了波折和争议,而杰书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康熙晚年,皇位继承问题成为朝野上下关注的焦点。康熙曾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但后来又废黜。此后,康熙一直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使得皇子们之间的争夺日趋激烈。在这场争夺中,四阿哥胤禛虽不是最受宠的皇子,但却以其卓越的能力和政治手腕逐渐脱颖而出。

杰书作为康熙的老臣,深知皇位继承的重要性。他一直保持中立,没有明确支持任何一位皇子。然而,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接触,他逐渐认识到胤禛的才能和抱负。在一次私下谈话中,胤禛向杰书展示了他对国家治理的一系列想法,这让杰书印象深刻。

康熙驾崩的消息传来时,朝廷陷入了短暂的混乱。各派系开始暗中活动,试图影响继位的结果。在这关键时刻,杰书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召集了一批德高望重的大臣,包括隆科多、张廷玉等人,共同商议对策。

在会议上,杰书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严守康熙遗诏,不得擅自更改;其次,要迅速确定新皇帝,以稳定朝局;最后,要防止宫廷内部出现动乱。这些建议得到了在场大臣的一致赞同。

就在这时,胤禛手持康熙遗诏出现在众人面前。遗诏中明确指定胤禛为新帝。杰书立即带头向胤禛行大礼,其他大臣也纷纷效仿。这一举动,实际上确立了胤禛的合法地位,为他顺利登基铺平了道路。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八阿哥胤禩不甘心失去皇位,开始暗中串联其他皇子,企图推翻胤禛的统治。杰书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新即位的雍正帝报告。雍正采纳了杰书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固政权。

首先,雍正下令严查康熙朝的贪腐案件。这一举措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打击了反对派的气焰。其次,雍正重用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官员,其中就包括杰书。杰书被任命为内阁大学士,成为雍正的核心幕僚之一。

在杰书的建议下,雍正还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直接对皇帝负责,大大提高了决策效率。杰书被任命为首任军机大臣之一,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

雍正元年(1723年),胤禩等人的阴谋终于暴露。雍正在杰书等大臣的支持下,迅速采取行动,将胤禩等人软禁。这一行动的成功,标志着雍正的统治地位最终确立。

在平定政变后,雍正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如改革财税制度、整顿吏治等。在这些改革中,杰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凭借多年的从政经验,为雍正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例如,在财税改革中,杰书提出了"摊丁入亩"的政策。这一政策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不仅简化了征税程序,也减轻了贫苦百姓的负担。这一政策在实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为雍正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吏治整顿方面,杰书建议雍正推行"养廉银"制度。这一制度为官员提供合法收入,有效遏制了贪腐行为。同时,杰书还参与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官员的政绩进行定期评估。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官员的工作效率和廉洁程度。

雍正三年(1725年),西藏发生动乱。雍正派遣大军平叛,并委派杰书负责后勤保障。杰书凭借丰富的军事经验,制定了详细的补给计划,确保了远征军的粮草供应。这次平叛行动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清朝对西藏的统治。

随着雍正新政的推行,清朝的国力日渐强盛。杰书作为雍正的得力助手,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才能和忠诚得到了雍正的高度赞赏。雍正曾在朝会上公开表扬杰书,称他为"社稷之臣,朕之左右手"。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杰书也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在一次奏折中,他向雍正请求致仕。雍正虽然不舍,但还是批准了他的请求。在临别时,雍正赐给杰书大量珍贵礼物,以表彰他多年来的贡献。

就这样,杰书从朝堂退下,结束了他传奇般的仕途。从一个意外获得爵位的少年,到康熙朝的重臣,再到雍正朝的核心幕僚,杰书的一生见证了清朝从康熙到雍正的重要历史转折。他的才能、智慧和忠诚,为清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镶玉阁:一代传奇的落幕

雍正五年(1727年),杰书在京城的府邸中安详离世,享年八十二岁。这位从康熙朝到雍正朝,见证了清朝鼎盛时期的传奇人物,最终走完了他精彩纷呈的一生。

杰书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朝野上下无不为之震动。雍正皇帝闻讯后,立即下令停止朝会三日,以示哀悼。同时,雍正亲自为杰书撰写了一篇长达千余字的悼文,高度评价了杰书一生的功绩。悼文中提到:"杰书忠心耿耿,才能卓著,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实乃社稷之臣,朕之良佐。"

按照清朝的惯例,功勋卓著的大臣去世后,朝廷会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杰书的葬礼规格之高,在当时实属罕见。雍正不仅派出禁军护送灵柩,还派遣重臣张廷玉亲自监督葬礼全程。

葬礼当日,京城百姓自发聚集在街道两旁,目送灵柩经过。许多人甚至跪地痛哭,可见杰书在民间的声望之高。一位目睹葬礼的外国传教士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所见,令人震撼。一位大臣的葬礼,竟能引起如此巨大的民众反响,这在欧洲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杰书的离世,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清朝政坛的一次重要变迁。随着杰书等一批老臣的相继去世,新一代官员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这些新面孔中,不乏杰书的门生故吏。他们继承了杰书的政治智慧和为官之道,在雍正朝和此后的乾隆朝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杰书去世后,他的家族并未因此没落。相反,由于杰书生前的卓越贡献,雍正对其家族十分优待。杰书的长子被授予世袭罔替爵位,次子也被破格提拔为翰林院编修。这种恩典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充分体现了雍正对杰书的敬重。

然而,杰书的家族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他们谨记杰书的教诲,恪守本分,勤勉为官。杰书的孙辈中,有多人在科举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朝廷为官。其中,杰书的长孙更是在乾隆年间官至内阁学士,成为朝廷重臣。

杰书的影响力并不仅限于政治领域。他生前酷爱文学,经常与文人雅士交流。他的诗文集《金镶玉阁集》在当时文坛颇有影响。杰书去世后,这部文集被广为流传,成为研究康雍时期文学的重要资料。

除了文学,杰书在艺术方面也有独到见解。他收藏的一批古玉器,被认为是当时最精美的私人收藏之一。这些藏品在杰书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部分捐赠给了国家,现在仍保存在故宫博物院中。

杰书的府邸"金镶玉阁",在他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是京城文人雅士聚会的重要场所。每年杰书的忌日,总有不少官员和文人前来祭拜,缅怀这位传奇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杰书的事迹逐渐被编入史书。乾隆年间编纂的《清史稿》中,专门为杰书立传,详细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史书称赞他"才略超群,忠心耿耿,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曲折。到了嘉庆年间,随着政治风向的变化,一些人开始对杰书的功绩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杰书在雍正继位过程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甚至有人指责他参与了夺取皇位的阴谋。这些质疑虽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人对杰书的评价。

直到近代,随着史料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杰书的一生。他们发现,杰书的功过得失远比想象的要复杂。他既有卓越的才能和功绩,也有难以避免的争议和失误。但无论如何,他在清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容忽视的。

如今,在北京的某个角落里,杰书的墓碑仍然静静矗立。墓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但"金镶玉阁"四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这座墓碑,见证了一个传奇人物的一生,也见证了清朝近三百年的兴衰荣辱。

杰书的故事,从一个意外获得爵位的少年开始,经历了战场拼杀、朝堂博弈,最终成为影响清朝国运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剧,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缩影。虽然他最终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传奇故事,他的政治智慧,以及他对国家的贡献,都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

相关内容

高尔夫传奇泰格·伍兹将迎娶...
据美国体育媒体《Athlon Sports》6月29日报道,现年5...
2025-07-21 08:38:31
梧桐山上演高手对决,罗湖持...
7月19日,2025年“三国赤壁古战场杯”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罗湖专...
2025-07-21 08:38:05
杨瀚森确认将回国征战亚洲杯...
7月20日,据央视体育消息,杨瀚森将回国打亚洲杯。 今天开拓者负于...
2025-07-21 08:37:58
“00后”求职流行“反向背...
“00 后”求职正流行“反向背调”。如今的 00 后在求职过程中不...
2025-07-21 08:37:31
18岁短跑田径运动员虞锦车...
据津云新闻7月20日报道,7月3日,短跑田径运动员虞锦车祸去世,年...
2025-07-21 08:37:15
这个夏天 多种新方式玩转京...
“星光·燕赵号”的文化元素 “星光·燕赵号”的沙发椅可以转向窗...
2025-07-21 08:36:21
贵州旅游3天报价花费多少,...
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远,我渴望在初夏的时节里,寻找一处既能欣赏自然...
2025-07-21 08:36:16
组团去重庆玩五天花多少费用...
重庆,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山城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令人...
2025-07-21 08:35:29
福州市区优质普高分数线普涨
近期,福州市区的优质普高分数线呈现出普涨的态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
2025-07-21 08:35:13

热门资讯

原创 虎... 张琼,一位英勇无畏的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多次救下赵匡胤的命,却在被诬陷谋反,惨遭斩首,让...
原创 朋... 前言 革命历史人物很多都是复杂的,他们在各自的部队为其而战,但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很多将领团结到了一块...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样币》 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样币》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款银币不仅是中国币制改革...
原创 刘... 公元三世纪初,动荡的中国大地上,一场权力的角逐正在上演。刘备、曹操、孙权三足鼎立,谋划着各自的帝业。...
原创 苏... 1991年12月25日,生存了69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永远地成为历史了。苏共解散、苏联解体在...
原创 《... 1958年11月,冯志的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一经发表,很快在全国掀起了争相阅读这部小说的热潮,手里...
原创 风... 《风起洛阳》进行到关键时候,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女人—焕相。焕相常伴武则天左右,容貌俏丽优雅,为人玲珑...
原创 西... 对于西方世界,他们以侵略扩张的方式发展壮大,对此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为何中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尽管未...
原创 为... 这段时间,全国各地都迎来了大幅度降温,大家纷纷掏出了自己的羽绒服,本月13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甚至出...
原创 他... 他曾是湖北省委书记,官至副总理,三峡工程推动者,遗言感人肺腑 世人皆知三峡工程的宏伟壮观,却鲜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