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和王宏坤都曾是红四方面军核心将领,他俩不仅是上下级关系,在生活中也是堂兄弟。
他俩有很多人相似之处,在从红军时期是战功赫赫的将领,到解放战争时期退居二线。
1927年,他俩参加黄麻起义,从而正是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道路上,王树声是王宏坤的革命引路人。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俩人的职务都处于很高的位置,一路从鄂豫皖打到川陕根据地,成为四方面军长。王树声不仅担任军长,还兼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军事地位仅次于徐向前。
自从张国焘为一己之私,导致红四方面军损兵折将后。王树声和王宏坤经过学习,在思想上所有改观。
很多人不知道,当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四方面军兵强马壮,看到落魄潦倒一方面军有些冷嘲热讽,王树声看到罗炳辉军团长麾下还没有一个营的兵力,也曾说过:要是我就当营长了。
抗战时期,王树声开始长期的副职生涯,先后担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
抗战结束后,他率部与李先念、王震等部组建中原军区,担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一纵司令员。
1946年6月,因国民党军围困中原军区,主力部队率部突围。王树声率领一纵主力,转战到鄂西北地区,建立鄂西北军区,并担任司令员。
在这里部队非常困难,由于恶劣环境,造成后勤补给困难,部队无法长期立足,王树声因病转战山东等地,回到根据地养病。
1947年,他得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再也坐不住,就想回到前线。因此被任命为鄂豫军区司令员,策应刘邓大军,开展地方工作,工作主要给主力部队输送物资等。
1949年,他再次被调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成为老部下李先念、王宏坤的副手。
在解放战争时,他没有打过多少硬仗,主要是在后方工作,剿匪、支援主力粮草物资等。
王宏坤在红军时期,当过军长、军政委、四方面军副参谋长。
对于副参谋长,他是不满意的,毕竟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职务。几个月后,再次恢复军长的职务。
抗战时期,他担任129时385旅旅长。他却没有打多少仗,因为385旅一分为二,他率领旅部到后方包围陕甘宁,留下陈锡联一部在前线作战,又重新组建新的385旅。
后来,他先后调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参加过一些战斗。相比386旅旅长陈赓来说,太少了,甚至都不能与他的老部下陈锡联相比。
解放战争初期,他先后担任6纵和10纵司令员。6纵是刘邓麾下最能打的王牌,王宏坤没担任多久,就被王近山取代。
10纵是以地方部队为基础组建的,南下到桐柏地区,以10纵为基础成立桐柏军区。开始负责地方工作,主要为主力部队服务。
1949年湖北军区成立,李先念和王宏坤资历一样。原本让王宏坤担任司令员,他说让李先念担任司令员兼政委,自己当副手就行。就这样,王宏坤担任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在湖北军区,王宏坤与后来担任第二副司令员的王树声,为部队南下作战运输粮食问题。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王宏坤的功劳还是很大的,只是战绩上显得平平。
新中国成立后,按俩人的资历、职务和贡献,被分别授予大将和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