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败走麦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这在三国历史中是一个重要事件,它加速了三国的历史进程。关羽死后,首级被进献给曹操。对此司马懿说了9个字,曹操却感慨地说了10个字。你们知道他们都说了什么吗?就因为他们说的话,我们就能判断两人谁更厉害。
关羽威震华夏,最后却败走麦城
当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对刘备忠心不二。即使曹操用尽各种方法也没能将关羽收归己用,出于爱惜人才之心,只能放关羽走。
刘备有了关羽这位猛将的协助,如虎添翼,并在诸葛亮等人的协助下,建立了蜀汉。从此,魏、蜀、吴三足鼎立,虽然曹操势大,但也没能一统中原。
关羽的战斗力顶尖,有着“万人敌”和“武圣”的美誉。这样的人才是任何君主都梦寐以求的,但是关羽只愿效忠刘备,对于曹操和孙权来说,关羽就是最可怕的敌人。
襄樊之战关羽以一己之力对抗魏吴两国全明星阵容。曹魏这边派出了擅长守城的曹仁和满宠坚守樊城,三路援军由五子良将率军分别从三个方向驰援。后方有司马懿、董昭等谋臣献计,曹操亲自前往摩陂督战。
东吴四英杰仅存的吕蒙、陆逊全部披甲上阵,十二虎臣中五位一齐出动,后辈名将孙皎、朱然也率军参战。文臣诸葛瑾、虞翻等为其出谋划策。
即使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联盟,关羽仅带着关平、廖化两名将领就将对手打得节节败退,曹操甚至打算迁都避开锋芒。史书上称其威震华夏!
襄樊之战中,为什么东吴会与曹魏联盟而不是与蜀汉呢?本质的原因当然是荆州的归属问题。
出于对关羽的信任,刘备将荆州交给关羽镇守,自己就率领大部队去益州了。
自从荆州被刘备“借走”之后,东吴的孙权对这块地一直朝思暮想,用了很多办法都没能要回来。尤其守卫的是关羽,想武力夺取,仅凭一家之力只怕没有那个能力。
恰巧刘备汉中之战打赢了曹操后,自称汉中王,惹得曹操极度愤怒,曹操派人联络孙权,打算共同攻打刘备。
孙权对这个提议犹豫不决,谋臣们就为此出谋划策,最后决定先去荆州探探关羽的口风。
诸葛瑾就去找关羽提出两家联姻,谁知关羽直接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这明摆着不想联姻,还给东吴甩脸子。这也使得孙权最终决定与曹操结盟。
这也就有了襄樊之战。孙权趁关羽去了襄樊,荆州防守空虚,派吕蒙不费力拿下荆州。关羽丢了荆州,襄樊战事吃紧,援军来不了,只能向益州方向突围,最后在麦城被困,被吕蒙活捉。
关羽自视甚高,根本看不上孙权,即使被东吴活捉也不愿投降。最后,孙权下令将关羽诛杀,割下他的头颅送给曹操。
关羽死后,曹操司马懿发表看法
曹操看到东吴送过来关羽的人头,终于相信这个心头大患已经死了的事实。他心情舒畅,当下说出“云长已死,吾夜眠贴席矣。”意思就是关羽死了,我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另一边,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后,并没有丝毫开心之情,反而说出“此乃东吴移祸之计也。”意思就是这是东吴想要将祸水引到魏国来。
司马懿说出这番话,明显就是洞察人性、深度思考了的。众所周知,刘关张三人兄弟情义有多深,如今关羽死了,刘备乃至整个蜀汉都不会善罢甘休。东吴将关羽人头送过来,明摆着告诉世人幕后指使的正是曹操,这分明就是东吴嫁祸之计。
一个人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最能反应此人的能力。确认关羽死后,曹操说了10个字,表达了心情;司马懿只说了9个字,看到了事情本质。就是这几个字,两人水平便立现高下。
曹操身为一方雄主,军队统帅,敌方将领死了只顾着高兴,完全没注意到背后隐藏的危机。这说明他看问题的深度还是有所欠缺。相反,司马懿当时只是谋臣,能从敌人的举动中一下就嗅到了阴谋的气息,并且立刻分析出背后的隐忧。他在看问题深度方面确实高出曹操一筹。
结语:
关羽之死,蜀汉折损一位灵魂人物,从此,本就势弱的蜀汉更趋衰弱。此消彼长,东吴重获荆州,实力大增。曹操在关羽死后东吴转嫁之事上没看透本质,说明了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司马懿老谋深算,看问题快狠准。通过两人的言行描述,似乎也预示了之后的三分归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