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知人难,用人难?其实有窍门!看看李世民的用人之道就知道了
创始人
2025-07-20 02:02:07
0

李世民绝对是史上少有的作为可圈可点的帝王。

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研究各种战争和政治手段,成功地将唐朝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致使唐代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鼎盛时期。

然而,对于李世民的成功,并非全在于足智多谋的头脑,而还有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

那便是善于用人。

那么,李世民在用人的问题上,有着怎样的特殊特点?

?——【·人才宝贵,胜过军旅,优于长城·】——?

中国历代较有作为的君主,大都注意重用人才。

但李世民在重视人才、爱惜人才方面似乎又在历代帝王之上。

他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他认为,好的人才,是国宝、是祥瑞,关系到朝代的兴衰,政权的稳固,国家的安危;一些杰出的人才,甚至比军队、比长城还重要。

贞观二年九月,曾有白鹊在宫殿筑巢,左右认为这是祥瑞,值得庆贺。李世民听后却说:得到贤才,才是祥瑞,这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于是下令把鹊巢毁去,把白鹊赶到野外。

贞观初年,地方官吏多次报告说岭南少数民族首领冯盎作反,李世民打算派重兵前去讨伐。大臣魏征独持异议,认为说冯盎谋反,证据不足,现在情况未明,不可妄动刀兵。建议先派人把情况了解清楚再说。李世民听从了魏征的意见,改派使者前去安抚。结果了解到冯盎确实没有反意,是一些地方官因同冯盎闹矛盾而谎报冯盎作反。

经过使者的劝解,冯盎消除了疑虑,派儿子跟随使者入朝见驾,说明情况。

一场战祸,消于无形。

事后,李世民感慨地说:魏征只叫我派个使者,就安定了岭南,真是一个好主意,胜过十万大军啊!隋唐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人常常袭扰边境。李世民派大臣李世勃为并州都督。

李世民是唐初有名的将领,他镇守边关之后,结果十六年内突厥不敢侵扰。

李世民高兴地说:“隋炀帝劳烦百姓修筑长城以防备突厥,结果毫无用处。而我只派李世民镇守晋阳,就边境安宁。这样看来,把李世勃倚作长城,岂不是更加雄壮吗!”

由于李世民深深懂得人才的宝贵,因而非常注意爱惜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安邦治国中的作用。他认为,再英明的君主,也不能日理万机,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依靠“忠良辅弼”,从而觉得象隋文帝那种“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因此,他一旦得到人才,总是首先考虑如何将其提拔到适当的位置上。

与此同时,李世民又十分注意纳谏,倾听大臣们的意见。臣下提了中肯的意见,他都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他常常鼓励大臣们要打消顾虑,大胆进谏,纠正自己的过失。他曾推心置腹地对臣下说:

“在国家兴亡、社稷安危的问题上,君主和臣下有着共同的命运……君主失去了他的国,大臣也不能单独保存自己的家。”

因此,“你们要多替我想想隋朝灭亡的教训,我也多替你们想想古代象关龙逢、晁错等忠臣是怎样被屈杀的,君臣都得到保存,岂不是很好么!”由于李世民虚心纳课,并且“恐人不谏,常导之使言”,

因而贞观一朝,出了如魏征、王珪、马周、褚遂良等一批直言敢谏的大臣。

李世民尊重人才,还表现在他“用人不疑”,以至诚待人,不以诈伪的方式测试臣下。李世民“用人不疑”的事例很多,也很突出。他二十几岁时,曾率兵与薛仁呆大战,薛仁杲投降后,他把降卒一万多人全数交还薛仁杲率领,这已是出人意料的了,

更令人钦佩的是李世民还亲自到薛仁杲军中,同将士们一起打猎,神色坦然,毫无疑惧。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还常常带领宿卫将校在宫苑练习骑射。有人劝谏说,带兵刃入宫禁,已是不合古制,何况陛下又夹裹在这些人中间,万一有人突然发难,岂不是太危险了吗?李世民回答说:“君主把四海看作一家,疆土之内,都是我的‘赤子’,只能个个都推心置腹,怎可以对守卫自己的将士都妄加猜疑呢?”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自率兵征讨辽东,派房玄龄留守京城,并授以全权。后来有人诬告房玄龄谋反,房玄龄查获诬告者后不敢擅自处理,便派人把犯人押送到李世民的行军驻地。李世民听说此人是告发房玄龄的,问也不问,便下令推出腰斩,并责备房玄龄不够自信,

不敢大胆处决问题。

贞观初年,曾有人上书请去佞臣。李世民问佞臣是谁?上书的人说,我也不能确实知道,只请陛下在与大臣说话时假装发怒,那些据理力争的便是忠臣,那些唯唯诺诺的,便是佞臣了。李世民听后说,“君主好比源头,大臣好比干流;源头混浊,怎求得干流的清澈呢?君主自己诈伪,怎可责怪臣下不正直呢?我现在正要用至诚治理天下,看到前代帝王喜欢用权术对待臣下,内心常感到羞耻。

你的主意虽然不错,但我是不会采纳的。

李世民爱才惜才,常常为得到人才而高兴,也常常为失去人才而痛心。

魏征是李世民的著名谏臣。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病逝。李世民失声痛哭,十分伤心。并对大臣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现在魏征去世,我失去一面镜子了。”

?——【·坚信人才就在当代·】——?

一般地说,真正的人才,人们是喜爱的,问题是,茫茫人海,何处寻找人才?每个朝代都会有那么一些人,由于思想方法不对头,总感到人才匮乏,一代不如一代。同这种悲观的论点相反,

李世民持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且坚信人才就在当代。

有一次,李世民责备大臣封德彝很久没能举荐贤才。封德彝辩解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没有奇才。”李世民听后很不高兴,驳斥说:“古时候也有过太平盛世,难道那时候的人才是从另外的朝代借来的么!只怪你自己不能了解别人,怎可以诬蔑一世之人呢?”

李世民坚信人才就在当代,因而千方百计地搜罗人才。首先,他礼贤下士,多方延揽人才。唐初的开国功臣中,不少文臣武将如李世勋、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等,或者来自农民起义军,或者来自敌人的营垒。

其次,他处处留心,及时发现人才。

有一次,李世民发动群臣上奏章诙论时政,发现平时较为鲁券的中郎将常何的奏章写得很有条理,所陈二十几件事,条条切中时够。便细加盘问,当了解到奏章是常何的食客马周所写时,立即接见马周,倾谈后觉得马周是个人才,便及时把他提拔到门下省,以后马周官堂中书令要职。

再次,发动群臣举荐人才,并把它作为大臣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贵。第四,发展和健全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把它作为选拔人才的经常性措施。贞观初年,

当李世民首次看到那些新的进士列队从端门鱼贯而出时,高兴得很。

在积汲延揽人才的同时,李世民还注意处理内外、亲疏、新旧等各种人际关系,用好现有的人才。李世民即位之初,唐朝的人才大约可分为三个派系:

一是自己原来的部属,即秦王府旧部,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二是其兄李建成、其弟李元吉原来重用的人;三是其父唐高祖李渊的旧班子。

在处理这三个派系人员的过程中,李世民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坚持用人要看才智,不因新旧、亲疏而感情用事,从而缓解了矛盾,使人才不致被屈杀、搁置而造成浪费。对自己的部属,有才能的骨干,自然委以重任,而没有才能的,则坚决不用;对建成、元吉的旧部,一律不加追究。

明确宣布“凶逆之罪”,止在建成、元吉二人而已。从而消除了恐惧和对抗情绪。不念旧恶,大胆起用有识之士,其中魏征就是最典型的一个。魏征原属李建成部下,曾劝李建成早日下手,除掉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召见魏征,并严辞责备:“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很多人都替魏征捏一把汗,但魏征却坦然回答:“原太子(指李建成)如果早听我的话,一定没有今天的祸患。”对于魏征的坦诚直率,李世民十分欣赏,马上便谅解了他,任命他为詹事主簿,不久又升任谏议大夫,倚为心腹。

对于高祖留下的宰相班子,也依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量才授职”,作了妥善的安排。

由于李世民坚信人才就在当代,并多方罗致人才,因而一时俊彦,多乐之为用。使得贞观一朝,人才济济,为唐初社会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人才条件。

?——【·主张“人才如器,各取所长”·】——?

求全责备是用人的大忌。李世民深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主张“人才如器,各取所长。”国即主张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长处,而避开其短处。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初著名的宰相。房玄龄善于出主意,而杜如晦则决策能力强。

李世民每每与房玄龄商量问题,总是说:这件事非如晦不能决断!于是把杜如晦找来,结果还是用了房玄龄的计谋。这就是历史上“房谋杜断”的佳话,

李世民的知人善任于此可见一斑。

李世民的知人善任,在于他对臣下的深切了解。平时他很注意观察大臣们的言谈举止。常常把大臣中写得较好的奏章贴在房内的墙壁上,随时观看和思考;又叫大臣们互相品评,指出优点与不足。因而他对朝中文武大臣的才能大小、性格特点都有较详细的了解。

李世民不仅注意了解在朝的大臣,尤其注意考察地方官吏。认为那些都督刺史,管辖一方,权力很大,那些州县官吏同人民更加接近。

稍有不慎,用人不当,就会遗祸一方。

因此,他把那些刺史的名单全部抄写在卧室的屏风上面,坐卧休息时,详加思考。一旦了解到某人在任政绩的优劣,立刻把它记到该人的名下,随时准备升降或任免。对于县官,他也唯恐用人不当,叫朝中五品以上官员积极举荐,以备候选。

封建时代,重要大事均由君主决断。然而“智者干虑,必有一失”,就算再英明的君主,也难免出差错。

为了克服主观片面性,避免决策的错误,李世民注意集思广益,发挥一些机构和制度的作用。

如唐初曾采用过一种“五花判事”的议事制度。规定凡军国大事,中书省各官员都可用本人名义各抒已见;然后由中书省长官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核这些主张;再由门下省的给事中、黄门侍郎加以驳正;

最后奏请皇帝裁决。

以后在贞观年间,李世民又进一步健全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部”隶属于尚书省,是政事执行机构。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和各种法令,门下省负责审阅和驳正,最后由皇帝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

由于李世民申明制度,各级官员尽职尽责,所以唐初的军国大事很少出现大的错误。

人才有“才干”的问题,还有“德行”的问题。

在用人的问题上,李世民同意魏征的观点,认为天下已定,就必须德才兼备不可。原因正如李世民自己指出的:“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所以治世选择官吏,不可不慎重考虑。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大臣们还认为:“官在得人,不在员多”。不要“因人设官”,以免机构重叠,人浮于事,而应“为官择人”,“量才授职”,以便人尽其才,提高办事的效率。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命令房玄龄等裁并机构,裁汰冗员。裁汰之后留下来的文武官员总数才六百四十三人。就是凭着这样一个精简而讲效能的班子,仅过数年,就达到了天下大治。据史书记载,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这一年,天下大熟,流落他乡的百姓都回到了故乡,米的价格每斗不过三、四个钱,全年被判死刑的才二十九人。东到海,南到五岭,都夜不闭户,过往客商都不必自带粮食,而是取给于沿途。”呈现出一派太平兴旺的景象。

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用人,并在用人问题上很有体会,很有心得。

晚年,他曾就自己使用人才和取得成就的关系做过总结说:“自古帝王很多都妒忌胜过自己的人,我见到人家的优点,就像是我自己的;人的德行和才能,往往不能兼备,我常常舍弃他的短处,使用他的长处;一些君主往往提拔贤才就恨不得把他抱到怀里,罢免德行不好的人就总想把他往山沟里推,我见到德高望重的人就敬重他,见到德才较差的人就怜悯他,好的差的都各得其所,许多君主都厌恶正直的人,或暗中陷害,或公开杀戮,这种现象没有一个朝代没有,我即位以来,正直的人士,充满朝廷,我未曾贬黜和责罚过一个人;自古以来,都是重视中华,轻视夷狄,唯独我对他们一视同仁,所以一些部族依附我,就像子女依靠父母一样。这五点,就是我所以取得今日的成功的原因。”

人才的得失,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

人才的问题,是古今中外都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李世民的人才观,是从封建统治需要出发逐渐形成的,难免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是,以古鉴今,他的一些人才观点至今仍然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合不。

我们常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尊重”,关键是要提高认识。李世民把好的人才看得比军队、长城还重要,是很有见地的。人们常说“人才难得”。我们必须提高对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要像古代有识之士那样有一种“求贤若渴”的精神才可。

懂得人才的重要,还要懂得求才、用才的科学方法。要克服“今不如昔”、“本地姜不辣”的思想。有的人,尽管也承认人才的重要,但寻求的方法往往不对头,总感到本单位没有人才,不是伸手向上头要,就是设法从外面调进。其实,通常的情况是,人才就在眼皮底下,我们有的同志却视而不见或用之不当,结果造成了人才的积压和浪费。在这一点上,

李世民坚信人才就在当代,不搞“隔代借才”,立足于用好现有的人才的观点和做法,

无疑对我们是很有教益的。

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人才,李世民关于

“人才如器,当用其所长”

的观点,可说是深得用人的真谛。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才,所以使用时只能是扬长避短,而切忌责备求全。同时通过深入研究,切实了解情况,才能真正做到

“知人善任”。

李世民的成功,大部分离不开他的用人制度,也正是这一特点,使他在许多方面都比其他封建帝王的政策要高明得多。

相关内容

高尔夫传奇泰格·伍兹将迎娶...
据美国体育媒体《Athlon Sports》6月29日报道,现年5...
2025-07-21 08:38:31
梧桐山上演高手对决,罗湖持...
7月19日,2025年“三国赤壁古战场杯”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罗湖专...
2025-07-21 08:38:05
杨瀚森确认将回国征战亚洲杯...
7月20日,据央视体育消息,杨瀚森将回国打亚洲杯。 今天开拓者负于...
2025-07-21 08:37:58
“00后”求职流行“反向背...
“00 后”求职正流行“反向背调”。如今的 00 后在求职过程中不...
2025-07-21 08:37:31
18岁短跑田径运动员虞锦车...
据津云新闻7月20日报道,7月3日,短跑田径运动员虞锦车祸去世,年...
2025-07-21 08:37:15
这个夏天 多种新方式玩转京...
“星光·燕赵号”的文化元素 “星光·燕赵号”的沙发椅可以转向窗...
2025-07-21 08:36:21
贵州旅游3天报价花费多少,...
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远,我渴望在初夏的时节里,寻找一处既能欣赏自然...
2025-07-21 08:36:16
组团去重庆玩五天花多少费用...
重庆,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山城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令人...
2025-07-21 08:35:29
福州市区优质普高分数线普涨
近期,福州市区的优质普高分数线呈现出普涨的态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
2025-07-21 08:35:13

热门资讯

原创 女... 女篮亚洲杯结束了,中国女篮尽管拿到了季军的成绩,但这与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次家门口的亚洲杯...
原创 溥... 我国的末代皇帝溥仪一生也是相当的坎坷,他绝对是我国历史上经历的最多的帝王。溥仪在大清未毁灭时业没有实...
原创 公... 公元712年,李隆基正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 清算 曾经权倾天下,却也是他杀母仇人的武则天? 朝堂...
原创 王...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唐·杜牧” 古来征战沙场的,大多都是男儿郎。但是巾帼不让须眉,...
原创 蜀... 四川有个地方叫南充,离成都不远,张嶷就是南充的人。他是个贫贱出身的人,好不容易在县政府谋到了一个功曹...
原创 秦... 导语: 说到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强汉盛唐,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汉朝和唐朝之所以能如...
原创 三... 还在为自己的运气而烦恼吗?那就赶紧关注我吧!点赞评论,让好运与你形影不离!祝您财源广进,福星高照! ...
原创 成... 世人皆知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创建者,却不知他的身份归属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有人说他是蒙古国的,有人说他...
原创 为... 网罗各种话题,分享多样讨论 用天马行空的思维,写独树一帜的评论 看一看、想一想、聊一聊 专注于每天都...
原创 晚... 图为晚清时期一位富家正室夫人的留影老照片,老照片中的夫人珠圆玉润,十分的美丽贵气。本组珍贵旧照拍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