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的上台,完全得益于「在赫鲁晓夫手里失去特权」的苏联既得利益集团的支持。
为了回报特权阶层的支持,勃列日涅夫煞费苦心。
他为这些干部们创造了苏共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好的腐败环境:
不仅废除了赫鲁晓夫实施的干部任期制,恢复干部任命制和终身制,还让斯大林时代的官员特权死灰复燃,甚至增加了很多新的特权项目。
勃列日涅夫确实是一个“好领导”,因为他始终冲在贪腐享乐的最前线。
在接任苏联话事人后,他一边满足特权阶层的需求,一边偷偷摸摸的建立自己的核心班底,将曾经的老部下、老同学、老朋友和亲属调任到莫斯科任职,而且都是关键职位。
比如勃总那个著名的废物女婿丘尔巴诺夫,从一个地方普通片警到苏共内务部第一副部长,仅用了十年时间。
从喽啰到苏共大佬,做梦都不敢这么做,但丘尔巴诺夫愣是在现实中完成了一幕。
真应验了那句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夜乍“贵”的丘尔巴诺夫在老丈人的关照下,在1976-1982年间大肆贪污受贿,赚得盆满钵满,等老丈人驾鹤西去后就成了安德罗波夫拿来杀鸡儆猴的典型,酿成了震惊全国的“驸马案”。
除了对自己亲属的关照,带头贪腐的勃列日涅夫对属下也是好的离谱,只要不是犯了原则性错误,一般的小贪小腐只会口头警告几句:咋这么不小心被人抓了现行,以后注意点。
警告完之后,继续任职。
这么好的话事人去哪里找?
为了报答勃总的大恩大德,苏共干部们从心里支持这位领袖,并立志小心谨慎的贪腐,不给领导添麻烦。
水至清则无鱼,水至浑全是鱼。
别人都拿,就你不拿,你咋这么特殊呢,还想不想混了?
可以说整个勃列日涅夫时代,苏共中央的高级干部、地方的封疆大吏、众多普通干部都卷入了肮脏勾当。
苏共的高级彼此勾结,形成了共同利益体,他们滥用权力、贪污受贿的案件层出不穷。
可以说,勃总个人迷恋特权、贪图享乐在苏联全面贪腐盛宴中起到了强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当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罗波夫发起的反贪风暴灭掉了一半的高级干部和地方干部。
其中一些影响特别大的案件如:珠宝钻石走私案、黑鱼子酱走私案、乌兹别克黑手党案、驸马案等等。
在苏联70多年的历史中,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贪腐是“空前绝后”,怨不得别人说他开启了苏联的「全面贪腐」时代。
勃列日涅夫作为腐化堕落的“带头者”,对别墅、钻石、黄金、贵重礼品、轿车、猎枪的喜爱远近闻名。
让人无语的是,他曾经在数百万电视观众面前爱不释手地显摆他那枚有名的金刚钻戒和镶金猎枪。
这种毫不遮掩地置于众目睽睽之下的自爆行为,让闻者鼓掌、听者点赞、见者喝彩。
勃列日涅夫不可能不知道,他每次去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视察时,夫人维多利亚·彼德罗夫娜都会收到很多“贡品”。
而痴迷珠宝钻石的女儿和大肆敛财的女婿所做的那些贪腐勾当,他也不可能不知情;他提拔的那些老同事、老同学和老乡的贪腐行为他也不可能不知情。
例如,苏联内务部长谢洛科夫作为勃列日涅夫的亲信,不仅对丘尔巴诺夫的贪腐行为大开绿灯,还亲自参与其中。
最离谱的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官职可以买卖。
莫斯科作为苏联权力中心,官职自然是香饽饽,关键职位可以任命,边角料职位也可以凭借关系运作。
至于各加盟共和国的职位,则是明码标价。
有记录显示,在阿塞拜疆等一些偏远地区,给州委书记和一些职能部门官员、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都标定了价格。
这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惊不惊奇,意不意外,震不震惊。
总的来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官员贪污腐败的特点很明显:
层次高,
勃总亲自带头冲锋;
范围广,从上到下全面沦陷;
花样多,种类繁多什么都干。
正是在勃总的英明领导下,苏联全方位进入巅峰时期,不管是经济、军事还是贪腐。
这一切都注定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全面腐败下的经济改革只能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