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阳楼模型:缩微世界,天工之物
创始人
2025-07-19 09:03:30
0

文物档案

主角:中阳楼模型

体态:通高170厘米、通长84.5厘米、通宽84厘米

出生时期:明

出生地:民间征集

藏宝地:孝义市博物馆

这是一座楼,有着普通成年人的高度,但比所有人都要古老。

这是一座用竹木雕制的楼,虽然是个模型,却非常精致,檐牙高举,斗拱林立,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逼真,如同一个缩微了的世界。

如果没有这座楼的模型,我们不会知道中阳楼原来的一种样子。

这座民国时期藏于吕梁孝义市苏家庄靳家老宅门道中的十字歇山顶、三层三檐的中阳楼模型,与坐落在孝义旧城十字街中心的中阳楼实体,相距不到二十里地。

然而,一个却不是另一个的投影。

据碑文记载,中阳楼始建于汉魏,元大德七年(1303年)毁于地震。何年复建史书不详,或许这座明代的中阳楼模型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清同治七年(1868年),复建后的中阳楼遭雷火毁坏,四十余年后再度重建。1957年和1983年进行过两次较大的全面修葺,使得这座吕梁地区保存至今结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楼式古建筑重现光彩。

今天的中阳楼保持着明代模型可见的十字歇山顶,也是全木结构,然而却是四层四檐,比明代模型多了一层。两者的第一层相似,通穿四向,粗大的实体柱外加一圈檐柱,坐落在四个墩台之上。

只是,模型的墩台一带并没有楼梯与碑刻。模型的楼内也没有藻井绘画以及诸样塑像。模型外围周遭不见“中和位育”“带汾水襟霍山”“行孝仗义”“向南斗”“衔衡岳”“光被四表”“控云朔”“位中枢”“纵览四宇”“倚太恒”“拱北极”“中阳楼”一系列牌匾,不见“孝为人之本”“义乃君之宗”的名联。模型就是那么玲珑剔透,“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宛如神来之笔。

牌匾也好,壁绘也好,总能在如今高耸入云的四层中阳楼上看到,可以借助天光的变幻,看它迭峭的层檐、雕画的梁栋、流金溢彩的琉璃脊兽。

从古到今,人类从不掩饰对高处的向往,而正是看上去不可企及的高处,使得人类在提升自身方面越走越远。

但你很难像看模型那样,看到未知的预置,以及它神秘的来处。

西汉时期,用模型来反映建筑这一形式就在明器上有了体现。古滇国地区(今以滇池为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出土的青铜器上开始出现干栏式建筑形象。而大量出土的东汉明器中,陶楼、院落、屋舍乃至猪圈模型比比皆是,为今天研究当时建筑提供了参考实例。历代建筑模型所涉甚广,内容丰富,材质多样,如北齐的柱顶石屋、唐代的单层佛塔式纯金舍利函、元代的佛教“曼陀罗”坛城,等等。

在文献记载中,隋朝的宇文恺,是制作建筑模型用于建筑设计的先行者。宇文恺“少有器局”,好学博览,“多伎艺”,他规划设计了隋大兴城、仁寿宫、洛阳城等超大型建筑群,设计建造了殿体装有轮轴可以移动的观风行殿,关键是能够反复多次拆卸拼装。隋廷复建明堂,宇文恺专门制作了木质模型,“其样以木为之,下为方堂,堂有五室,上为圆观,观有四门”(《隋书·列传第三十三》),用于皇帝审定。

此后,木质模型在建筑中广泛运用。宋初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开宝寺兴建八角十三层琉璃木塔之前,建筑师喻皓制作了模型。画家郭忠恕对模型结构进行计算,发现了设计错误,避免了这座设计高度达108米的宝塔出现工程事故。明熹宗因为痴迷木模型的制作,甚至荒废了朝政。据清吴陈琰《旷园杂志》记载,明熹宗“尝于庭院中盖小宫殿,高四尺许,玲珑巧妙”。太监刘若愚编写的明宫廷杂史《酌中志余》里记录,每当明熹宗“所削得意之时”,遇到朝事奏请定夺,往往一句话,让官员“用心去做”。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太和殿,七十多岁的老工师梁九“以寸准尺,以尺准丈,不逾数尺许”,按1:10的比例制作了“四阿重室”的木模型,被誉为绝技。

用于建筑设计的建筑模型在古代被称为“木样”或“小样”,民间则把制作过程称为“扎小样”或“造小样”。唐代魏征在《隋书·礼仪志》中最早明确提及“木样”,并且记载了宇文恺制作的“明堂木样”。

与建筑实际建造难易、复杂程度相对应,“木样”的制作同样一丝不苟。据学者研究,“木样”工艺分为画草图、选料、烤干、下料、制作基台、立柱、形成柱网、组装梁架、屋顶建造、装修、油漆彩绘等流程,均为手工制作,并沿袭了榫卯工艺、斗拱结构等大木作营造的多种技法。这种以小比例尺方式精确还原大木作营造的结构和样式,以检验大木作营造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木样”技术,在保证建筑完美落成的同时,降低了建筑的经济成本,节省了建筑的建造时间。

我们无法得知中阳楼模型出自明代哪位巧匠之手。时间仅仅留下人类优秀的物证,同时留下哑谜。尽管当地曾经流传着鲁班显灵帮助建造中阳楼的传说,但这又何尝不是世间对天工之物的最高赞美?

西周以来,城镇规划基本上按照“城市方正,城内大街十字形,市中心设市楼或钟鼓楼,棋盘式街区,周边是城墙和护城河”这一格局。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的孝义旧城无疑也沿袭了这种理念,呈现出典型的“内城外郭”格局,内城称“坊”,外郭曰“厢”。虽经历代修茸,但“内城外郭”“内坊外厢”“三坊三厢”“六门八楼”“九街十巷”的基本格局至今未有大的变动。内城主干道以中阳楼为中心形成十字街,串联起棋盘式街区。

古时在城镇中心设置市楼或钟鼓楼,首先基于实用。钟鼓楼掌控着人类的作息,市楼则主要用于“俯察百燧”(监督街市商贩)。历史上的孝义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之地,据《中阳楼并永安市场记》描述,“车骑缤纷商贾麇至,每届七月会期,商人多集于此,便懋迁,广交易”。商队来自晋冀鲁豫甘宁新蒙各地,商旅涉足京津沪杭及关外,至民国十五年(1926)达到鼎盛时期。

上世纪六十年代,这座明代中阳楼模型被捐献出来,先后成为文化馆、博物馆的馆藏。而中阳楼实体,也在2006年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唐晋

海报设计:傅宇珺

相关内容

原创 ...
前言 提起周瑜,你能想到什么? 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既生瑜...
2025-07-19 04:33:58
原创 ...
三国时期,英勇威猛的将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中最为耀眼的当数吕布、...
2025-07-19 04:33:37
原创 ...
演义中的北宋故事是精彩不断,大破天门阵和十二寡妇征西的事迹,杨家将...
2025-07-19 04:33:30
原创 ...
众所周知,康乾盛世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清朝的经济、政治...
2025-07-19 04:33:27
原创 ...
建立西汉的刘邦,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流氓(或平民)竟然取得了...
2025-07-19 04:33:17
原创 ...
青龙,四相之一,镇东方,属木,主生机; 白虎,四相之一,镇西方,属...
2025-07-19 04:33:11
原创 ...
卫青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大将,在汉对匈作战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不可遗忘...
2025-07-19 04:33:02
原创 ...
在剧版《西出玉门》第十集的结尾处,叶流西、昌东、肥唐、丁柳、高深一...
2025-07-19 04:32:46
原创 ...
三国正史上最让对手头大的四大名将,全都不得善终——东南砥柱 三国论...
2025-07-19 04:32:40

热门资讯

原创 希... 文 L先生 编辑 笑史云烟 前言 1929年,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型金融危机,以美国的金融中...
原创 当... 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那些雄韬伟略的开国君主们,他们册封的首任太子,往往无法顺利继位,失宠被废是...
原创 司...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亡东吴,从此华夏大地进入了短暂...
原创 隋... (图)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 隋文帝建立隋朝的过程中,不顾一切地对前朝北...
原创 夏... 古代中国商朝的迁都史,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充满了辉煌与荣耀,也蕴含着无数的谜团和故事。在这个...
原创 明... 明朝十六位帝王当中,我认为最可怜命运极其悲惨的不是亡国之君崇祯,而是鲜为人知的景泰帝朱祁钰。他原本是...
原创 三... 三星堆坑见到历史帝王人物尧舜禹夏啟夏太康夏仲康夏相。(图1一7) 三星堆坑是“突发事件...
原创 咸...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头条讲真的# 在顾命八大臣的选择上,咸丰刻意避开他的弟弟恭亲王奕?,就说明他不...
原创 齐... 战国之时,先后涌现了一些强大的国家,其中魏国是最先强大起来的,而之后就是齐国、赵国、秦国等等,而他们...
原创 5... 推文标题:《朱老总的辉煌时刻:十大元帅授衔仪式背后的故事》 亲爱的历史迷们,今天,我们将共同穿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