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的优势是参谋,适合当参谋长之类的,不适合独自领兵打仗,这一点刘备在死前曾和诸葛亮说过的,因为刘备知道,诸葛亮对马谡是非常赞赏的,平定南蛮的策略“攻心为上”就是马谡向诸葛亮推荐的策略,即使诸葛亮七擒孟获那么辛劳,也是以马谡这条“攻心为上”大策略作为宗旨来使用的,虽然诸葛亮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平蛮,但这次平定南蛮的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达到了一劳永逸的效果,此后在诸葛亮执政期间,南蛮基本上是没有再起叛乱。
可惜,马谡不适合领兵打仗,就好像当年刘邦得到张良的时候那样,当时的刘邦还没有得到韩信呢,刘邦就直接封张良为大将军作为全军的统帅,结果张良这位大将军布置具体的作战任务,令到樊哙,曹参等等大将怨声载道,多次向刘邦投诉,张良自己也是感到自己独立领兵打仗力不从心,最后也自动在刘邦面前辞去了大将军的职务。
其实马谡就像是张良这样适合做参谋的优秀人才,诸葛亮应该把马谡这哥们留在自己身旁,为自己参谋参谋,这样就可以多些更出色的策略让诸葛亮参考了,不至于诸葛亮啥事都要事必躬亲,最后活活都累死了,所以马谡不适合派出守街亭。
那姜维适不适合派出守街亭呢?也不适合。小编不是怀疑姜维的能力受不住街亭,而是此时的姜维才刚刚新来投降蜀汉集团,忠诚和威信都还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即使是刘备在生,也不敢让新投降过来的姜维去领一支较大的精兵出战啊,万一姜维又叛变,把兵马带到魏国去了呢,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姜维也不适合派出守街亭。
经过夷陵大战之后,蜀国将星凋零,现在留下来的大将已经屈指可数了,诸葛亮也深知街亭的重要性,当时就是由于手下可用来独当一面的大将实在是太少了,少得可怜,根本就找不到3个以上合适的人选,而诸葛亮是有心想栽培马谡这匹千里马的,可是马谡遇到了魏国的名将和老将张郃,更要命的是,张郃带领的是5万骑兵,从数量上就远远超过了马谡所带领的部队,更何况,马谡所带的,绝大部分都是步兵,在空旷的地方,骑兵是撵着步兵来砍的!
鉴于街亭的重要性,其实理应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去镇守的,看看现在的蜀汉,只有两个合适人选,一是赵云,一是魏延。
汉中争夺战的时候,有一次黄忠奉命去烧张郃的粮草,结果被慕容烈和焦炳包饺子了,幸亏赵云相助,救出了黄忠他们,赵云边战边退,结果引来了魏国越来越多的追兵,赵云退回他的营寨前面,其实这时候赵云部的兵力远远少于此时魏国追来的追兵,但赵云马上命令全体将士偃旗息鼓,弓箭手埋伏营寨的两侧,赵云单枪匹马就挺立在营寨的前面,这时候连曹操都追来了,曹操一看赵云气定神闲的样子,再看到营寨里悄无声息,马上就怀疑赵云布置了大阴谋,大埋伏,马上命令全军撤退,就在大军后退的时候,曹操就听到身后营寨两侧的弓箭破空声,逃得则更快了,担心中了大埋伏,其实赵云的兵力是非常少的,这就是著名的赵云“空营计”。
长坂坡之战的时候,赵云七进七出,更是英勇无比,赵云这种能攻能守的全面战将,镇守街亭的话应该没问题。
此外,魏延在汉中防守战发明的“错守诸围”防守策略,也是非常牛逼的,什么是错守诸围战略呢?来看一下史料记载吧,《三国志》: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说简单一点,就是把手上的兵力分散开来,并且让他们修筑防御城池。当敌人来攻打之时,只需要守好自己的城池即可。如果,敌方势力强大,那么周边的兄弟城池也就出兵支援。
魏延在公元219年末-公元234年,前后加起来一共有15年的时间,魏延皆是采用“错守诸围”的战略来防御汉中。在这段时间之中,曹魏兵马没有进到汉中境内一人。魏延成功把汉中防守住了,即使敌人来10万之多,魏延也能胸有成竹把他们全部歼灭,这就是魏延防守的厉害,所以,派魏延去镇守街亭,应该也是好的人选,亲,不知你看了后有啥不同的意见不?欢迎下方进行评论,给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